由于要准备季度财报,在青岛港遭遇骗贷风险的外资银行正在评估自己的风险敞口,估计总金额超过5亿美元。
业内高管认为,一旦以重复质押的青岛港库存金属作为抵押品支持的贷款成为坏账,中资银行的相关风险敞口可能更大,估计会达到数十亿美元。
由此可见,在国内一些贸易公司用同一批铜及铝作为抵押品进行重复质押而获得贷款的情况下,一旦这些公司在大宗商品抵押贷款上出现违约,部分银行可能会面临多么巨大的损失。目前,中国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是否有同一批库存金属被重复质押以获取多笔贷款。与此同时,西方银行一直无法进入青岛港和蓬莱港仓库,并难以评估自己发放的金属抵押贷款中有多少属于骗贷并可能面临违约风险。
对风险敞口的评估涉及青岛港所有仓库。但截至目前,相关调查只集中在青岛港的大港仓库。知情的银行业管理人士称,银行担心最终可能会发现潜在骗贷行为在青岛港或其他地方更加普遍。
上周,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披露,其在青岛港的风险敞口为2.5亿美元。但该行首席执行长冼博德(Peter Sands)同时对记者表示,现阶段这个规模对该行而言还不算太大,而且涉及多家客户、多种敞口和多个仓库。
消息人士称,被卷入青岛港骗贷案的外资银行还包括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 NV),法国的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SA)和Natixis,南非的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 PLC)以及美国的花旗集团(Citigroup)。除渣打外,包括花旗和标准银行在内的银行此前都承认中国的大宗商品融资可能存在问题,但没有给出更多细节。
据熟悉情况的银行业人士估计,不算渣打,外资银行的风险敞口应在数亿美元左右,而总风险敞口超过5亿美元。一些银行管理人士称,各外资银行在这一领域的风险敞口不尽相同,从数亿到几千万美元不等。
然而,一旦骗贷者出现违约,中资银行所受的打击将比外资银行大得多。某大型商品贸易公司的交易员估计,青岛港骗贷案的调查重点德诚矿业的欠款在45亿美元左右,其中大部分是中资银行的贷款。
中国银监会没有回覆记者的置评请求,也没有任何中资银行单独披露风险敞口。
西方银行家称,德诚矿业及其母公司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Dezheng Resources Holding Co. Ltd.)是青岛港融资骗贷案中被官方锁定的调查重点,与这两家公司有关联的实体被指用同一批金属库存非法骗取多笔贷款。青岛港管理部门已证实政府介入调查,但未透露被调查的公司身份。记者无法与德诚矿业和德正资源取得联系。
外资银行的这些风险敞口向人们显示出在国内面临信贷紧张的中资公司是如何用存放在青岛港仓库中的铜和铝作抵押在海外申请贷款的。中国有关部门也对使用黄金作抵押申请贷款表示关切,称已发现25家黄金加工商存在价值150亿美元的不正当交易,不过没有详细说明。
对外国和中国的放贷机构来说,如果这类骗贷行为也发生在上海的话,它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青岛港的铜进口量相对较少,据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显示,青岛港的铜进口量仅占中国精炼铜和合金总进口量的1.8%。如果铜融资骗贷发生在更大的港口,比如占中国精炼铜和合金总进口量77%的上海,潜在的冲击可能更大。不过,德意志银行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相比青岛港,上海的铜融资更加规范。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高级大宗商品经济学家贝恩(Caroline Bain)表示,目前为止,所有的信息都表明青岛港金属骗贷事件是一起孤立案件。不过,贝恩说,将其作为一起孤立事件对各相关方都有好处,如果今后查出更多的违规行为,他不会感到意外。
银行从业人士表示,确定任何潜在损失都将很难。放贷机构首先需要确定用作抵押品的大宗商品是否真实存在,然后需要查明同一批金属被抵押了多少次。
这些银行从业人士说,然后确定谁欠谁、欠什么也将很棘手。这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协议的结构,大部分协议都是期限较短的回购协议。在某些情况下,这类融资协议还要求贸易商回购抵押品,从而偿还银行。
但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其他一些协议中,交易可能仅包括一项回购抵押品的期权。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