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不振,政府扩张开支刺激就业。政府卖地还债,开发商买地盖房,居民贷款买房。如果地卖不出去,就是政府悲剧。如果房子买不动,就是开发商的悲剧。如果房子卖出去了,就是贷款买房的人背负全部负担。迟早还不上。
房价下跌,政府必然托市。托市的成败的关键,在于前期政府扩张开支过程中获得利润的人把全部利润用于买房。这显然不可能,所以只能不断增加开支,不断饮鸩止渴。
低级住宅区的改造是个筐。有利润的地块就积极投入,没有利润的,自然就不会有多少投入。为利润而不是为了改善多数人的生活质量而运动,是资本的运行规律。
"十分明显,现代的国家不能够也不愿意消除住房灾难。个别资本家(这里与问题有关的只是资本家,因为参加这种事业的土地所有者首先也是以资本家资格出现的)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的国家也不愿意做。因此,如果说个别资本家对住房短缺虽然也感到遗憾,却未必会受触动而去从表面上掩饰由此产生的极其可怕的后果,国家顶多也只是会设法在各地均衡地推行已经成为通例的表面掩饰工作。"
这是,恩格斯说的。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内需不振,表象很简单,就是有人没钱花,大多数人有钱不敢花,极少数人钱多得不知道怎么花。
通俗一点说,就是有人饿得要死,有人撑得要吐。有人没钱花,有人挣钱不敢花,有人前多的没处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把那些人花不了的钱收上来,分给那些没钱花,不敢花的人,一切都解决了。
这是万万不行的。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蛋糕,那是万万不行的。
为什么人们有钱不敢花。住房、教育、医疗这些基本生活需求都变成以市场供应为主的时候,这些基本生活需求的价格必然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水涨船高。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必然赶不上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这是毫无疑问的。极少数人,则利用住房、教育、医疗榨干其它绝大多数人。他们自然有钱不知道怎么花。
住房市场化,教育产业化,医疗改革,让政府卸下了大包袱,这几个行业也变成了聚宝盆。房价水涨船高、上学不再看分、过度诊疗,稍微有点余粮的大绝大多数自然不敢乱花钱。他们的节俭,反过来进一步推动房价、学费和医疗费用的上涨。
故意饿死一小部分人,围城中的面包可以榨干其余每一个需要面包的人。这就是市场。
更重要的是,把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剥离开,让极少数人拥有巨大的财富,绝大多数人一无所有,居无定所,朝不保夕。这样,劳动者就会廉价出卖劳动力,为了活下去拼命工作,沦为成为资本的奴隶。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专家提出:共同富裕是亡国之道;只有拉大贫富差距,人们才会努力工作,社会才会进步。
至此,我们不得不怀疑,经济学家高喊,既得利益集团是改革的阻力之中,谁是既得利益者?
既得利益集团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不澄清这个问题,一切都看不清楚。
下岗工人和血汗工厂的农民工显然不是既得利益集团。
改革前教书为生的经济学家,现在拥有数以亿计的家财,他是不是既得利益集团呢?
看新闻,2003年,某煤老板开始承包乡镇煤矿,承包费一年几万元。十年时间,经过煤矿股份制、煤改,小煤矿变成了大集团。煤老板手中有2个煤矿,产能分别为150万吨和90万吨,资产30亿元,职工1500多人。这样的人,是不是既得利益集团呢?
刘汉坐拥400亿家产,是不是既得利益集团呢?不断被中纪委挖出来的老虎们,个个肥得流油,是不是既得利益集团呢?
很显然,这些家财,是工人农民靠辛勤劳动和勤俭持家,几十代人也无法积攒下来的。这些人发财的速率,超过抢银行。
既然是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分子,他们为什么还要大喊既得利益集团阻挠改革呢?他们口中的既得利益集团究竟是谁呢?
阻挠他们的人,就是不赞成他们的改革的人。他们的改革究竟是什么样的改革?改制就是上海人说的"空麻袋背米"——如果个人小股东和国企管理者合谋的话外人根本无从监督。任何不赞成他们这样"大盗窃国"的人,都会被他们归入既得利益集团。
至此,一切真相大白。
事情不会到此为止,这些人心中并不自安。
按照黄土之国的政治体制,国家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受资本的控制,这位领导人拥有巨大的权力,完全可以让资本在短时间内灰飞烟灭。这是让资本寝食难安的一件事,也是资本极力宣传西方政治体制,试图改变政治体制的原因所在。
"一些人在短短五六年之内就赚到了数十亿美元,这是在任何一个西欧国家都不会发生的事情。想用几千万、甚至几亿元来消灾,以这些小钱来捞到更多的钱……"他们要当寡头,要彻底控制国家,只有这样,才不会有人清算他们。
不过,俄罗斯的寡头,最终都被普大帝收拾了。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