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1日星期日

墙外楼: 外交部前些年表现不力的根源——翻译当成外交家的误区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外交部前些年表现不力的根源——翻译当成外交家的误区
May 11th 2014, 00:41, by 墙外仙

继菲律宾一再"误判形势"在黄岩岛海域不断制造事端以来,日本更是"严重误判"中国保卫主权的决心,以为有美国撑腰打气,通过购岛的小把戏,变相改变钓鱼岛的法理地位,中国就只能吞下这只苦果。为什么美日菲等国不断误判中国?中国外交到底向国际社会传递了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和外交政策,中国驻外使节到底做了一些什么,以至于一个接一个的国家拿中国国家利益不当回事,十分轻率地就敢找中国的麻烦,严重干扰国家经济建设,这难道还不足以令我们认真反思中国外交吗?

  过去十年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伴随中国国力的增加而提升,但是中国外交给人的感觉不是变强而是更弱了,不仅面对西方强权中国常受委屈,就连和小国打交道中国外交也是弱势一方。本来,在国际上中国可以说有权有势,财大气粗,既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军事实力更是名列前茅,但为什么外交上总是被动挨打,说出话来软弱无力呢?其实原因很直接,人不给力。中国外交队伍长期以来被翻译们垄断和把持,由于他们外语专业教育和长期从事翻译工作的特殊背景,中国外交人事整体面貌是严重营养不良加近亲繁殖,许多外交要员缺乏民族自信和气节,缺少战略头脑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甚至对国情知之甚少,这种"翻译等于外交家"的专业用人模式直接导致中国外交界严重短缺能够代表国家利益的领军人才,中国的外交人格被"翻译外交"彻底扭曲了,让别人不误判都难。

  1. 对比国际上外交强国,中国外交界先天不足的人员构成必然产生低能儿。

  执掌中国外交的高级"专业人才",几乎清一色外语专业毕业,译而优则仕的翻译出身。这些外交大员们有相同的知识结构和类似的经历,从进入外语学院那天起,学习了不少西方文化却缺少中华文明的认知和自信,能够娴熟地和外国人沟通,但是对中国国情却是门外汉,掌握语言优势,而没有专业技能,常和外国打交道,却不识中国民间烟火,精通外交常识,然而缺乏国际战略素养,学历和专业经历使他们很难有创造性思维和开拓精神。由这样的外交团队支撑起来的中国外交,中国国际形象只能是瘸腿的巨人。

  前段时间在中国刮起过一股又一股"骆家辉旋风",一位美国新任驻华大使一上任就把中国政坛搅动的几个月不得安宁,人们不禁要问骆家辉是哪方神仙:骆家辉是一个不会讲中文的美籍华人,曾担任过美国华盛顿州州长和商务部部长,可谓是美国经验丰富的国家重臣。骆家辉被委任为驻中国大使,说明美国对华外交的重视,也体现一个大国成熟外交用人的特点。美国驻重要国家的外交使节各个都不平凡,再看上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曾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作为美国下届总统选举候选人,在前不久总统竞选辩论中提出要联合中国5亿网民"扳倒中国",在华任职期间曾亲临北京王府井"茉莉花之春"现场"散步"。美国驻外使节是美国国内政商界摸爬滚打出来,最了解美国国家利益,有战略头脑的精英队伍,他们有很强的使命感,开创性,在世界各地费尽心机地推进美国的战略利益。再看美国主管外交事务的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是在美国政界,经济,法律界呼风唤雨的人物,曾是克林顿总统的高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国际政治学博士,参与过扳倒苏联的军控和国家安全事务专家,正是有这些具有各部门实践的历练,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政治精英组成的美国外交团队,不遗余力地捍卫了美国的国家利益,强力推销美国的价值观,极大地扩展了美国的外交空间。

  不可想象美国会任命一名翻译去充当一方外交大员。

  美国正是有这些外语都不会讲,不够"专业"的外交团队不仅为美国争取政治利益,而且直接为美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通过所谓量化宽松权宜之计挽救日益衰落的美国经济,美国人当然明白靠印钞的办法就是饮鸩止渴,只可解一时之困,对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信用的伤害却是致命的,然而靠选票支撑的美国政治注定只能通过最直接和成本最低的印钞方式掠夺全世界来维护美国的繁荣,任何其它方式都可能导致政党失去政权。两次量化宽松以后,美国最担心的是某种货币趁美元信用下降之时取而代之。哪种国际货币有取代美元的潜力呢?显然只有欧元。于是美国外交的重心之一就是搞乱欧盟,搞垮欧元。当欧盟处于分裂的边缘,欧元风雨飘摇的时候,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得到巩固,于是第三次,第四次量化宽松短期内无后顾之忧,也就会顺理成章地出笼了。

  过去几年,美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变化,最为关键的实体经济依然没有起色,但是美国股市如虹,直线上升,其背后的因素也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成果,继阿拉伯之春使动荡之中的中东北非资本外流的同时,美国更加大围堵中国的力度,在中国周边不断挑动制造事端,继南海之后,极力怂恿日本挑战中国,使得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之间剑拔弩张,面临擦枪走火战争的边缘,无形中迫使的东亚自贸区破局。美国把原本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东亚培养成新的危机策源地,加上中东,欧洲这些世界财富中心无一不处在动荡不安中,美国从此就高枕无忧了。此外,美国在中国国内培养代理人,制造混乱,放大和挑动人民的不满情绪,打击中国人的信心。过去一年,虽然全世界都看好欣欣向荣的中国,但是中国内部却充满悲观失望情绪,富人移民,资本外流,中国人自己都不相信中国是最好的投资市场,于是全世界的避险资本只剩下一个去处,那就是北美,美国股市想不牛都不行。

  一个肮脏但充满智慧的全球战略,和一只强大的外交团队,为美国创造机遇,使得美国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继续通过外交和金融手段在全世界榨取巨额利益,过着寄生虫般奢侈的生活。而中国外交无战略,基本还是靠天吃饭,除了天上掉馅饼,有幸美国深陷阿富汗,伊拉克战争十年得到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外,中国外交一直处在被别人堵在门口被动挨打的局面。

  中国要想保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就必须有远见卓识的全球战略,不能只是等待战略机遇期,而是要学会美国那样创造战略机遇期,关键是培养一支具有开创性,战略眼光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交团队。

2. 外交人员素质触目惊心。
  分析一下中国外交人员构成你会吃惊地发现,不知从什么年代开始,中国外交领域已经被翻译所垄断,上到负责国际事务的国务委员,外交部部长,副部长,下至各大司司长,驻外使节,基本都是外语专业毕业,翻译出身,毫不夸张地说外交部就是一个翻译部。中国外交界人员构成过分单一,缺乏具有战略思维,国际视野,国内政治经济国防领域的历练,了解国家社稷民生,真正能代表和维护国家各方面利益的领军人物。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外交界重量级人物,外语专业毕业,给国家领导人当过翻译,译而优则仕,任过大使,当过外交学院的院长,近年来十分活跃,到处宣扬中国要夹着尾巴做人,韬光养晦还要一百年等等,其中,他最爱炫耀的是他在美期间如何向美国人表白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样的外交官表面上严守外交纪律,不给国家惹麻烦,但是给中国带来的"外交误判",会直接导致国家重大战略利益的流失。

  当美国的外交官在中国和世界各地绞尽脑汁地推进美国国家战略利益,联合中国内部支持者"扳倒"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外交大员们绞尽脑汁的是如何讨好美国,向美国表忠心。像他这种"科班出身"的外交部高级干部可能非常熟悉外事纪律,可能有流利的外语,但是他除了知道什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对中国国家战略和国家利益可有过认真思考,积极主动地维护国家利益吗?最典型的是,美国指责中国人权问题时总能指名道姓,中国在美国有最庞大的外交团队,中国外交部反驳美方指责却只能是少气无力地要求美国"多反省自己"。拥有庞大资源的外交部和那些在美国的外交官们可曾深入研究过美国老百姓为什么"要占领华尔街";可曾探究过美国是如何对待美洲大陆的原主人印第安人的,可曾知道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是怎么定义"印第安人部落主权"的笑话,研究过高唱人权高于主权的美国政府是如何把印第安人分裂成无数互不隶属的部落,在精神上,文化上,甚至生理上"归化"成行尸走肉般无声族群的。难怪人们评价外交部有美国通,日本通,就是没有中国通,他们懂得如何讨他国欢心,却不懂如何釜底抽薪,化解他国对中国一轮又一轮的外交攻势,中国外交不被动才怪,国际不误判中国都难。

  人才结构和素质决定了外交的能力和行动空间。美国外交官一到中国就四处活动,像一只主动出击猎食的狼,而中国外交官更像是到美国来吃草的羊,与美国政治相安无事。

  当然这也怪不得这些翻译出身的外交官们,他们自上大学起就不仅学西方的语言,而且学西方的文化,对西方充满了崇拜,在一些人的脑子里早已把西方社会供奉在道德神坛上,西方总是对的,我们只能反省再反省,哪里敢挑西方的毛病。许多外国通们甚至压根不知道中华民族有过辉煌的过去,因而缺少民族自信心,他们崇拜,习惯西式的养尊处优,缺少国内艰苦生活,真实社会中的历练,甚至常年在外不甚了解中国国情。这些不食中国人间烟火的高级翻译,译而优则仕被委以重任,让他们站在战略高度考虑国家社稷民生确实太难为他们了,维基解密透露出来的中国外交高官们要帮助韩国统一朝鲜的言论表明了这些高官战略思维上的肤浅。

3. 国家外交战略需要有强大的外交团队支撑。
  中华文化有深厚的战略思想体系,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战略布局,然而再伟大的战略思想也需要有战斗力的队伍去实现。令人揪心的是中国在国际上常处在有目共睹的被动局面,虽然中国综合实力与日俱增,每年花费巨额外援,但中国的国家影响力却举步不前,中国外交在世界上常扮演受气小媳妇的角色,关键时刻甚至无人站出来为中国仗义执言。中国的外交团队,也许能够做好上级布置下事务性工作,却不俱备为国分忧的能力和积极主动争取国家利益的素质,在其位不谋其政,妨碍国家战略意志的实现,错失为国家争取更大利益的机会,给国家和民族利益造成难以估量的深远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已经大幅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经济跃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的战略职能部门却由于先天不足加近亲繁殖而严重退化,老化,和思想僵化。改革开放30年,在事关国家前途和宏观大政方针的国家战略经营上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打着韬光养晦的大旗掩盖着无能,和少有作为的困局。中国缺少大国应有的外交智慧和战略威慑力,以至于一个小小的菲律宾也戏称中国为纸老虎。

  重技术轻战略的人才格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的崛起步伐。

  4.中国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积极的全球战略,和一个多元化,有能力的外交队伍。
  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可谓有声有色。几十年前中国经济很落后的时候,中国人勒紧裤带外援有不得已的一面,有失算的地方,也有战略意义的大成绩。非洲黑 人兄弟和中国的亲近感都是当年毛泽东时代的医疗队,坦赞铁路种下的。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按毛泽东的话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给中国带来的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是难以用车载斗量的,这种种瓜得瓜的政治账和经济账是没法算,也算不清楚的。毛泽东着眼全球的战略决策是绝非常人能有的战略眼光。那时强有力的外交团队在有限的资源下为国家争得最大的战略利益。

  然而,随着干部队伍"专业化",中国外交团队却走上了一条"外交干部翻译化"的歧途。

  中国今天有钱了,中国政府减免他国债务,援助别国秉持着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这是我国有别于西方国家借援助干涉他国内政的一贯做法。然而,不干涉别国内政不意味着中国没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现在所处的国际关系已经和30年前在国外仅有医疗队,施工队的状况大不一样了,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地都有中国人经商和国家利益,中国对他国的援助不能像仙女散花一样有去无回,甚至一些国家今天拿了钱,明天就和中国作对。问题是让那些从来没有过经济领域历练,当过家理过财的翻译出身的掌门人去掌管数以亿计的外援,这些中国百姓的血汗钱在他们手里可能只是一些数字,怎么能发挥出资本的力量。让根本不懂什么是国家利益,缺乏战略头脑的人去负责对外援助,中国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真正的朋友。去年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奥巴马一路从夏威夷,东京,芭厘岛东盟峰会可谓步步紧逼,美国外交团队做足了功课,再看中国外交部乱作一团,毫无还手之力。外交部发言人慌不择词到头一天说美国驻军澳大利亚"值得商榷",第二天说自己头一天说的话值得商榷。

  外交的投入产出需要有周密的战略规划,需要有历练丰富,具有战略思维能力的领军人才,需要有散布在世界各地外交人员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国家利益精耕细作。首要的是着眼大局,从全球战略的角度一改过去总是坐享其成,单向利用别人的战略牵制作用给我们带来的发展机遇,应主动出击,牵制对手,创造机遇期,为事实上的战略盟友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因为他们得生存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全球战略均势。洪博培,骆家辉们能在中国折腾,联合中国的盟友扳倒中国,中国的外交官们为什么不能在美国插手的热点地区制造出点动静来,分散美国的战略注意力,迟滞美军战略东移的步伐?采用毛泽东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主动出击扭转长期以来被人堵在门口被动挨打的局面,以达到战略性地在对手的热点地区牵制对手使其无暇东顾。其次发展一套服务国家战略规划,外援和维护中国国家利益的关联机制,有效预防刚从中国拿了几亿美元的合同,转身就和中国翻脸侵占中国岛礁;摒弃那种食洋不化,缺少中国人骨气,潜意识里把道德制高点让给西方的"软骨文化";杜绝不了解国情民情的官僚作风,国内这边刚发生甘 肃幼儿园校车严重超载造成19名儿童死亡,那边中国外交部大张旗鼓向马其顿赠送了23辆校车,把中国政府推到不仁不义境地的荒唐事情。

  中国外交急迫需要注入大批有战略头脑,知识面广,并来自国民经济重要部门和地方的领军人物组成多元化外交团队,构建影响世界大国外交的基石。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