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

墙外楼: 《纽约时报》中国与尼日利亚相互需要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The Next Generation in Online Meetings

GoTo Webinar is a new, affordable, do-it-yourself Web event service that doesn't require a consultant. Get $10 off after your complimentary trial.
From our sponsors
《纽约时报》中国与尼日利亚相互需要
May 10th 2014, 01:04, by 墙外仙

阿德瓦莱·马扎·皮尔斯 2014年05月09日

尼日利亚拉各斯——《中国正在接管尼日利亚》(How China Is Taking Over Nigeria)是这段时间尼日利亚媒体中常见的大标题,现实也很难让人觉得并非如此,至少从拉各斯看来是这样的。这方面最显眼的标志就是位于奥乔塔区的中国商城。 这是座庞大的建筑群,外面围着城堡式的红墙,大门处印着"尼中友谊万古长青"的标语牌。

我第一次去那里是它2004年开业后不久。可以认为,那一年为中国大举进军尼日利亚市场拉开了序幕。

据称,拉各斯及相邻的奥贡州有着逾1.7万名合法中国居民,不过真实数据肯定要高得多。移民服务局(Immigration Service)的负责人戴维·帕拉当(David Paradang)去年公布了这些官方数据,但他也指出,许多中国人以"探亲、旅游或商务访问"为名来到尼日利亚,然后非法滞留。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其中很多人为了留下来而贿赂移民官员——拜访移民服务局办公室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此情此景。那名希望延长逗留时间的中国男子几乎完全不会讲英语,但显然深谙体系的运作之道。需要讨论的只有官员的要价,而这并不需要讲太多话。

奇怪的是,如今的中国商城似乎比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低调。当时,那里一片繁忙的景象,商铺爆满,贩卖各式各样的服饰鞋履、化妆品和厨房用具——统统很便宜。那里还有不少中餐馆。虽说中国商城也有些尼日利亚人,但多数员工似乎来自中国。

现在,十年后旧地重游,我看到所有的餐馆闭门谢客,超过一半的商铺被闲置,而营业的店里顾客也变少了。然而,这是误导人的假象。真相是,中国人转移到了更大的生意上。

"你看这里人是少了,但我们在赚大钱,"一名店员说。"我们只在这里展示衣服样品,赚钱的是批发生意。他们从北方那么远的地方来这里订货。"据她估计,单是这间店铺就日进逾1500美元(约合9400元人民币)。

在附近的伊凯贾地区的电脑城里,可以明显看出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日俱增。伊凯贾的街道狭窄而密集,那里全是三四层的建筑,统统爆满。还有更多的人——几乎全是尼日利亚人——在街边或流动摊点叫卖中国商品。最抢手的货品是移动电话。一名尼日尼亚小贩称,这些手机便宜,但并不耐用。他告诉我,自己靠一个"大款"供货。这名中间商已经赚了不少钱,足够去国外搞批发,再转卖到国内。

街头小贩说,他希望能攒够钱,然后自己去中国。两国之间现在每天都有航班来往,而且中国使领馆也不会在签证问题上为难人。这名小贩称,他还抓住机会在拉各斯大学(University of Lagos)2009年开课的孔子学院学习普通话。最近,拉各斯州政府宣布,在部分学校试行普通话课程。

中国和尼日利亚之间的纽带日益加深对双方均有利,这样说存在多个理由。除了拥有1.77亿人口的尼日利亚是中国商品现成的市场之外,中国对尼日利亚的石油存在迫切需求。今年1月,尼日利亚政府宣布与一家中国企业达成协议,后者将投资100亿美元开发尼日尔州比达盆地的油气资源。鉴于西方企业不愿在这个腐败猖獗、安保威胁不断的国家做生意,这一开发项目颇受欢迎。

尽管有这些好处,中国人本身仍不受欢迎。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与尼日利亚人交往,并被普遍认为太唯利是图。这种形象几年前得到了强化,因为曝光出来,进入尼日利亚的许多假药来自中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控局(National Agency for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and Control)当时的局长多拉·阿孔伊利教授(Dora Akunyili)就曾表达了对中国当局配合不力的不满。

在对待员工方面,中国雇主也恶名在外。2002年,一家橡胶制品厂失火,导致多人死亡,具体人数的说法下至45人,上至起码250人(精确的数据在尼日利亚很少见)。这一难忘的回忆至今牵动着人们的神经。幸存者表示,许多工人夜间被锁在厂内——而这似乎属于普遍做法。在他们的描述中,这家工厂呈现出暴力与性剥削横生的可怕景象,而此类问题也出现在别处。

尽管如此,这样把中国单挑出来也是不公平的。尼日利亚雇主好不了多少,有些时候甚至还更糟。只需瞧瞧从乡村来到城市家庭辛苦劳作的任何男女"仆人"所遭受的暴力对待,就能非常清晰地看出这一点。时不时地,会有人因为小过错而被打死,但只要肯拿钱解决,就不会有人受到法律制裁。

海外雇主之所以能逍遥法外是因为体制鼓励他们这么做。在打击假药的艰苦斗争中,阿孔伊利直指尼日利亚人马塞尔·纳奎(Marcel Nnakwe),说此人是国内最大的假药生产商。但让其伏法的多次努力均告流产,尽管阿孔伊利领导的机构累积了大量的证据。阿孔伊利本人躲过了数次刺杀企图,其中一次,管控局的实验室遭焚毁。没有任何人因此遭到指控。

或许,把我们自己的所作所为怪罪到外国人身上,会更容易一些吧。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