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上台之后,世界各国多半把他和前任叶利钦等量齐观,一度还以为他想做勃列日涅夫第二。虽然批评普京专制倾向的声音一直存在,但大多数人并不担忧俄罗斯向专制回归,认为毕竟还有个民主政治的框架在那里,多少有点约束作用。自从克里米亚脱乌入俄之后,世界在惊呼希特勒吞并苏台德事件重演的同时,才发现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对世界安全的威胁更甚。
俄罗斯政治的明显转向,始于普京执政之后。普京上台之前,俄罗斯曾一度告别专制、走向民主。自1999年开始,普京充分利用了他娴熟的政治驾驭能力,带领俄罗斯,逐渐完成了回归专制和霸权这一政治演变,他本人则从民选总统成功变身成为独裁者。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政治上的每一个重大转变,都得到了俄罗斯的主流民意支持——普京巧妙地迎合了俄罗斯民族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成功地利用了俄罗斯人数百年对威权的依赖,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成为俄罗斯今天的"彼得大帝"。普京大帝及俄罗斯重返世界,为社会转型理论提供了一个新课题,即专制向民主转型不是单行道。只要专制的文化土壤没有被深挖改良,民意仍有可能簇拥专制强权复归。可以说,普京带领俄罗斯重返世界,簇拥其前行并一路伴奏的是俄罗斯主流民意。分析俄罗斯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政治,就知道普京大帝这把"利剑"的磨成,是普京与俄罗斯民意互动的结果。
被自由世界视为暴君的斯大林,其幽灵一直徘徊在俄罗斯的上空。
前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从未彻底否定过斯大林。2000年普京正式当上总统以后,开始肯定苏联的"成就"。首先,普京恢复使用了斯大林采用的苏联国歌,并批准发行一本把斯大林描绘成"高效管理者"的教科书,大肆讴歌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的"丰功伟绩"。此后,他持之以恒地反覆颂扬斯大林的功绩。2007年6月,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表示,任何国家的历史都有污点,别的国家的历史污点比俄罗斯的还多,所以,俄国人不必为过去的历史感到耻辱。普京还说,"我们的历史没有类似纳粹主义那样的黑暗的一页。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有罪恶感。"
2009年12月3日,普京在电视直播节目中回答观众们的各种问题,他主动提到对斯大林和斯大林主义的评价。当时,自由世界媒体如英国《泰晤士报》认为俄在加紧为斯大林"平反",说"随着克里姆林宫筹备明年二战胜利65周年大型庆祝活动的进行,斯大林重回俄罗斯日常生活的进程正在加速"。普京再次高度肯定了斯大林领导卫国战争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他肯定了斯大林工业化的成就,"从 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而这时的国家是斯大林领导的",但承认这是在牺牲农民的基础上实现的。普京再次提到斯大林领导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现在谁也不能指责组织和领导了这场胜利的人。"为了安抚俄罗斯人,普京也批评了斯大林的镇压,"我们的数以百万计的同胞遭到镇压。这种管理国家、取得成就的方法是我们不能接受的","是反对自己人民的大规模罪行"。
在东欧苏共阵营崩溃后不久,捷克、波兰等国先后实施了"除垢法",通过清除苏共主义促进社会顺利转型。捷克"除垢法"于1991年通过,波兰直到1997 年才首次颁布类似的法案。俄罗斯从未大规模开展除垢,2011年 3月 ,一个介绍前捷克斯洛伐克苏共党秘密警察监视异议人士的图片展在莫斯科开幕,曾被视为对俄罗斯政治禁忌的突破。
普京有句名言被广泛引用:"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闻者都以为后一句话是普京这番话的落脚点,其实是误解,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他的军事强国梦一直存在,但并非对前苏联的简单复制;在时机不成熟时就挂在嘴上,才是"没有头脑"之举。
对于有大国沙文主义传统的俄罗斯人来说,普京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大力主张的强国主义。1999年夏天,普京被叶利钦推上总理之位、并宣布其为接班人时,人们对其前景并不看好。车臣平暴事件才让俄罗斯人对普京刮目相看。普京指挥联邦军队分三路进入车臣,清剿非法武装,树立起"硬汉领导人"形象。12月,普京发表了其担任总理以来的第一篇施政文章《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他在文中写道:"俄罗斯正在经历几个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阶段。这或许是2-3百年来第一次,俄罗斯真正面临着成为世界二流甚至三流国家的危险",这段话在俄罗斯人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失去昔日气势磅礴的大国荣光,是俄罗斯人心中永远的痛,挣扎于10年休克疗法的阵痛中,俄罗斯民众期待一个强势领袖,带领他们重新回到世界强国之列,这一梦想被俄罗斯媒体表述为"重返世界"。
从此,普京成为俄罗斯"女孩的梦想,男孩的偶像",有人赞誉普京是"为俄罗斯而生的伟人",普京的人气值居高不下,俄罗斯的年轻姑娘当中流行这样一首歌曲:"我梦想有这样一个人,他烟酒不沾,果敢坚强,像总统普京一样。"此风所及,同样崇拜威权政治与政治强人的中国,也曾掀起一阵普京热。
在俄罗斯再造苏联的梦想中,有位马克西姆・卡拉什尼科夫不得不提。卡拉什尼科夫的真名实姓是弗拉基米尔・库切连科,曾是一家网路杂志的副主编和一家亲政府的报纸的记者。他的著作甚多,《帝国的断剑》(1998年)和《为天国而战斗》(2000年)这两本书极力美化苏联的军国主义,在俄罗斯青年中影响甚大,他认为苏联复兴的道路就是成立第二苏联,他的《向第二苏联前进》一书进一步推动了这场运动,这本书曾在发行之后的18个月中再版几次,可见它在俄罗斯民众当中的影响力。
但事实上,历史正在证明:普京大帝的崛起,将是俄罗斯的噩梦。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彻底地撕掉了普京的画皮,其狰狞面目完全暴露在世界面前。入侵乌克兰后不久,俄罗斯就遭到美国与欧盟制裁并被八大工业国剃除。此举立即造成俄罗斯的股市大跌及经济震荡,加上列强的经济伙伴结构改变,俄罗斯吞下克里米亚后,将发生十件改变世界现状的大事。
一、削减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力:八大工业国已宣布"无限期的暂时"将俄罗斯排除在外,昔日的G8已变成了G7。G7除了在24日宣布将俄罗斯排除在工业国之外,也决定把原订于6月在俄罗斯索契召开的峰会,改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举行,并警告俄罗斯若进一步造成乌克兰的局势恶化,未来还会加码制裁俄国的军事、能源、银行及金融等产业。
二、恢复北约的团结:自从各北约盟国对阿富汗出兵等议题产生歧异后,使北约看似已无法对成员国产生约束力。不过在美国和欧盟先后表态支持属于北约盟国的乌克兰,并同时对俄罗斯制裁后,北约因克里米亚问题而再度出现团结一致的局面。此外为了避免落入与乌克兰相同的命运,波兰和其他波罗的海国家也开始要求美国等盟国,加强彼此间的国家安全防御协助,波兰政府更希望美国能尽快在中欧地区布署导弹防御系统。这些局势的改变,都是因克里米亚遭俄罗斯并吞之后,而造成北约盟国更显亲近与互助的关系。
三、能源多样化:目前欧洲大部份国家仰赖由俄罗斯输入的汽油和天然气的状况,将因克里米亚事件重新规划能源版图。欧洲国家开始设置更多的天然气供应站,建构和提升其他天然气的管线网络,改由格鲁吉亚和土耳其进口能源至南欧及中欧。
四、改变中国亲俄立场:中俄联手杯葛联合国安理会议案已久,但俄罗斯遭国际社会孤立后,中国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疏离俄罗斯,可能会在此时取得由欧洲拉长天然气管线至中国的能源利益;中国领导人在俄罗斯的经济逐渐遭到弱化后,更可能选择与俄保持距离,选择向国际社会靠拢。
五、提升华府的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原本引导国际的地位,因为中俄新兴势力的兴起,多少受到了制肘,如今同样因俄罗斯受到国际孤立和中俄可能不再一家亲的情况改变后,美国可再次提升在全球的领导地位。
六、提升德国的欧洲领导地位:从乌克兰的克里米亚事件,已可看出德国在欧洲的举足轻重地位。德国除了是面对欧盟国家出现国债危机时,主导解决欧元区经济危机的经济大国之外,总理默克尔在面对这次克里米亚问题时,也是代表欧洲与普京对话的主要人物。默克尔果断的率先表态将削减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也引起欧洲其他国家的效尤。
七、促进欧盟团结:由于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威胁,再度让欧盟恢复更紧密团结的现状,有助于欧盟领导人排除各国间长期存在的部份纷争。欧洲议会的绿党成员蕾贝卡·哈姆丝笑称,俄罗斯入侵克里米亚后,促使欧盟各国意识到要团结一致的重要性。哈姆丝表示:"面对新的战争威胁,欧盟各国确实已有共识和同意进行联合策略来对付俄罗斯。"
八、中亚较劲新战场:为了能源需求,普京和自由世界国家纷纷试图拉拢拥有丰富能源的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尽管这些国家的人权纪录不甚光彩,但目前在取得能源资源为优考量的前提下,各国似乎先选择对人权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些中亚国家也希望能趁普京政权逐渐被国际舞台孤立之时,把握良机的把能源出口到自由阵营中。
九、美俄建立新关系:美俄在维持全球安全的议题上,还是会采取合作的关系,因为俄罗斯为了不想进一步的再被国际阵营孤立,普京可能不会再一意孤行;但是双边面对叙利亚、伊朗、阿富汗及朝鲜问题时,仍有可能产生合作压力,尤其是莫斯科还是站在支持叙利亚和伊朗政府这一边,并将提供大马士革及德黑兰俄制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
十、改变普京的未来:俄罗斯挥军侵吞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后,普京在俄罗斯的人气似乎冲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必须概括承受克里米亚的经济问题,以及受到美欧冻结政府核心人物的海外资产与限制入境的制裁,所产生的负面经济效益逐渐扩大后,相对的普京将开始承受这些加诸在他身上的不稳定因素与压力。普京目前在俄罗斯受人民拥戴的忠诚度高达150%,但这种高人气指数势必在人民感受到经济压力后,于半年后会出现大不相同的结果。……
普京兼并克里米亚,无论对克里米亚、乌克兰还是俄国,都将是输家。俄国正从一个威权国家变成独裁国家。但普京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俄国人挑战,最后会像乌克兰的亚努科维奇总统那样被人民推翻。不过,推翻普京和推翻苏共一样,俄罗斯都将经历一场休克式脱胎换骨,对这个国家和民族无疑也是一场噩梦。
但是,俄罗斯人民绝不会在漫长黑夜里"摸石头"。毕竟,噩梦醒来时早晨。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