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星期四

墙外楼: 雾霾赶走外企外籍高管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Grow your Sales Pipeline

Free Webinar: How to build an outbound sales machine that can triple your pipeline. Spots limited.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雾霾赶走外企外籍高管
Mar 19th 2014, 22:30, by 墙外仙

在北京的中国美国商会星期三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大陆雾霾天气, 特别是以北京为首的北方城市的雾霾天气让外国企业在说服高层主管前往大陆工作难上加难。调查报告提供了迄今为止中国空气污染影响外国在华企业人才招募的最有力证据。

从有外国媒体在2013年初创造出"末日空气"来形容北京严重的雾霾天气开始,雾霾在中国"惹祸"越来越多,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美国商会星期三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美国商会的这份年度调查报告涵盖位于中国大陆北部城市的企业。在接受调查的365个外国企业中,大约48%表示,中国的空气质量让外企的外籍高级主管不愿在中国工作。调查报告说,污染是外国企业"招募与挽留高级主管人才上遭遇的困难"。相比,表示雾霾是招募人才问题的外企数量在2010年只有19%。不过,英国商会首席中国代表吴克钢博士表示,雾霾肯定影响到外企高管在中国工作的意愿,但不会特别大,更不会对外企在华经营伤筋动骨:

"因为外企在华的外籍高管数量本身已经不大,很多企业已经越来越本土化。当然,影响肯定会有,比如外企新派一位外籍高管到中国履新,他可能不愿去,或以此作为一个与公司讨价还价的筹码。然而,就外籍高管整体来说,我觉得他们不会不愿意在中国工作。现在,我倒是觉得雾霾影响到那些本来打算到中国旅游者的积极性"。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不久前有分析说,在华外企高阶主管不愿在中国工作,也加入所谓的"返乡潮",雾霾顶多是个"帮凶", 而非罪魁祸首,因为说到底那是个经济问题,中国改革开放到今天,跨国公司在中国需要的外国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由于北京在2013年频繁遭遇雾霾,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国内旅游总人数和入境旅游总人数分别同比下降了8.9%和27.5%。还有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人到海外旅行的人数逼近一亿的同时,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只有五千五百万左右,典型的旅游逆差。

在北京从事咨询工作的云汉经略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军先生星期三对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表示,如果有外籍高管因雾霾不愿在中国工作,他本人表示理解:

"雾霾现在是大家挥之不去和避免不了的.就我打交道的圈子和内资企业来说,目前还没有谁因为雾霾就离开或讨价还价;外资企业的情况,我虽然不是太了解,但表示理解.雾霾是从美国大使馆公布有关信息闹起来的。不是有一种传言说,美国使馆的工作人员要求特殊补贴,戏称美国大使馆要迁至河南省南阳"。

路透社星期三发自北京的一则消息说,一些外籍高管将中国的环境污染作为一个筹码,以换取在华工作时更多的报酬和福利。不过,中国美国商会星期三公布的报告也说,中国大陆经济成长放缓仍然是外资企业面临的最大风险;大多数接受调查的外企对外来两年的在华经营前景表示乐观。

为了治理雾霾和污染,中国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使中国60%的城市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对此,曹军先生表示怀疑,因为中国经济运营现在还是在低效地消耗能源,除非中国经济发展大幅减缓,大到发生危机的程度。然而,吴克钢博士认为,中国政府设定的目标肯定能够达到:

"因为中国政府现在不缺资金,不缺技术,缺的只是政治决心。雾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外企在华做生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老百姓是否愿意在中国生活下去的问题。你瞧那些中国富人移民和外企高管不愿在华工作,其中都有雾问题作怪。用六年时间解决雾霾问题不难。实际上,我觉得应该在更短的时间就能解决"。

有报道说,为了治理雾霾,北京将投入7600亿元治理,到2017年使北京达到"天蓝、水清、地绿"程度。期间和届时,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掘金之旅究竟受雾霾多大的影响?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报告说,更多的外企表示,中国目前只是他们许多投资可能性的选项之一;吴克钢博士表示,这要看外企在中国是处在什么领域和从事什么工作。

镜像链接: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