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几个月,中国政府将面临困难重重的局面。它必须不辜负人们的期望:在不破坏经济稳定、不引发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实施经济改革并遏制不断增长的信贷供应。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管在多大程度上开放市场,在经济的方方面面,政府仍然拥有很大权力。即便如此,不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也无法实现各种不同的目标。
Jupiter中国基金(Jupiter China Fund)的经理菲利普•埃尔曼(Philip Ehrmann)表示:"否认中国经济形势大好的人又出现了,他们向那些愿意聆听的人发出警告:中国由债务拉动的增长终将失败。"他认为这些担忧是没必要的。"中国新一届政府已明确表示,将展开切实改革,应对经济中越来越明显的(不管有意与否)过度现象。"
"在讨论中国经济时,总是会有看好和唱衰的人。这归根结底要看他们相不相信中国政府,"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高级国家风险分析师埃尔文•布洛(Erwin Blaauw)表示,"中国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经济的方方面面,这是中国迄今没有出现危机的原因。"
可能导致中国陷入危机的一大风险是日益扩张的信贷供应。中国政府已明确表示,希望控制信贷供应,让各家银行更明确自身在管理流动性方面的责任,而不能每回都依赖中国人民银行(PBoC)会在请求之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
有些时候,中国央行没有立即对市场需要增加流动性的局面做出回应,结果引发了市场的剧烈波动,例如关键隔夜贷款利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出现飙升。然而,央行最终无一例外都会向市场提供必需的流动性。接下来的问题是:中国金融机构是将这解读为一种令人宽慰的信息,说明政府不会不管它们,还是将这看作一种警告,表示它们应该管好自己?
布洛的看法很乐观,他认为,"银行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流动性方面的责任"。最终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某一家银行破产,但不至于引发系统性崩盘。但他又说,"我们还没有到那种境地。"
中国央行的做法未能遏制信贷增长,1月份新增信贷达到创纪录水平。埃尔曼表示,他相信,这一点并不令人担心。因为"与此同时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水平十分稳健,可起到支持作用。"
今年夏季,随着一系列信托机构——这种财富管理机构已成为信贷市场一大流动性来源——走向成熟,中国政府可能会有很多机会,展示其让市场朝着更有效配置资金的方向发展的决心。到时候,可能不只一家机构难以获得必要的流动性。
今年1月底就发生过这种事,中诚信托(China Credit Trust)险些酿成中国10年来规模最大的此类破产案。最终,投资者拿回了本金,因为该机构在春节前得到了纾困。这令外界担心,投资者将无法从中吸取关于违约风险的教训。
布洛表示:"现在的问题是,今年晚些时候,他们是否会让某家金融机构破产?"就像今年1月那样,中国央行将担心市场对此类破产的反应,但"进行纾困的缺点是,投资者将认为(此类产品)永远不会违约。"
Generali Investments首席经济学家克劳斯•威纳(Klaus Wiener)的态度更为乐观。他预测,今年夏季将出现一些违约事件,"但它们都会属于个别情况,不会引发系统性反应。"
布洛解释道,中国政府需要实施经济改革、控制信贷增长并维护金融稳定,很难三者兼顾。
威纳指出,维护金融稳定相对容易。"他们有货币政策和财政工具可以动用,这些工具历来行之有效。"
布洛表示,金融稳定和信贷持续扩张,再加上不充分的经济改革,只会拖延危机的发生。"目前,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他们在一步一步地推行。但这个过程是否足够快,能够及时防止未来爆发某种危机?"
"如果未来几年情况没有任何改变,唱衰中国就有其道理,"埃尔曼表示,他乐观地认为中国确实正在进行改革。"确实,施行必要的结构性改革可能会与既得利益群体发生冲突,但关键是,习近平主席的政府是否有勇气将这些改革进行到底。在我们看来,目前情况还是不错的。"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