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七减二,皇家权宴只要会划拳;鸡变鸭,大国政治原来是戏法
1987年7月7日,在邓小平家里召开5人小组会议,讨论人事安排7人小组提议的13大常委人选问题。这次会议前,常委人选是7人:总书记赵紫阳,常委万里、李鹏、乔石、姚依林、胡启立、田纪云。这里面有两个人,毫无疑问,是毛社派最不能接受的,一个是万里,邓小平的铁哥们,另一个是田纪云,赵紫阳的小兄弟。当然,也是杨尚昆最不能接受的,如果万里进常委,他就垄断不了中央与小平之间的信息通道;如果田纪云进常委,赵紫阳多一个帮手,会给倒赵计划增添困难。但杨本人不能自己提出不让万、田进常委,他让姚依林提,自己和薄一波背书。杨此举,还可以在毛社派那里讨好,为他年长却代替李先念做国家主席求得谅解。
"万里同志不适合进常委,"一次7人小组会上,姚依林说,"他这个人,如果一旦有什么事,就起哄,是不稳定因素。至于田纪云,有人反映他有问题,需要调查。"但那时候,根本没有时间调查了。等事后把事情弄清楚,完全是捏造,但黄花菜都凉了(这也是毛社派一贯招法——"嫌疑法",屡试不爽)。这个看法在杨主导下,成了7人小组"集体意见",杨私下向小平先做了汇报。在小平家里的5人小组会上,薄一波代表7人小组发言,建议常委人选从7人改为5人,划掉了万里和田纪云。作为补偿,邓提议万任人大主任。
不过,在13大人事安排上,紫阳也有小的收获。他一直想把他的大秘书、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组长鲍彤搞成中央委员,但7人人事小组上,鲍连候补中央委员都通不过。到13大开幕前,人事安排小组停止工作了,在大会筹备组会议上,紫阳提出让鲍当候补中委,获得通过;在中委选举前夕,赵又提出去掉候补两个字,乔石当即表示赞同。鲍就这样做了中央委员,任政治局政治秘书。
这次会议上,还定了一件事,邓力群从毛社派提议的政治局委员人选,被邓小平改为政治局候补委员。从毛社派推举的总书记职位的争夺者,到政治局候补委员候选人,大师兄可谓每况愈下,但他到了人生的最低点了吗?显然不是。(3月9日)
第三十二回 末位淘汰老皇储出局,逆向思考大师兄达观
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家,把改革开放比作家业,1987年,是大悲大喜的一年。年初办丧事,"老媳妇"耀邦"夭折",改革受挫;年尾办喜事,13大召开,新媳妇赵紫阳新婚大喜,毛社派老皇储邓力群,以及重臣胡乔木彻底出局,政治改革开张。
中央领导成员实行差额选举,是13大最大亮色。邓力群成为这幕喜剧的主角,他自己的台词是这样的:"十三大的代表,我当选了。中委的候选名单也提出来了,但中委实行差额选举,我从正式中委的名单中落选了。结果报告了邓小平,说没选上中委啊,邓小平的回话是:承认选举,不做变动;后来又说,到中顾委做中顾委的常委。结果,中顾委常委也没选上。"中顾委常委没有选上的,还有他的难兄胡乔木。
大师兄本人把自己的落选归罪于紫阳:解散研究室破坏了他的声誉,选举过程中派人到各代表团做小动作;把小平不救他,归罪于紫阳和李锐给小平的告状信。唯独没有责任的,是他自己。其实,给中央写信报告他不当行为的不止李锐。1986年初,他为中央党校主编高中级干部教材,选录了马恩列斯毛刘周朱陈李(先念)著作,唯独没有林彪和邓小平。刚刚调到书记处办公室工作的原中宣部理论局的一个年轻干部,给中办主任王兆国和总书记胡耀邦写信,说这会造成误解:邓被开除出老一辈革命家集团,当前改革不是邓在领导,而是别人领导。邓小平批示了这封信:政治局、书记处传阅。公开批示信件涉及某人的负面信息,是小平对其失去信任的一种公开表示。一年后,他对另一个人做了同样动作,一场政治风暴起于青萍之末。此是后话。
大师兄的失望可以理解。以这种方式退出政坛,比幕后出局更糟。所谓"差额选举",与竞选不同,是末位淘汰,不是选最优,是汰最劣。从政一生,以为自己是框里最大最甜的苹果(做总书记),结果被当作最烂的苹果,被剔除出来,跌入人生最低谷。不过,差额选举,并非总是剔烂果,也是"切藕片",两头切。13大上,以意识形态要"三宽"(宽厚、宽容、宽松)主张载入史册的原中宣部部长朱厚泽也被"差"掉了。看上去不偏不倚,要改革开放,差掉邓力群,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差掉朱厚泽。这种游戏玩下去,所有人迟早被"差"掉,没有最后的胜利者。
这还不是这场喜事中的唯一坏消息,更坏的消息是,没有拜高堂,"新娘"就入洞房了。(3月9日—10)
第三十三回 西装革履葡萄美酒"新妇"闪亮登场,深院重帘残烟剩酿"旧婆"惨淡面壁
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大概都能记得一个瞬间:13大闭幕,5个常委接见记者,紫阳走在最前面,后面依次是李鹏、乔石、胡启立和姚依林,5人都西装革履,传递西方化的强烈信息,都手端葡萄酒杯,要表达大功告成,都满面春风,要显示从容自信……5个人不是呆板地站着,而是绕场漫步,与记者们用眼神、微笑或举杯打着招呼,紫阳更是主动靠近记者,不是宣布真理或宣言,而是亲切交谈……
与此同时,刚刚退下来的元老们在干什么呢?在家里坐在电视机前看他们。也许,他们各自心情不一样。陈云应该最感安慰,他自己的兄弟姚依林在列,虽然排在末尾。邓小平心情大概最复杂,5个人没有一个与他有私人情谊。他最疼爱的胡耀邦,众叛亲离,被迫"腰斩",作为对耀邦的一个安慰,他顶住了对手对团派的攻击,将乔石与胡启立留在常委里;自己发现的王兆国,太不争气,被贬;李鹏虽然是周恩来的养子,与自己有义侄之谊,但其智商与价值取向(迷恋苏联)都是问题;与他精神上共鸣最强烈的是紫阳,所以他力排众议推他做总书记,且准备随时带领元老们全退,让紫阳去掉皇帝之前的"儿"字……
但是,杨尚昆"我还不放心"那句话时时在他耳边响起,赵违反自己意志让宋平做中组部长(13大又进了政治局),让杨的话渐渐变成一块石头,压在了心上。看看当下,还没有拜高堂,就入了洞房,电视上的笑语,听上去,更像是叫床。在筹备13大过程中,小平与7人小组讨论过今后常委还有没有婆婆,大家的看法是,只能有一个婆婆,那就是小平。13届1中全会上,紫阳确实讲了今后重大问题仍要向小平请教,由他拍板,但仪式呢?没有拜高堂的仪式,在场的贺客们,谁知道谁是最尊?到底是真把自己当婆婆,还是假的?
这就是特社派一直以来的问题,不是一个家族,只是观念联盟;相互之间,不缺少共识,缺少的,是信任。信任是什么?就是马戏团里,你把我当空中飞人抛出去后,我相信那边一定有人在接。只要有一个同伴没有被接,以后飞出去的人,动作就会变形。这反过来又会放大抛送者的疑虑。几个月后的1988年春光正浓时节,发生了一次抛接事故,使刚刚办过喜事的这个家,或这个马戏团,刀光再现。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