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带来的五大意外收获
央视网(记者王磊 报道)毁健康,遮蓝天,瘫交通……雾霾这两年成了全民公敌,人人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逐之于国门之外。然而,能击溃这个顽敌的似乎不是大内高手,也不是江湖游侠,而只有来自塞外的风。"风,是北京的抹布。西伯利亚,是北京的清洁工。让西伯利亚的西北风快些到来吧!"@老徐时评 在微博上的哀叹既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不堪的现实,也说出了民众的无奈与自嘲。
不过,你可曾意识到,让你既痛恨又无奈的雾霾并非一无是处,它在肆虐神州的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和个人带来了五大好处。我没有疯,也从未拿过雾霾的贿赂,甚至在写这篇稿时心脏还隐隐作痛,只是公道话还得说。
首先,雾霾让中国人更团结。在咱们这个文明古国,各地在千百年变迁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骄傲,加之当代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大规模人口流动并存,传媒又日益发达,于是代表不同地方的人互相看不顺眼,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嘲笑别人的短处,地域攻击成为"显学"。在雾霾问题上,最初也不例外。或许这跟曝光度有关,或许跟人们"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有关,以北京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首先成为其他地方人民的攻击对象。有人借用清华大学校训杜撰出"厚德载雾,自强不吸"的"北京雾霾精神"……各种半真不假的段子,不胜枚举。连外国人也来凑热闹,创造了个"北京咳"的病症,还渲染中外白领因雾霾纷纷逃离北上广的"恐慌"。一时间,大家似乎找到了共同的笑柄和出气筒,人人数落北京,全然不顾首都总体的空气质量远强于石家庄、邯郸、保定、郑州和兰州等城市的事实。
这样不好,不实事求是,也不和谐。好在很快全国人民都结成了"抗霾民族统一战线"。雾霾这个敌人十分凶悍贪婪,对神州大地的征服策略不久便由重点进攻改为全面进攻,不但轻取了京津冀,攻陷了东三省,而且突破了淞沪防线,鲸吞华中大地,蚕食渗透西部大后方,甚至在避霾胜地三亚也抢滩登陆,其推进之神速足以让当年的日本鬼子汗颜。雾霾所到之处,各大城市率先缴械,中小城镇和乡村也相继沦陷,居民想找块"敌后根据地"躲躲都难。于是,全国各地人民悲催地发现,大家在雾霾面前是半斤八两,轮流患难,谁也拿不出多少优越感,还是不要相互拆台了。
第二,雾霾让中国人更平等。不可否认,受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中国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然而,雾霾的强势让一肚子怨气的底层民众看到了"翻身解放"的希望。准确地说,这种希望不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反过来:我们屌丝吸的雾霾,你们土豪也逃不掉。当然,有人要说权贵可以买"特供"空气,可以躲在豪车里,可以用这样那样的手段降低自身所受的伤害。但那毕竟是少数人,他们也难以完全隔离于当地空气之外。大体而言,每个人在雾霾面前还是相对平等的。因此,可以说雾霾送来了公平,尽管这份公平如此令人心酸。
第三,雾霾让中国人更清醒。当全世界都吹捧中国的经济奇迹时,当全社会都醉心于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时,雾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获得并非没有代价,而清洁空气对幸福感的保证是金钱买不到的。我们的课本曾经信誓旦旦:中国"绝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雾霾不仅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多年来的环保只停留在口号上,还再次印证了那句古语:"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强调成绩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好事,相信刺鼻的雾霾能给我们足够的忧患意识,让我们亡羊补牢,调整公共政策和生活方式,最终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第四,雾霾让中国人更幽默。中国人的可爱和可敬之处在于坚韧,在于乐观,在于困难中保持幽默的能力。正如前文所说,"自强不吸"的中国人谈笑间编了很多关于雾霾的段子:司机开车追尾,向前车车主说,人潮人海中,能碰到你,这不是缘分,是雾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在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到公园约会,等了半天没见女友来,一打电话她说她也坐在那个椅子上,我一摸身边还真有一裘皮大衣美女,亲了一阵后,发现是条哈士奇……不气馁,才能幽默。吐槽是一种能力,调侃是一种态度,苦中作乐能为重新出发铺平精神道路。雾霾激发了中国人的幽默,这种幽默是战胜雾霾的力量源泉。
最后,雾霾让中国人长知识。作为全民公敌,雾霾自然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不论你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还是孟非那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或者是默默无闻的普通网友,不论专业不专业,每个人都有权谈论雾霾,因为谁也躲不开它。在争论和谈笑间,我们的气象、地理、物理、化学和历史知识都有所进益,英语水平也得到提高。如果没有雾霾,你知道什么是PM2.5吗?你知道做饭、烧烤是造成雾霾的幕后黑手吗?你知道英国伦敦60多年前的雾霾曾夺去1.2万人的生命吗?你知道haze(烟雾)和smog(烟雾污染)这两个单词吗?
如果说这些都是雾霾带给我们的恩赐,那么代价也太大了。风在吼,霾渐散,希望这风只把浊物带走,给我们留下团结的民族、平等的社会、清醒的头脑、幽默的精神和求知的热情——让它们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我们就能更有信心地应对环境和其他挑战。
—
环球时报:雾霾会让导弹打不准 有利于军事防守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章节】近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雾霾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雾霾不仅会影响人体健康和正常出行,同样会影响作战行动:它会令很多侦察装备的效果大打折扣,也会让一些导弹瞄不准目标,对于靠天吃饭的航空兵来说,雾霾更是大敌。不过,在战场上,雾霾也有利于防守方的军事行动。
可见光侦察全歇菜
雾霾,是雾与霾的混合物。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则由微小的固体颗粒物组成。雾和霾的共同作用导致能见度急剧恶化,这对军事最直接的影响是侦察效果变差。
目前,对地面目标的侦察主要包括可见光照相侦察(或视频侦察)、红外侦察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侦察。其中可见光照相侦察受雾霾影响最大。照相侦察是发展最早、使用最广泛的侦察方式。目前,照相侦察使用仍十分广泛,上到卫星、下到低空飞行的无人机以及地面的侦察车都在使用。它对目标细节呈现得非常清楚。据说,美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看清地面上咖啡杯里冒出的热气。不过,在雾霾面前,这些侦察装备全都会失灵,当雾霾造成能见度为1000米时,大多数可见光侦察便失去了意义。而目前频频出现的能见度几十米的雾霾,更是让可见光照相侦察全部失灵。
相比之下,合成孔径雷达受雾霾影响不大。尽管雾霾中的微小颗粒和水汽对电磁波也有一定的吸收和阻挡作用,但和可见光波段相比,这些影响可忽略不计。不过,目前合成孔径雷达侦察分辨率尚不及可见光侦察,也就是对目标细节的呈现不那么精细。而红外侦察受雾霾的影响,介于雷达和可见光之间。海湾战争时期,在沙尘暴中的美军M1A1主战坦克,依靠热像仪能够识别800米外的伊军坦克(无沙尘暴时可识别2500米外的坦克),而当时伊军装备的白光瞄准装置几乎是睁眼瞎。
导弹攻击失准头
雾霾同样会影响制导武器的制导头。目前,对地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精确制导武器主要采取电视、红外成像、激光和GPS制导。只有GPS制导受雾霾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前三种制导方式,都会不同程度受到雾霾影响。电视制导和可见光侦察有些类似,特别是"锁定后发射"的电视制导炸弹,它需要操纵人员确实看到目标才能瞄准、锁定、实施攻击,看不见目标自然瞄不准、打不上。
激光半主动制导的原理是先向目标照射一束激光,导弹或炸弹的导引头接收到目标漫反射的激光后便可攻击。激光本来在大气内的损耗就较大,再加上雾霾中微小颗粒的影响,进一步导致激光照射距离大大降低,甚至根本接收不到。红外成像制导依靠接收目标自身发出的热量来发现识别外形,有着较好的穿云破雾的能力,但无论是雾中的水汽还是霾中的微小颗粒都可能会给热成像系统的探测距离造成一定影响。
巡航导弹作战也可能受到雾霾的影响。早期的巡航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加末端景象匹配的制导方式。地形匹配使用无线电进行,因此影响较小。但是最后实施精确一击的时候,需要对目标进行拍照,然后和弹内存储的目标卫星照片进行对比、匹配,如果因为雾霾笼罩目标,很可能造成无法发现、识别目标而导致功亏一篑。当然,这对防御一方就是一件好事。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军队就通过燃烧废旧轮胎等人工制造雾霾的方式,来躲避北约的轰炸。
航空兵作战受影响
雾霾对航空兵起降战机的影响也非常大。如今最先进的仪表降落系统能够做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进行盲降。然而,这种技术尚没有普及,而且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所以在雾锁机场的情况下,一般就尽量不飞行,否则很可能会发生危险。1995年12月12日,俄罗斯空军著名的飞行表演队"俄罗斯勇士"在参加完马来西亚国际航空展后,由一架伊尔-76、5架苏-27组成混合编队返回。当机群准备在中继机场——越南金兰湾机场降落时,3架苏-27撞山坠毁。后来调查表明,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受大雾等影响,能见度极低。
相关日志
本文免翻墙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 Gift Cards - Perfect Gifts Anytime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