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墙外楼: 《凤凰周刊》对话胡锡进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凤凰周刊》对话胡锡进
Sep 26th 2013, 12:51, by 墙外仙

【编者按】本文与《<环球时报>是怎样炼成的》、《胡锡进的道路》等三篇文章,是作者路琰为《凤凰周刊》杂志采写的一个关于《环球时报》及其总编辑胡锡进的组合报道,因篇幅关系无法全文呈现于《凤凰周刊》。FT中文网获得《凤凰周刊》及作者本人授权,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记者:你怎么看待南方系?

胡锡进:我对南方报系很尊重,也敬重胡舒立,他们开了中国批判之先河,当初他们开始创业,往前闯的时候受到各种压力,他们突破了。而我们在经历另外一次创业,在媒体里另外拉出一种办报的方式。南方系的方式是批判,他们的新闻模式把西方媒体先进的东西引入中国,提升了中国媒体的品质,非常了不起的开拓。今天环球也在做开拓的事情,我们站在实事求是的立场上,报道一个复杂的中国,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大众的利益,开拓新的语言方式。环球时报做的很独特,这种独特性不被接受,我们受到各种压力,像当初南方系要去承担的一样,我们现在也要去承担。

记者:你经常说代表中国主流的声音,你怎么定义主流声音?

胡锡进:拿什么是主流做定义太学术了吧,但我觉得主流的范围是,从改革开放的支持者、推动者、直到它的参与者、受益者。中国绝大多数人都从改革中受益了,民众的生活得到改善,大家对改革有基本认同,那就是中国需要改革,但需要渐进式改革,不要搞极端。持有这种意见的人是主流声音,他们认同国家发展道路,认同爱国主义。我不认为支持完全走美国道路的人是大多数,很多人骂共产党,说它下台才好呢,不过是发泄一口气,真的到那时候,国家大混乱,打碎了现有世界,新世界又没影子,人们不会愿意的。

记者:最重要的物质财产是什么?

胡锡进:我最大的财产就是房子,我要是个人投资什么肯定赔钱,我总是点儿很背,买车买VCD总是买到最贵的时候,第二天就在降价之前买东西,我们买房子也是自用,没有做过投资的问题去买房,都是改善自己的生活,我在人民日报的房子80多平米。当副主编的时候在远处买了稍微大一点的房子,房子还没装修,我当了总编,只在那住了一夜。

记者:希望别人记住你什么?

胡锡进:没想过。我就是一普通人,吃便宜的饭,不抽烟不喝酒,就是一个普通人。非常意外的走到今天,大家记住我的一些社评,我会很开心,那是我一生积累的发挥,我把自己当成一个报人,能让我骄傲的还是思想领域的东西。我相信所有的人退出历史舞台就消失了,我没很高追求,退休后我会选择非常平淡的生活,过自己的小日子。我能做的事情就是这段时间里,中国多元的声音有我一个,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发声者,中国的转型很快,我们都是一粒尘土,迅速的粉墨登场粉墨退场。

记者:你曾说担心中国会分裂,为什么?

胡锡进:中国的手里攒着一把好牌,但也有可能出现动荡。如果中国失败了,那我觉得是个耻辱,如果我的晚年看到中国失败了中国动荡了,甚至分裂了,那是我最大的难过,我希望我晚年的时候中国很好,别人对中国很尊敬。

记者:你怎么看民间声音,尤其是一些媒体声音总是跟政府对立?

胡锡进:原因很多,我只说其一。媒体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差,以前新闻人处在国家的重要层面,政治地位很高,收入也不错。现在都是媒体民工,包括我本人,现在也没有事业编制,媒体人政治地位越来越低,收入越来越下降,越来越不受尊重,这批人都一肚子气啊。媒体长期这样,一定会站在政府的对立面。记者们没吃没喝,生活很拮据。很多媒体人现在干到30多岁都走了,觉得没有前途。很多人做媒体纯粹就一份工作,没有忠诚度,也不下功夫。

记者:你怎么看左右派的关系?

胡锡进:这个局面是中国政治舆论发展的格局造成的,现在有些人通过政治立场站位,只要他认定你跟他不是一派,他就打你,把社会给撕裂了。但现在社会总的来说是稳定的,偶尔闹事,大家看着刺激挺好玩的,国家真要乱了,房价股市一下子跌到底,老百姓能得到什么?可能少数人跑美国去,还有一些人通过动荡给自己创造政治上的机会。革命就是利益再分配的过程,现在的利益渠道已被塞得满满的了,想爬上去太难了,一旦社会出现大的板块错动,有的人就有机会跳上去了。我跟很多右派私下都是朋友,他们公开场合骂环球显示自己的政治立场,我也理解。

记者:接到禁令时你怎么办?

胡锡进:当然也要执行,但有些问题,重要的是看你会不会报,我们还是找最大公约数,政府也接受,读者也接受。前提是忠于基本事实,不能扭曲,我觉得我们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很多敏感话题我们还是报了。

记者:那管理部门对环球还是网开一面的?

胡锡进:怎么能叫网开一面?我们是往前闯啊!我们英文版"六四"周年报道的时候,这是突破禁区的报道,之前严格保密的不让任何人知道,当时要下多大的决心。等我们报纸登出来以后,有外国人过来握着我的手说,胡,祝贺你。我们之前完全悄悄地干。后来上投来调查我们的影响,这下我们写了说明递上去,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在这次报道中,第一,我们英文报道(Global Times)不面向国内,不回到中文世界,我们做到了中文一个字没有。第二不能引起外界对中国的关于这一事件态度发生变化的猜测。不能因为我们的报道让人觉得中国对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了,我们的报道不能给人提供这个理由,我们也做到了。后来评论人论,《环球时报》做了历史性的一次,一大篇这样的文章放在头版。

记者:当时做这个报道是您一个人决定的么?

胡锡进:不能这么说,那是一个集体的决定,当然我是负责人,我承担结果。

记者:为什么你都踩到了很正的点子上也都做得很成功?

胡锡进:因为敢闯,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前任总编何崇元告诉我,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做不成功,我就撤。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真心维护国家和大众的利益,我们的突破是积极的。

记者:环球一个以国际为主报纸却能影响国内的舆论,你怎么做到的?

胡锡进: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在上升,就有很多压力和关注,这些国际压力会有一部分转化成国内的,外部环境一变,内部也会变化,环球时报就像是站在中国的国境线的两端,我们生活在中国,我们关心着中国和世界的相互关系,我们能看到国际也能看到国内,更容易做到视野宽广,我们的社评是在把国内问题放在了中国崛起的世界大背景下,我们评论和别人不太一样。

记者:环球时报对中国报道的立场是什么?

胡锡进:每个媒体都有局限性,谁都做不到全面,中国像一条大河,每个人描述都不同,渔夫驾着条小船在大河里过激流险滩是一种感受,而站在山顶看又是另一种认识,我们努力做到的是,既明白激流险滩,又看到大河东去。所有的感受结合才真正的了解这条河,了解中国。谁都说不清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南都,新京报,网络,老百姓自己各有看法,外面还有美国,印度,日本,对中国看法也不会一致,谁能说中国是什么?我们只能尽量能全面一点。

记者:有评价认为你们是拥护中国强硬外交的民族主义,你怎么看?

胡锡进:民族主义是一个贬义的价值判断,什么叫民族主义,那你说日本有无民族主义,纽约时报有无民族主义?外国人这么说,中国有些人跟着一块儿嚷嚷,这不是被洗脑么。怎么叫民族主义,我看日本也很民族主义,把钓鱼岛国有化这不是民族主义吗?美国媒体批评美国运动员穿中国的衣服,这算不算民族主义?抵制华为,抵制联想,是不是民族主义?最起码是偏见。为什么他们这样说是维护国家的利益,而我们一维护中国利益就成了民族主义?因为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没有话语权,我们说美国有民族主义没人信,他们话语权强自然就给环球时报挂上民族主义的帽子。我们是理性的爱国主义。

现在爱国主义在网上是一个挺臭的词儿,这是一些人完全洗脑了,他们跟着美国一块儿搞,比如说,我们批评俄罗斯、朝鲜,他们就说,环球时报做得好,批评美国的时候就说环球时报错了,他们出发点发生了偏移,他们对国家利益的理解都发生了错误,非常可惜。

记者:您赞同民主和普世价值吗?

胡锡进:我赞成民主,支持自由,也觉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挺好的,它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带来了西方今天的繁荣,我从第一天就喜欢西方的民主,我要是生在美国就不会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但西方的民主也不是没有问题。仔细纠缠这个"好"与"坏"的问题很繁琐。其实这样的价值判断意义不大。最重要的是什么制度对中国最适合,只有适合的才是好的。况且,西方民主再好,也搬不过来,他们是经历痛苦磨砺后成长的。我反对的是,把外国的都拿过来来模仿,西方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我们是要经历一番社会大动荡的洗礼吗?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说这种话的人,可能是愚蠢,也可能是太精明了,想通过这种话来获得个人利益。他们是糊弄老百姓,把其他人当傻子。竞争性一人一票选举挺好的,但放在中国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果,中国只能走中国的道路,中国的民主永远都不可能和美国一样的,中国必须做到民主的实质:就是人民来管理国家,人民主导国家的命运。民意需要用中国的方式表达出来,今天中国的民意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起作用,可以反应到政府政策中去,这已经开始显现。中国现在还做不到完全的民主,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是中国民主不断发展的过程。

记者:您觉得自己的优点是什么?

胡锡进:我没有细的总结自己,可能比较勇敢,百折不回,失败了一次换一种方式再去做。在波黑采访,第一次在编辑部不同意的情况硬去做就下失败了,第二次采取了正确的方法就成功了,还做得很精彩。我不轻易放弃。我有时候也鲁莽,人情世故照顾不周,我的前任总编能方方面面照顾的更加周全,而我是一根筋做事情,对负面后果预期不足,也吃过亏。

记者:您有掉过眼泪的时候么?

胡锡进:因为工作没有,但看电影总被骗哭。

记者:你幸福吗?

胡锡进:中国崛起非常不易,在我这个位置如果能为这个国家做一些事,会非常快乐。做媒体经常有这样的愿望:我们做的事情摔倒地上有响儿。感觉到国家的进步有你推的一把力,就像一个大的交响乐,有一声鼓点儿,或者有一个叉,哐——响一下,那声就是我们敲出来的,仔细听有时会听到,那时候就会觉得很幸福。当然,我得到了一些个人利益。得到了社会的承认。

记者:你怎么看别的媒体对你的批评?

胡锡进:我欢迎批评,但反对人身攻击,更不赞成媒体间相互攻击,我们观点你可以不同意,可以批评,可以争论,但是不能说环球时报是恶毒的目的,这是很无礼的,对纽约时报我们也从来不会这样,我们批评他的观点,从来不说他们多恶毒,媒体间这样做就突破了底线。我只是对观点不同意,我批的是观点,不对它后面的媒体怎么样。这点理性还是要有吧。做媒体啊,在中国,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相煎何太急,都不容易,大家彼此相互推动,体谅、促进、竞争,但别互相糟蹋。骂我,我能承受,反而有的人受不了,别人一骂,你看他跳的,一下暴跳如雷,——太嫩,平时太顺利了。

你说现在说点取悦舆论的话多容易啊,公开透明,说任何话,接受监督,这话还用说么?本来就该如此,天天说这种话,完了骂政府,多容易。但是真正推动社会进步,多难啊。大家都去选择那多容易的事情,获得掌声,制造舆论,这是合力之一,没这不行,但只有这些也不行啊。得有人去批评,批判,但也得有鼓舞大家往前干的人,还得有我们这样客观的分析者,这几种声音都得存在社会才是完整的,谁也别以为自己是老大,就自己最行,别人都不行,都是错的。你算什么啊。不要自以为是。

记者:听说环球时报常受到宣传部门褒奖?

胡锡进:那你没看到我受批评的。环球时报争取到今天的话题尺度,是一步步闯出来的。每天晚上都要做决定,这个能不能登,那个能不能报,压力多大啊。不是开玩笑的,一个个检查都得写,共产党这个体制,(出问题)不是我一人扛着,撤了我就完了,我还有领导呢。我不是当年那个跟领导指着鼻子吵架的男生,我有更多的责任感,不能连累我的上级跟着难受。

记者:往前闯的时候你恐惧过失去吗?

胡锡进:谁愿意失去啊,但还有对自由,理想的渴望,强烈度超过对失去的恐惧。当然也要平衡,只有平衡好了才能走得更远。但是平衡来平衡去,最后还是会有危险,如果你畏惧最后那点危险,想让自己很安全,你就什么都别做了。我们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畏惧最后那点危险,我们往前走了。

记者:你怎么处理新闻管理部门的关系?

胡锡进:我也经常写检查,写检查也是上级部门管理的一种方式,上面需要看到我们的态度。

记者:你怎么判断安全红线在哪里?

胡锡进:我相信自己大的安全就是,我做的事情在维护国家利益,在维护整个大众的利益,我相信大多数人能读懂环球时报在写什么在做什么。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