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以房养老"可能加重社会风险传播】
中国未来将加强利用多边贸易规则进行全球博弈 2
中国降低煤炭消费政策的影响分析 3
工商总局新规禁止七类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 3
中国央企"走出去"失败的深层原因值得反思 4
BDI加速反弹创新高但可持续性仍存疑 5
中国治理产能过剩新政将大幅减少行政干预 6
北京与美国癌症发病率的官方与民间比较 6
中国成头号大米进口国冲击亚洲粮食形势 7
"海娜号"被扣再次暴露出海航集团的问题 7
缺乏贸易战略和定价权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8
成功的改革应该突破体制 8
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才能真正降低房价 9
业界权威认为钢铁业的困难还要持续10年 10
官员为统计数据真实性打包票很难得到认同 10
发改委官员称中国将加强气候变化立法 11
安倍政府谨慎推进消费税上调计划 12
〖分析专栏〗
【"以房养老"可能加重社会风险传播】
中国养老困境如何破局的确是个问题。近日,国务院对外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表示,《意见》的首个亮点就是提出了要完善养老服务业的投融资政策。《意见》还提出"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詹成付表示,如果试点成功的话,对于解决老年人的养老资金问题和盘活已有房屋资源都有积极意义。
我们注意到,尽管"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在国外较为普遍,但近几年中国一些金融机构在南京、上海、北京等城市的自发尝试实践中,均因效果不理想而停滞萎缩。中国此番重新推动"以房养老",显然试图从现实的困境中重新趟出一条路来。
联系到先前的养老金空账问题,以及提高延迟退休的政策讨论,中国希望社会投资以及老百姓自己承担养老责任的政策意图非常明显。
的确,1997年后中国才开始向全国推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养老模式,由于历史欠账以及公务员不缴纳养老保险,中国的养老金欠账长期依靠财政拨款。中国社科院编撰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转移支付补贴规模从2000年的338亿元迅速上升到2011年的2272亿元,12年财政累计补贴金额高达1.2526万亿元。2012年6月,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曾公开承认,中国养老金缺口"确实非常大",老年人口的抚养比到去年末已经上升到122.23%。
更严峻的问题还在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2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看来,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早先就有中银和复旦大学共同研究的成果显示,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
在安邦(ANBOUND)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以房养老"在技术上、方法上都没有问题,中国完全可以探讨。但在当前的中国,此事有其他的影响和意义,不那么简单。一是"以房养老"与国家养老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如果因为国家养老保障体系没有建立起来,窟窿太大,想让老百姓用"以房养老"来缓解这个窟窿,那就有问题了。说白了就是国家和社会负担不了,要让老百姓自己来想辙。其结果是会"逼"出一部分普通百姓的房产进入交易市场,而不是作为遗产留给他们的子女。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显然冲突过大。二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问题。"以房养老"如果做到一定规模,提供养老贷款的银行将会手握一大批房产。如何经营?银行需要参与一个资产交易市场。
此外,如何评估房子的价值?如何控制风险?这都是银行将会面临的问题。银行还会面临的一个风险是,日渐严峻的老龄化必然造成住房周期的转变,房地产的供求关系极有可能发生重大转变,而房价下降将成为银行业的梦魇。与此相比,很多担心的70年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反而不是什么大问题——这不是中国政府愿意去碰的问题,一般而论,要么修改宪法,要么免费延期。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以房养老"如果是因为国家负担不了养老保险才推出的政策,实际是把养老责任推给社会投资人和老百姓,并让银行承受房价调整风险的举措。中国的养老问题还得从健全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并让国有资产充实社会保险账户做起,同时按共同基金模式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和投资体系,而不是把养老责任完全让老百姓自己扛。(NYZR) 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未来将加强利用多边贸易规则进行全球博弈】
在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3日夜乘专机回到北京。在此次出访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达了中国坚定推进改革,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益的决心以及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立场。尤其是习近平对贸易摩擦、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政策思路也有清晰地表示。近年,国际上贸易保护不断升温。2013年上半年,中国产品共遭遇15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39起。习近平主席此次明确表示,打开窗子,才能实现空气对流,新鲜空气才能进来。搞保护主义和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损人不利己。在表明反对贸易保护的态度后,习近平透露中国将延续既往解决贸易摩擦的思路:对已有贸易摩擦,要坚持通过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对于一些局部贸易失衡,增加进口和通过投资增加对方出口能力都是可行的方法。对于一些国家仍以安全理由限制大量商品向中国出口和中国的对外投资,习近平再度要求一些发达国家要取消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不合理限制并呼吁完善全球投资规则。值得注意的是,目前,WTO推进困难,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等区域性贸易谈判越来越"抢戏",习近平此番代表中国"力挺"多边贸易体制。他在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时表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是任何区域贸易安排都无法替代的。在我们看来,中国力挺多边贸易体制的尝试,是这次习近平主席外访的一个最重要的看点。过去,中国只会搞"项目外交",这次终于与过去有所不同,开始着眼于多边贸易体制问题。不过,能否在WTO平台上驾驭多边贸易的规则,中国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毕竟中国过去一点积累都没有。利用多边贸易体制,也得利用现成的游戏规则搞"框架外交",这方面中国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习和运用(详细内容可参见安邦(ANBOUND)最新《战略观察》系列报告)。(N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降低煤炭消费政策的影响分析】
9月12日,中国政府宣布将采取措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其中包围北京的河北省承诺使2017年的煤炭使用量比2012年降低4000万吨。这是与地方官员谈判数月之后得到的结果。河北经济结构以钢铁、电力等重型工业为主。近十年来,河北省煤炭消费量占其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一直在90%左右。地方官员担心,削减煤炭使用量将摧毁地方的工业基础。在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看来,该政策出台后将会形成以下几种影响:首先,北京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利益冲突加剧。以河北为例,在廊坊共识达成的十年来,河北经济真正受益的仅仅是诞生了几座睡城。目前的政策调整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必然的。但北京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还在争取基本的发展权,如何平衡这种矛盾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北京不能给以合理的对价补偿,很可能造成人口加速流入北京,这对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将是一个挑战;其次,国内煤炭行业将会面临长期利空的局面。此前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再加上大气治理,这一系列的战略、政策的变化都会在煤炭消费这个焦点上反映;第三,煤炭消费放缓并不代表耗能增长会放缓,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以何种能源替代煤炭消费的减少。不管是天然气、太阳能还是水电,均需要观察政策的变化;第四,煤炭的清洁化利用今后可能会出现更多的投资机会。(NYXD)返回目录
【政策:工商总局新规禁止七类网上不正当竞争行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日前发布《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网络商品经营者、有关服务经营者不得从事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了扩充描述。除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规定外,拟禁止从事以下七类不正当竞争行为:擅自使用、仿冒知名网站的域名、名称、标识等,造成与他人知名网站相混淆;擅自使用、伪造政府部门或者社会团体电子标识;以虚拟物品为奖品进行抽奖式的有奖销售,虚拟物品在网络市场约定金额超过法律法规允许的限额;雇用或者伙同他人,以虚构交易的形式为自己或者他人提升商业信誉;雇用或者伙同他人,以交易达成后违背事实的恶意评价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对竞争对手的网站或者网页进行非法技术攻击,造成竞争对手无法正常经营;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此外,意见稿重申了网店"实名制"的原则。2010年开始实施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首次明确了个人网上开店的"实名制"原则;意见稿重申,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对于尚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从事网络商品交易的自然人,应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开展经营活动,并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交其姓名、有效身份证明、住所地、联系电话等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实名登记。意见稿还对第三方平台经营者应当履行的责任义务新增了一些规定,如开展自营业务的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对平台自营部分和其他经营者经营部分予以区分和标注;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修改其与平台内经营者的协议、交易规则应当提前予以公示等。其中还有一项鼓励性条款,鼓励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通过设立消费者权益保证金来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最后,意见稿加强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得到保护的权利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L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央企"走出去"失败的深层原因值得反思】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已进行超过十年。迄今的成效如何?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海外资产最大的47家央企,海外资产总规模3.8万亿,海外收入达4万亿,员工总人数达44.8万。不过,庞大的海外资产规模并不意味着,央企们的"走出去"战略十分成功。一般而言,如果一家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超过30%,表明这家公司初步具备一定的海外规模;只有当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50%,才能说这家公司海外资产运营不错。相比之下,在这47家央企中,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超过30%的只有11家,有25家央企海外收入的比例不足10%。其中,海外收入占比最低的是国家电网公司,去年的比例仅有0.12%;中国移动、中国华电、中国联通、国家电网四家央企的海外收入占比均不足1%;中国另一家电信巨头中国电信的海外收入占比也仅为1.24%。中信集团、中冶集团、中钢集团等一些企业出现海外收入急剧下降的现象——这意味着,这些央企的"走出去"事实上失败了。国家发改委外资司一位官员不无感慨,"中国企业走出去十年,从资产规模上看,收获不少,但失败教训多于成功经验。尤其在矿产资源等领域的投资,几乎成为失败收购的重灾区,应当引起企业反思。"一位匿名央企高层表示,央企海外投资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央企本身机制问题。一般来说,海外投资是需要慎重决定的,但长官意志、对短期政绩的追求,不仅导致内部决策流程不健全,而且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浪费甚至损失,但是事后的追责力度又不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对央企"走出去"的态度正在发生转变,据知情人士透露,今后可能对央企的海外投资采取终身问责制。在安邦(ANBOUND)的智库学者看来,央企的海外投资失利除了体制原因,还与中国企业不重视信息和战略研究两方面的咨询有关。这两种专业服务有助于企业制订出合适的"走出去"战略,并动态监控海外市场的风险。在这些方面花些小钱,对企业的决策和风险预判十分管用!(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BDI加速反弹创新高但可持续性仍存疑】
近一个月来,被称为航运市场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加速上涨。自8月12日以来,BDI指数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大幅上涨63%,其中9月以来上涨44%。最新数据显示,上周五(9月13日)BDI为1636点,创2012年初以来新高,比去年同期上涨147.5%。去年9月12日,BDI指数仅为661点。BDI的快速上涨引发了业内的争议。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航运市场分析部副主任张永峰认为,从去年开始,航运业就处于筑底阶段。今年,底部已经完成,并拉开了一轮大涨幅,从长期来看,航运业本身的复苏确实为运价上涨提供了一定支撑。长江证券分析师韩轶超指出,驱动本轮运价上涨加速的主要力量来自海岬型船,该船型租金自8月12日起上涨了181%,9月以来涨幅为95%。公开数据显示,海岬型船4条航线平均日租金已经突破2.5万美元,较6月初的5000多美元水平大增1.5万至2万美元,短期来看海岬型船租金已经越过了盈亏平衡点。据介绍,海岬型运输船主要用于铁矿石的运输,中国大规模进口铁矿石令海岬型船需求井喷,振奋了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不过,也有市场人士对航运指数上涨的持续性存疑。有评论认为,"金九银十"是国内钢材市场的传统补货时间,每年这个时候国际运价都会在中国需求支撑下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虽然今年上涨的时机较早、形势较为迅猛,但这也只是阶段性的上涨,难言趋势性反转,对于BDI指数的支撑有限。也有分析称,近期航运指数的加速飙升,国际三大矿商是背后推手,不排除这些矿商人为促进铁矿石贸易。海通证券交运行业分析师黄金香判断,短期BDI强势仍可能持续,但从中长期散货供需面看,2014年开始需求增速将首次超越供给增速,供需面的缓解将使得BDI的走势总体向上,但由于原有过剩运力仍在1亿吨左右(约占现有运力15%)的比重,产能压力将使得全年BDI仍处于行业平均盈亏平衡位置2000点之下,反弹的可持续性仍存疑。(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治理产能过剩新政将大幅减少行政干预】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中国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但新增产能的速度远大于落后产能淘汰的速度,导致"越治理越过剩"的尴尬局面。9月15日,中国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国务院关于产能过剩的治理方案行将出台,大幅减少行政干预、规范市场准入将成为政策亮点。在当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制造业年会上,苏波指出,行政审批既不能解决行业发展问题,也不能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部分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为名,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推行过度优惠政策,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和不公平竞争,加剧了产能过剩。苏波称,未来将进一步减少政府对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水泥和船舶等五大产能过剩行业的行政干预,大幅缩减行政审批事项。同时,还将强化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方面,减少政府对企业投资活动的过度干预,减少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以市场准入为条件,要求地方对现有未经过审批的大量产能进行规范化治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指出,靠市场化解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政府要完全退出。政府应当运用标准、技术法规来监管行业,加强环保、能耗、安全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社会性监管和过程监管。同时,在制定政策时,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创新监管方式。(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北京与美国癌症发病率的官方与民间比较】
北京今年严重的雾霾天气,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北京空气污染和环境质量的高度关切。实际上,环境污染与疾病的关系是常常被忽略的一点。《北京晨报》日前报道了一则消息,该报引述一则微博称:"北京癌症发病率惊人,需要流行病专家关注。我是77级入学1982年毕业,大学本科同班同学在京工作30多人,现有8人患癌症。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复兴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他们当中肺癌1人、乳腺癌3人、白血病2人、子宫内膜癌1人、皮肤癌1人。而毕业出国就业者20余人无一癌症。"如果以微博所说的数字来计算,北京的癌症发病率高达25%。不过,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对此表示了不同意见。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表示,北京市55-60岁癌症发病率是391.17/10万;60-65年龄组是541.87/10万;65-70是766.54/10万,而美国总体为500/10万,老年组高于北京。据介绍,北京市2011年癌症新发病例38448例,5年生存率37%。对于此前述微博博主所发的事例,样本量太小,"25%太偶然了,哪个医院医务人员全院统计也不会这么高。"对于引起癌症的原因,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专家表示,主要有遗传、环境、饮食、吸烟饮酒、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感染、缺乏锻炼、心理等各方面综合因素。空气质量和生活习惯不但和癌症有关,与大多数慢性病例如心脑血管都有关。其中,空气污染主要导致肺癌,也跟血液病有关。(L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成头号大米进口国冲击亚洲粮食形势】
今年,中国虽然经历了各种自然灾害,但大米仍将获得丰收,然而,随着全球大米丰收,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低,预计中国今年大米进口仍将大幅上升,并可能会超过尼日利亚,首次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米进口国。在过去三年里,中国积极从越南、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国进口水稻。大米进口量增长的背后,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是中国政府对粮食价格的支持导致粮食价格居高不下,促使中国的粮食加工厂采用廉价的外国大米。为鼓励农业生产,中国一方面向农民提供补贴,一方面为特定的粮食作物设定了最低收购价,以减少国内大米市场的波动。然而,这意味着某些农产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脱钩"。在大米进口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大米库存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中国大米库存将占到全球库存的43%,约为4600万吨。美国农业部高级经济学家Fred Gale表示,中国大米进口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驱动现象。未来大米进口量取决于出口国的价格是否会继续低于中国国内价格。分析人士认为,大米进口增长的另一个原因是最近的镉污染恐慌情绪。由于担心湖南和广东省的粮食受到土壤污染影响,进一步促使人们从海外市场进口粮食。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期刊《评论》表示,中国进口需求不断扩大,将刺激亚洲大米出口国进行价格控制和补贴生产,拉高这些国家燃油、肥料、土地和劳动力成本,鼓励原先种稻不经济的地方增加产米。同时,中国增加进口能给出口国提供更大资本流入,提高农民收入,带来更好的技术,有助于提高效率、提高产量。中国大市场也有助于建立更稳定的贸易关系。中国大米进口增加必将对亚洲未来的粮食形势带来重大影响。(RLF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海娜号"被扣再次暴露出海航集团的问题】
中国豪华游轮"海娜号"在韩国济州岛被扣事件发生之后,沙钢船务和海航集团的纠纷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根据媒体引述沙钢集团公开的事件经过,此事是由海航集团多次违约造成的。2008年8月6日,沙钢船务与海航集团下属公司大新华轮船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船协议,即沙钢船务出租一条好望角型巨轮给大新华公司,海航集团为大新华公司出具担保函。该轮于2010年4月20日交船给大新华公司,但大新华公司于2010年12月起就拖欠直至停付租金。目前,大新华公司因拖欠多方租金已在香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因此,海航集团作为担保人必须履行担保责任。沙钢船务为此多次同海航集团沟通,要求其依法履行担保责任,但海航集团拒不履行。在多次努力无果的背景下,沙钢船务不得不在全球范围内追索海航集团资产,并向韩国济州地方法院提交了扣押海航集团资产的申请,济州地方法院按照司法程序于2013年9月13日,裁定扣押了"海娜号"邮轮。沙钢集团称,沙钢船务针对大新华、海航集团采取的所有措施均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海航集团必须承担其担保还款的责任。这次债务纠纷事件对海航并不是偶然事件,此前,海航与巴拿马公司、国美等其他公司也有过类似纠纷。有业内人士表示,海航集团和大新华航空近年的发展让人一直看不懂,其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和负债策略,一直让关注海航的人捏一把汗。此次扣船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今后还可能会延烧,弄不好还会涉及海航的飞机航线和其他海外航线。(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缺乏贸易战略和定价权是中国企业的软肋】
虽然中国是出口大国,但出口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丰厚的利润。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研究发现,在中国六大出口产业中,主要产品的平均出厂价和海外平均零售价最低相差大约在140%,最大一类商品的海内外差价为470%——在存在如此巨大差价的情况下,我国的这些出口企业却只有5%到10%的毛利率。同时调研发现,不管海内外多少差价,不管汇率怎么波动,中国出口商只赚5%到10%毛利率。汇率贬值并没有增加出口加工企业的利润率,而汇率升值的短期冲击过后,只要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和贸易优势没有改,中国的出口增速也没有降低。这个现象的本质是由于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定价权。因为它们通常既没有海外知名品牌,也不掌握销售渠道,更没有核心技术和专利,而是只赚取很少的加工费。在中国的出口商在海外被压榨到生存的边缘的同时,还需要从海外进口原材料的企业同样被海外出口商压榨到生存的边缘甚至亏损。中国钢铁业只是中国现代贸易战略失败的一个缩影。同样的悲剧也发生在事关重大国计民生的其他资源产品上。例如,已经全部丧失定价权的大豆和基本丧失定价权的石油、木浆等。滕泰指出,由于没有贸易战略保驾护航,没有国际定价权,中国只能做全球苦力。未来在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和制造业相对比较优势不断强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适度加快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减少对低端出口企业的退税和补贴。在从贸易顺差到贸易平衡的过程中,中国应该把培育强大的跨国公司作为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支持大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虽然跨国公司不代表国家,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行为有时候比国家出面更有利。当很多国际规则限制和削弱主权国家政府在海外的行动之时,只有强大的跨国公司才能完成国家财富战略的必要行动。(LLFJ)返回目录
【学界观点:成功的改革应该突破体制】
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可为经济的稳步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注入新的动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许小年认为,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少有成功的改革之一,它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吸收了中国的农民、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中国的城市民众加入到改革的洪流中来。邓小平的改革与历史上失败的改革有根本区别。他列举了历史上王莽、王安石、光绪帝的三次改革,总结它们的特点并分析原因。他总结三次失败改革有三个相同之处为:首先在目标上,它们都是追求现有体制效率的提高,而不能突破陈旧的制度的束缚。因此这三位在历史上的改革,充其量只能叫做改善,或者叫做改良,而并不是改革。其次从执行理念上看,由于这些改革的目标,是改善现有体系的效率,因此它在执行理念上,依赖现有的政治基础,依赖现有的政治体系。再次从设计方案上看,这些改革都是顶层设计,改革的方案脱离了实际,顶层设计是官员在办公室想象的理想方案,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而利用官僚体系做大规模的推广,一定会碰到问题。他认为这些改革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不能够突破现有体制,社会生产力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并没有更多社会财富创造出来;二是改革的推进依靠官僚体系,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假设官僚体系可以百分之百遵照上层的指令,可以把改革的措施百分之百落实到位,并且这些官员们是从社稷江山出发,从我们民族的长远出发,来推进这些改革措施。许小年表示,成功的改革不是谋求现有体制局部效率的改善,而是突破现有的体制。这种突破并不是完全抛弃,所以与革命有根本的区别。从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来看,三十多年前的改革无疑是成功,它留给我的经验和借鉴意义也是值得重视和学习的。(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提高城市经济密度才能真正降低房价】
人多地少的现实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迫使中国政府必须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占补平衡成了当下很无奈的选择,将耕地变成城镇用地受到了政府的严格限制。这样就变成了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要降低房价就必须要增加住房用地供给,另一方面要保证粮食安全就必须要保护耕地,严格限制耕地变成城镇用地。这两个问题相互制约,互为条件,似乎构成了一道无法解开的枷锁,这将成为未来制约中国发展的两个难题:房价和粮食安全。如何才能协调房价和粮食安全?中国网财经评论员崔琦指出,根据相关研究,中国人均城镇用地大约110-130平米之间,还有研究估计人均城镇用地达到了150平米。这个水平之高已经达到了甚至超过了美国、澳大利亚这样土地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相较之下,东京人均城镇用地为78平米,香港为60平米。换句话说,我国城市的经济密度太低了,平均一公顷土地只住有十几个人,这与我国地少人多的现实严重不符。当前为守住耕地十八亿亩红线,要严格控制土地供应,而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和提升政绩,就会把增加的土地倾斜向于工程类项目,居民住房用地的供应就不足。国情所限,耕地保护是不能放松的,因此能改变的只有当前不甚合理的政绩观和新增土地的分配,政府只有更加关注于民生,而不仅是GDP,才会把有限的新增土地分配给居民住房,鼓励开发改造旧城区,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房价才真有可能降下来。(LLF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业界权威认为钢铁业的困难还要持续10年】
今年以来,钢铁行业整体运行仍然艰难。数据显示,1至7月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7.1%,而去年同期增幅只有2.1%。产能快速释放与需求增长缓慢的不相匹配使得市场供大于求,形成微利的局面。1至7月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23%,主业还处于亏损边缘。钢铁行业目前的这种微利状况是企业长期以来扩张型的发展方式和粗放型的管理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原因的复杂性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困难将会存在较长时间。在日前举行的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认为,"这个时期恐怕要持续5至10年。"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也表示,"目前整个钢铁行业尚未到达最低迷时期,仅仅进入了'深秋'季节,真正的'寒冬'还没有到来,钢铁产能全面过剩格局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未来10年钢铁企业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大。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攀升,环境资源压力与日俱增,经济形势倒逼钢铁企业从依靠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来满足市场需求的粗放增长方式,转向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为主的发展模式。"目前来看,化解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将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期钢铁行业所必须做好的工作。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具有结构性特点,即落后产能和一般水平产能占较大比重。落后产能装备水平低、物耗能耗高、环境污染重、节能环保配套措施不完善、缺乏竞争力,应尽快淘汰。对此,徐匡迪建议,中国钢铁业"去产能化"应行政手段和市场化手段并用。首先,应依据国家环保标准建立钢铁产能绿色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不再将高炉和电炉容积、钢材品种、企业规模作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标准;其次,在严格监管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排放的高低征收阶梯环境税。环保不达标的大多是中小钢铁企业,可考虑将环保税全部列为省级财政收入,强化省级政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主体作用。(L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官员为统计数据真实性打包票很难得到认同】
对中国统计数据是否存在水分,外界一直存在质疑。日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开为中国统计数据打包票。马建堂表示,针对近期一系列统计造假案件,被曝光的是个别案例,不会影响整个中国的统计数据真实性。过去的月度数据,是由企业所在的乡,把数据汇总以后,再层层汇总到县、省、国家各级,如果出现数据差错或造假行为,除非总量偏离较多,否则较难发现。现在已实行联网直报工作,企业数据的真和假很容易分清。企业的所有的原始数据,都会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到国统局,国家和地方统计局在线共享该数据,所以对哪些数据出现了异常的变化应该说是清楚的。不过,这一表态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同。有批评指出,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统计数据存在各种背离,比如各省GDP加总显著超越全国等。今年7月,全国各地陆续全部公布上半年GDP增速,无一例外超过全国水平(7.6%),半数省份增速超过10%。各地GDP加总以后,超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48009亿元。就在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巡视员刘丽萍还曾谈及这一问题,并表态将着手解决。此外,诸如经济增速与发电量背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任职辽宁时对统计数据的不信任表态(也因此引出了"李克强指数"),以及各地普遍曝光的"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等。在这么多证据面前,要想让市场相信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不是统计局局长一句话就能做到的。只有进一步加强统计执法,同时在根上去除"GDP崇拜"的土壤,改变基层政府的政绩观,中国的统计数据才能重新获得各方信任。(A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发改委官员称中国将加强气候变化立法】
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重挑战,国际社会高度关注,普通公众和企业界也越来越关注。在9月15日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天津滨海)国际生态城市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桢表示,中国政府已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先后出台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制定了碳强度下降的目标,提出了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战略。不过,全面实施低碳发展战略,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还必须将其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特别是纳入到主流的市场经济活动中。孙桢表示,低碳经济制度的核心是全国性碳市场,以及相关税收及价格政策。2001年以来,中国陆续开展了低碳试点工作,从制定低碳发展规划、尝试碳排放股权交易、探索碳排放的峰值,内容在不断深化,现在需要及时地总结经验,结合法律的起草和政策制定推广到全国。他认为,经济发展转型期间需要低碳发展,转型成功后更需要低碳发展。全国性碳市场的建立必须有完善的法律支持,气候变化立法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整套的温室气体排放管理制度,包括总量控制、排放许可、排放交易和数据管理等,保证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长期可持续,不因经济形势的起伏而影响其政策的有效性。孙桢称,中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但气候变化政策的设计必须与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衔接,必须建立全国的统一碳市场,让各方面力量都能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中。(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安倍政府谨慎推进消费税上调计划】
此前,曾一度有传闻称安倍政府将上调消费税。不过,随后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给予了否定。菅义伟表示,安倍首相尚未对提高消费税有最终决定。预计要到10月1日之后,即日本央行关于企业景气的短观调查公布之后,安倍才会有决定。根据政府估算,每加税1个百分点,将可为政府增加约2.7万亿日元的税收。不过,日前有消息称,为了抵销加税的拖累,安倍本周指示幕僚在月底之前拟妥一套刺激方案。其中一个选项是5万亿日元(500.1亿美元)的支出方案。另外,还可能将高达38%的实际企业所得税率,降至25%或30%,作为5万亿日元新刺激方案的一环。菅义伟表示,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及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将负责此类方案的规模及内容。麻生太郎执掌的财务省最关注整顿日本的财务状况,是上调消费税的有力支持者,而且希望将未来支出都最小化。甘利明则表示,经济刺激计划必须在2万亿日圆以上,才能避免经济病症复发。消息人士称,具体选项包括给低收入人口提供补贴,以刺激住房销售,或给扩大资本支出的企业减税,甚至一次性削减所得税。由于许多政界人士指责,1997年上调消费税是使经济跌入衰退的罪魁祸首,首相安倍晋三一直推进的非常谨慎。自安倍2012年12月上台以来,日本相继推出财政刺激、货币宽松和促增长等措施,经济也明显改善,不过复苏仍很脆弱。本周日本大幅上修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而且东京申办2020年奥运会成功,没有了要求推迟或改变上调消费税计划的理由。此前,2012年日本众多党派的领导人一致同意,在2015年10月前分两步把消费税上调至10%。但法律要求政府证明,经济足够强劲,能够抵御上调消费税带来的不利影响。(RYXD) 返回目录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