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初,山东省青岛市一家企业的老板失联,渐渐酿成了一桩搅动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黑天鹅事件,纽约Comex交易所七月期铜价因此下挫2%。远在一万公里外,多家外资银行的高管们开始坐立不安。
出事企业名为德正资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称德正资源),该公司涉嫌将同批船货的氧化铝和电解铜仓单重复质押给不同银行骗取贷款。
存放这些货物的青岛港(06198.HK),2014年6月6日刊出公告称,5月31日起,旗下大港分公司配合公安机关协助调查一宗欺诈案,并接获法院通知,按货主申请查封一批金属产品。这一天,正值青岛港在香港上市,股价应声跌破发行价。
作为中国第三大外贸口岸,青岛港是全球大宗商品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巨量的铁矿石、橡胶、棉花等原材料储存在港口仓库中。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
随后,6月9日,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资源(01205.HK)发出公告,称6月3日就存放于青岛港的氧化铝和电解铜向青岛法院申请并取得查封令。
很快,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浮出水面,这是总部位于青岛的民营矿业公司——德正资源有限公司的子公司,涉嫌将同批船货的氧化铝和电解铜仓单重复质押给不同银行骗取货款。
6月14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其办公地点——一栋三层小楼,公安机关正在调查取证,非公司员工一律不得入内。直至发稿前,警察仍没有离开,即便是在夜里也有人留守。
从楼内走出的德正员工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每位员工都被盘问数小时,之后也不用再来上班了。南方周末记者在这里也遇到了不少与德正及其旗下关联公司有关的银行人士,他们从各地赶来打探情况,千方百计想保全一些资产减少损失。
而在青岛港综合业务楼门前,一块四五个足球场大的封闭堆场,堆放了三四米高的铝锭,公安机关亦在此把守。青岛港的铜和铝业务,陷于停滞。
6月17日,中信资源再次发出公告称,青岛法院在执行查封令时,未能对该公司存放在青岛港约12.3446万吨氧化铝进行查封。
发生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的事件,迅速将全球市场拖入低迷。
银行查"港"
青岛德衡律师事务所代理了多家银行起诉德正的案子,其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已经到法院立了一百多个案子,涉及金额都在千万以上。
陈峰没有想到,老客户德正资源竟酿成了当地最大的风险性事件。
陈峰就职于一家国有银行青岛分行的国际业务部。在他的记忆中,与德正资源的合作要从2006年开始。多年以来,德正跟这家银行的业务一直很稳定,约有两个亿的授信额度。
但2014年5月中旬的一次延期却让陈峰有了一丝警惕——德正的会计告诉他,4月底老板陈基鸿被协助调查,公司回款出现问题,但老板很快就能出来。
基于对老客户的信任,陈峰发放一笔表内贷款,帮德正偿还了当期信用证。
但没想到的是,形势在6月初急转直下。就在中信资源申请查封令前后,各家银行蜂拥收账。
按照当地监管部门根据银行具体上报的数据统计,"德正系"目前的风险敞口总共为100亿元。根据陈氏被调查时提供的银行授信名单,目前德正系在青岛当地金融机构总授信额度为148亿元,涉及银行17-18家。
不过,因为德正旗下公司错综复杂,相关数据的统计还在进行当中,数字依然在不断变化。
"德正是青岛各家银行的大客户,地位非常强势。"陈峰说。比如,德正最大的贷款行是一家国有银行,因其省分行就在青岛,德正便是省分行直接授信客户,约为20亿。
事发后,青岛市政府很快介入,人行、银监局、金融办、外管局、公安局、纪检委按照分工,成立了几个工作小组。
金融办要求各家银行摸清整个"德正系"的存量和余额情况。陈峰填写了一张包含质押货品名称、数量、授信金额、货物监管公司名称的表格,上报了金融办。
同时,陈峰很快向总行汇报,总行从授信系统中查到德正在广东、内蒙古、新疆的多家关联公司。"是从上下游关系中查出来的,单看股权根本看不出来,"陈峰说,"总行要逐一排查这些公司。"
据其了解,青岛市政府的态度是希望银行走司法途径,先行起诉。但至于财产保全,要由青岛市政府统一行动——陈峰曾和法务部的同事一同到青岛市法院申请保全,但法院并不受理。
"青岛市这么做也是防止各家银行去抢资产,最终银行只能按照青岛市的决策采取措施。"陈说。
青岛德衡律师事务所代理了多家银行起诉德正的案子,其律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已经到法院立了一百多个案子,涉及金额都在千万以上。
德正事件一出,陈峰担心质押在青岛港的其他货物不安全,他试图联系青岛港查验货品,但青岛港以没时间为由,并不配合。
据接近青岛港的人士透露:刚刚上市不久的青岛港正在做上市后的整合,涉及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人员变动,并没有太多精力去理这桩麻烦事。
就在陈峰前往青岛港交涉的当天,他遇到了从新疆赶来的银行人士。
这家银行为"德正系"在新疆的关联公司开立信用证,由德正资源担保,并与大港保税仓库签订了仓库监管协议,涉及金额4亿元。他们是看到德正出事的新闻后,赶来保全资产的。
"我们去大港仓库排查,仓库称正在核对货物,不让进。"上述新疆银行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正常情况下,拿着仓单就可以提货。但在大港,拿着仓单是找不到货的,因为现在乱成一团,"他们拿着仓单不知道货是哪一堆,不知道是哪个船过来的,不知道货主是谁。"
据其估计,在当地警方侦查完毕以前,青岛港或许不会有任何答复。
"以这家企业的实力,如果还能正常运转是有还款能力的。但现在公安机关接管了企业,企业停工了,未来就很难预测。"陈峰说这是他最担心的。
祸起仓单质押
信用证和仓单这两种贸易融资方式,在很多外资银行普遍使用,也是中国银行努力发展的方向。
德正资源的这起骗贷案,源自仓单重复质押。
仓单质押融资这项业务,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企业将产品或原材料交给仓储公司管理,仓储公司开出仓单证明交给企业,企业以此作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在仓单融资的过程中,仓储公司扮演了中间人和担保人的角色。
2000年,当时的深圳发展银行推出仓单质押融资业务,这也是国内首个开展此业务的银行。
之后民生银行、光大银行等都开通了此项业务,但实际融资贷款总量并不大。有数据显示,2010年国内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日均标准仓单市值181.85亿元,仓单注册量165.82万吨,其中进行银行融资的标准仓单数量占比不到5%。
在国内,贸易融资的真正兴起是在2008年以后。当时,美国持续零利率,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趋势明显,存在套利、套汇的空间。电解铜因其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成为贸易渠道中的合适载体。
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08 年,该行确定将国内贸易融资业务作为其未来三年信贷结构调整的重点,提出了三年内要实现贸易融资占全部贷款余额超过20%的规划。
贸易融资使得银行获得大量的汇兑收益、手续费收入及其他财务管理收入,在不增加银行风险资本成本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
除了仓单融资外,信用证融资也是一种重要的贸易融资方式。
比如,进口企业向银行交付进口电解铜总额20%的保证金,之后由银行向企业开出90天或180天信用证。企业在大约一个月后拿到电解铜现货,并快速出售,相当于有了一笔60天或150天的短期融资。如果加上人民币升值因素,进口商还可以得到额外的汇兑收益。
在很多时候,信用证和仓单这两种方式同时使用,往往连成一个体系:信用证到期前的3到6个月企业就已经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将货放入仓库取得标准仓单再进行融资。
这些融资方式,在外资银行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在中国则还是银行努力发展的方向。
高盛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铁矿石、铜和黄金是中国被使用最多的融资抵押品,其他还包括大豆、棕榈油、橡胶、镍、锌和铝等。而目前中国的商品融资规模已高达1600亿美元,约占中国短期外债总额的31%。
不过,一些大胆的企业为了能获得更多融资,开始打起了重复质押仓单的主意,这在许多商品领域并不算是新鲜事。此次出事的德正资源,就是涉嫌重复质押以骗取贷款,引发了这场轩然大波。
不过,多位青岛贸易圈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这次青岛港涉及调查的是重复质押的铜和铝,占青岛港货物的比重并不大。在业界,铜进口量比较大的是上海港和宁波港,氧化铝进口则以连云港为主。
今年5月的数据显示,上海保税区铜库存为75万-78万吨,青岛保税区铜库存6万-7万吨,广州保税区库存3万-4万吨。
跨国仓库沦陷
青岛仓库的声誉,因为德正事件已经大受影响。即使是外资仓库,也不再让人放心。
2013年,长三角地区曾爆发钢贸行业的信贷违约风险。当时,银行发现作为抵押品的钢材价格大幅缩水,而钢贸商与仓库合谋制造虚假仓单,重复质押,进一步放大风险。于是,深藏在钢贸融资链条上的一个个定时炸弹,渐次引爆。
与钢贸仓单质押融资不同的是,铜、铝贸易融资的主要参与者为外资银行和外资仓储。这让许多人一直认为相对更为安全。
德正资源出事前,刘哲中从没有想到,保税区的外资仓库也会出现仓单重复质押的问题。
刘哲中已经在青岛的贸易圈摸爬滚打了五年,他创办的公司以化工原材料为主,但也捎带做一些铜铝锭的贸易。
在他的印象中,2011年,也曾发生过仓储公司在仓单中故意"提升"货物的价值,并未经银行允许私自提单的案例。后来,银行便要求企业把铜放在合作仓库。
在青岛,保税区铜仓储公司通常都是外资公司,其出具的仓库收据、放货指令也在国际上得到承认。外资银行基本上只认可外资仓储公司的仓单。
6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德正资源旗下公司——青岛德诚矿业有限公司与四家不同的仓储公司分别出具仓单,到不同银行重复质押,实际的银行贷款敞口超过10亿元。其中仓单与实际仓库有缺口,涉及10万吨氧化铝和两三千吨铜。
南方周末记者从多位青岛贸易界人士处获悉,四家仓库分别为GKE、CWT、理资堂和永鸿。
这四家仓库都是老牌仓储公司,在业内有一定知名度。
新加坡仓储服务商GKE公司51%的股权由全球大宗商品业务巨头路易达孚掌控,拥有伦敦金属交易中心(LME)批准授权的全球金属交割仓库作为其物流服务的基地。根据公开报道,GKE对其股东表示,该公司正在评估青岛港调查行动对其的影响。
迅通集团(CWT)公司成立于1970年,于1993年在新加坡上市。理资堂(上海)仓储有限公司于2005年10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是Pacorini的直属公司。
永泓仓储总部位于英国,是伦敦金属交易所批准的指定交割仓库。
但截至发稿时,南方周末记者未能联系上这四家仓储公司。
"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四家仓库会出事,业内都相信他们的管理能力和职业道德。这都是外资银行普遍认可的仓库。"刘哲中评价。一般来说,银行是相信仓库的,拿着这些仓库的仓单,只需要打一个电话确认,并不需要到仓库查验货品。
然而跨国仓库并非万无一失。据青岛当地一位大宗商品贸易人士透露,在青岛,一些保税区的仓库和国内仓库是代理制,并非跨国仓库直接运作。
青岛仓库的声誉,因为德正事件已经大受影响。刘哲中得知,有境外银行要求还未到青岛港的货物转运至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新加坡仓库或韩国仓库(中国目前尚不允许LME在境内设立仓库)。
德正冲击波
"青岛的一些银行把大宗商品的业务都暂停了,说是等总行的指令。" 如果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很可能会有更多贸易商的资金链出问题。
多位青岛贸易商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就在青岛港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的同一时间,青岛港暂停了铜铝锭的交割,调查期间不得运出货物。
贸易商们明显感觉到,最近从青岛港提货的速度也比以前慢很多。一些青岛的进口商开始要求供应商置换成其他港口的货物。
"现在,青岛的仓单都没有人要,上海的仓单好多人也不愿意要。"担心存放于青岛港的货物存在重复质押的情况,外地的购货商也将青岛列入预警名单之中。
恐慌的情绪也蔓延到银行,波及铜、铝以外的化工、橡胶等大宗贸易品种。
"青岛的一些银行把大宗商品的业务都暂停了,说是等总行的指令。"青岛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
信用证的审核时间变得更长,原本三天可以开证,现在要延长至五天,并要提供更多证明贸易真实性的单据,审核权也从一些支行上收到分行层面。
事实上,从2014年年初开始,银行数次接到外管局的通知,要求排查资金流与货物流不匹配或者流入量较大的企业。
今年5月5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新规则大大增加了境内外套利的难度。
在境外,银行也一片风声鹤唳。根据媒体报道,花旗集团、渣打集团、南非标准银行、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法国外贸银行均可能卷入德正案。
"据我所知,德意志银行的贴现业务已经暂停,重开的事情要等通知。很多境外银行暂停了仓单质押,即便是没有暂停的也缩减了一半的额度。"一位青岛当地的贸易商称,"外资行不再相信中国贸易商的信用才是最可怕的。"
多位贸易商向南方周末记者慨叹,希望青岛港能够尽早公布调查结果,否则将要波及更多的贸易商。如果银行信贷政策持续收紧,年底会有更多贸易商的资金链出问题。
而更糟糕的还在后面。
金瑞期货的一名有色金属分析师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目前,全国的保税区里保守估计有80万吨铜,这些铜之所以存放在保税区仓库,是用于仓单质押融资。这些融资信用证基本都是外资行开的,如果到期不能延期,这些铜就肯定要出货。一个方向是一般贸易报关进口,另外就是转送LME仓库。无论是哪个方向,都会突然增加几十万吨铜供给。
坏消息并没有结束。
(应采访对象要求,陈峰为化名)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