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1日星期六

墙外楼: 賴霈瑜:社交媒體在佔中行動中的角色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8 Critical App Metrics

Learn How to Measure Success & Engagement For Your Mobile App
From our sponsors
賴霈瑜:社交媒體在佔中行動中的角色
Jun 21st 2014, 10:29, by 墙外仙

社交媒體的興起,不但打通了信息的閘口,還在「佔領中環」行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不論在宣傳、討論、政治和國際之間關係也產生了微妙的化學作用,把「佔中」一步一步地搬上舞台。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旋律最近在各個社交網站此起彼落,重新填詞後,就變成了香港「佔領中環」行動的主題曲-《誰還未覺醒》。透過社交網站的力量,世界各地的網民 都可以隨時轉載分享有關短片,甚或自己錄製短片演唱聲援,然後上載到社交網站。YouTube、Facebook及Twitter等社交網站上正流傳由不 同人士演唱的《誰還未覺醒》,間接推動了「佔領中環」前夕的氣氛。縱觀各方,社交媒體不分國界,當中不但打通了信息的閘口,更令各個社會的關係變得緊密, 相互感染和支持。
是分享還是硬銷?
除了音樂,社交網站不但讓各個「佔中」發起人和反對「佔中」的人士分享政見,亦為他們達到強烈的宣傳效 果。利用Facebook和Twitter上的專頁功能,不同意見的持份者,均能有效地傳遞訊息並鼓勵讀者支持自己的觀點,不必像以往般要以人力物力才可 達到宣傳效果。Facebook上有關「佔中」的專頁約有八個,召集群眾參與「佔中」的群組約有五個;而Twitter上也有近二百條有關「佔中」的訊 息。此外,Facebook上有一個「佔你胸懷」的專頁,反對「佔中」的行動,並列明「佔中」的弊處。社交網站能讓民眾輕易獲取和交換信息能為宣傳者及受 眾雙方帶來莫大的方便,然而訊息傳遞者的傾向性也值得留意。換言之,「佔中」的支持和反對者利用社交媒體的傾向性是製造民粹或是純粹分享,至目前仍然值得 商榷。
發聲的平台
民主社會容許社會有不同的聲音,能達至和而不同更是妙事。香港流行的「高登討論區」和「香港討論區」為 年青人開拓了不同的平台發聲。當中「高登討論區」的「時事台」每天也會引來不少的年青人就不同的時事項目發表不同意見。當然,「佔領中環」也是被熱烈討論 的題目之一。早前就有高登討論區的會員用圖片仿真「佔中」的流程,當中有人響應會積極參與,亦有人諷刺「佔中」只是「過眼煙雲」的行動沒實際意義。另外, 香港一些新興的媒體如:輔仁、獨立媒體、主場新聞等也可讓各方有理據的人就不同時事議題來撰文投稿。「佔領中環」亦是被經常討論的題目,作者和讀者之間從 中交換意見,促成了蘊釀「佔領中環」的溫室。
網場如戰場
各樣的社交媒體帶來的不只把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更緊密,甚至更擴大至為意識形態之間的戰場。香港各界對普 選的意見不一,「佔中」發起人戴耀廷為普選方案舉行投票,而相關的投票網站及電子應用程序則受到攻擊令其不能運作,加上有傾向支持「佔中」的媒體網站也同 樣受到攻擊令其在短時間內攤換。社交媒體在信息流動的洪流中已不知不覺成為政權用來壓抑民眾的工具之一,以此攻擊及隔絕一切能動搖他們權力的消息,就如微 博的「過濾器」一樣。
無國界的聯繫
社交網站打通國界能不同的社會透過分享和轉載達至緊密的關係。回顧過去台灣的「反服貿」運動,台灣的學 生透過Facebook來向世界訴說他們社會的狀況,及發起一些象徵式的支持行為,如:把Facebook的個人頭像轉成黑色,引起香港人也一同響應,甚 至在香港發起遊行支持「太陽花學運」,把政治推向全球化。
來到「佔領中環」的運動,通過社交媒體上的專頁和相關的報導,台灣人也紛紛為香港的民主普選發聲。在 Facebook和Youtube上,台灣學運的領袖林飛帆為香港的「佔領中環」拍攝短片支持,而不同的樂隊和民眾也努力以廣東話唱:「試問誰還未發聲, 聽真那自由在奏鳴,激起再難違背的那份良知和應」。

镜像链接:亚马逊镜像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