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网发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的报道说,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英伟本月10日在该所讲话中指出:目前社科院意识形态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穿上学术的隐身衣,制造烟幕;第二,利用互联网炮制跨国界的歪理;第三,每逢敏感时期,进行不法的勾连活动;第四,接受境外势力点对点的渗透。
此论一出,海内外舆论哗然。人民网赶紧撤稿于前,《环球时报》灭火于后。该报18日、19日"国际评论"版连续发表《警惕境外渗透,别排斥正常交流》、《不用对境外隐形渗透太紧张》。官方媒体的进退失据,恰恰暴露了意识形态指导思想上的矛盾和混乱。
张英伟讲话的特异之处在于用语的生涩和隐晦。四个方面的四条表述,都超出了人们日常的行文习惯。什么"学术的隐身衣"、"跨国界的歪理"、"不法的勾连活动"、"点对点的渗透",使人读后似懂非懂。在晦涩的语句里,包藏着在意识形态领域磨刀霍霍的祸心。
这个讲话指的是社科院,但是透露的似乎是整个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方针。不难想象,既然连作为最高当局智库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都存在着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那么,在整个理论思想界就更不用说了。据说这位纪检组长原来是中共中央宣传部的副秘书长,这个背景就使他的讲话更具有普遍意义。
所谓境外势力,指的当然是境外的敌对势力,有没有"敌对"二字都无关紧要。这个概念的频繁出现,主要是在80年代末,但它的渊源却可以上溯到毛泽东。他在《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一文里指出:"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也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理论来源。但在毛泽东生前,由于他对西方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所谓境外敌对势力,还没有成为他厉行专制统治的借口。被他用来巩固专制独裁的理论武器,是"人民民主专政","对人民民主,对敌人专政",也就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凡是他认为对他的独裁统治有可能构成威胁的人和群体,都被他视为敌人而实行专政。他在1957年一手策划的反右派运动,把五十多万(一说三百多万)爱国的知识分子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沦为贱民,就是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典范性案例。在他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二十多年里,"敌人"的名目繁多,常见的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革命,反党集团、反苏、反毛泽东思想、修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走资派、黑五类、黑九类、牛鬼蛇神,等等。当时的媒体舆论虽然也经常念叨"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却很少有引进"境外敌对势力"的概念来加以批判的。
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西方近现代的理论思想也源源不断地渗入中国社会,进一步武装了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争取民主自由的浪潮,冲击着已成传统的"斯大林加秦始皇"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威胁着一党专政的专制统治。这就使那些依赖专制意识形态和专政体制而安身立命的既得利益者万分惊恐,他们把这一切归咎于"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而再、再而三地发动"反自由化",并把"自由化"同境外的敌对势力联系起来,而且由理论思想领域延伸到政治领域。
80年代末的那场运动被一些领导人把它同"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联系起来。于是,"国际敌对势力"、"境外敌对势力"一类的用语,就堂而皇之地进入媒体舆论。1991年苏东剧变后,党内高层反改革、反民主的势力甚至掀起了"反和平演变"的高潮。他们甚至危言耸听地惊呼"帝国主义已经把苏联和平演变过去了,下一步就要演变中国了。"仿佛境外敌对势力已经大举渗透,中国危在旦夕。这一幕丑剧虽然很快就被压制下去,但用"境外敌对势力"来抹黑国内反专制争民主的活动的手法,却成了维护专制势力者的百宝囊中的法宝。当他们理屈词穷的时候,便祭起这个法宝,克敌制胜,凯旋还朝。
其实,被他们视为"敌人"或国内的"敌对势力"者,绝大部分是社会的精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从所谓的"胡风反革命集团"到右派分子、右倾机会主义者,直到1979年聚集在天安门广场的青年学生,都是因为批判专制体制、呼求民主自由,才被划为"敌人"、"敌对势力"的。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在他们对面,为了维护专制统治而挥舞"敌人"、"敌对势力"一类专政大棒的,才是中华民族的真正的敌人和敌对势力。
这种是非颠倒的局面,在经历文革之苦、对文革的罪恶记忆犹新的八十年代,曾经有所改变。但是90年来以来,以友为敌、残害精英的罪恶行径,时有所闻。毛泽东曾经批判国民党的"为渊驱鱼,为丛驱雀",不断为执政者重演于当代。"境外敌对势力"就是他们用来对付爱国者的得心应手的专政工具。不费吹灰之力拿起,却有雷霆万钧之势,震慑异己,威力无穷。
张英伟提出的"意识形态四现象"里,贯串于其中的,就是"境外敌对势力"。这是否体现着意识形态的指导思想,处理意识形态问题的指导方针?从这一时期的种种迹象来看,似乎不是空穴来风。
朋友们,警惕啊!"境外敌对势力"又来了!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