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李克强总理赤峰之行释放的信号】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绿城躲不过的周期,融创能躲过去吗?】
【形势要点:证监会严惩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形势要点:银行抛弃房贷的大趋势只能靠制度建设来逆转】
【形势要点:项目收益票据可能成为地方债的新出路】
【形势要点:公开市场净投放逆转并非货币全面宽松信号】
【形势要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应该放在民企】
【形势要点:监管部门对同业业务只堵不疏的效果仍待检验】
【形势要点:中国的转轨经济需要转轨金融改革来配合】
【形势要点:外资投行提示中国关注银行业混业经营风险】
【形势要点:央行推出大额定存单意味着变相放松】
【形势要点:信息获取将是地方自主发债的巨大挑战】
【形势要点:政府举债小步试点意在探索模式】
【形势要点:经济放缓致使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减少】
【形势要点: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豁免强制收购义务】
【形势要点:隐蔽融资性租赁导致长航油运经营成本畸高】
【形势要点:香港已完成人民币FICC产品首阶段基建工作】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李克强总理赤峰之行释放的信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前往内蒙古赤峰考察调研,期间收获了不少干货。据官方媒体报道,考察期间,李克强召开了企业和金融机构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来自能源、化工、有色、轻纺、食品等领域企业以及国有和地方银行负责人结合自身实际谈情况,提建议。李克强同大家围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据了解,座谈会一开始,李克强总理就开门见山,请发言者"直言不讳","我们今天不讲面上的情况,不汇报成绩,只谈问题。"在总理鼓励之下,4位实体经济企业家大倒"苦水",抱怨盖章难、融资难及实际贷款利率上浮等问题。李克强不时追问,直到把每个问题彻底核实清楚,并总结道:"现在看来,融资难、融资成本增加是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
李克强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但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不能掉以轻心。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正确把握形势,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巨大回旋余地和潜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增强大局意识,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抓住突出矛盾,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举措,把已确定的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李克强指出,金融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和重要支撑。要针对企业反映的实体经济资金总体紧张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运用适当的政策工具,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盘活资金存量,优化金融结构,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进金融改革,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金融机构要围绕企业急需创新服务,更直接更有效地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和小微企业发展。企业也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在攻坚克难中打造竞争新优势。这些表态再度引发市场对于货币宽松的预期。
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注意到,与早前央行发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李克强总理的赤峰之行在货币金融政策方面的表述并无太多新意。前述报告称,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以及金融创新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常备接待便利、短期流动性调节等工具,完善中央银行抵押品管理框架,调节好流动性总闸门,保持货币市场稳定。报告又称优化流动性的投向和结构,着力降低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和"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融资成本。对比之下,李克强总理的表态基本上与央行报告类似,显示政策基调并未发生转变。
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读出一些信号来。
一是下阶段货币金融政策将重点关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李克强数次"点名"参会的有关部门官员把问题记下来,回去认真研究,对接好企业和金融机构各自的要求。他说,这次召开座谈会,主要是为了了解企业和金融机构衔接中出现的问题。而在诸多问题中,融资难与融资贵最为突出。
二是下阶段政策将更突出针对性,并且以狠抓落实为主。近两个月,中国政府频繁出台有助于经济增长的政策与改革措施,前后共计十余项,如何落实(而非推出新的政策)将成为工作重心。
三是在实体经济下行的情况下,不排除下半年政策调整的可能性。其中的关键在于,"确保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从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看,经济增长弱于目标,但依然处于范围区间;而外贸出口呈负增长,全年达标任务艰巨。这样的形势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并由海关总署出台了稳外贸措施。若今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继续回落,进一步偏离全年目标,下半年各项政策可能有更多宽松政策出台。考虑到当前房地产市场转折带动预期转坏,央行兑现运用一揽子政策工具组合的可能性正在增强。
按照惯例,在二季度数据发布后,中央政治局将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在此之前(通常是7月底),宏观政策应会保持稳定,不会做出大的调整。但在那之后,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二季度经济数据将起到决定性作用。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李克强总理赤峰之行重申了当前宏观金融政策的基调。结合近段时间的形势看,下半年政策放松的可能性正在增强。二季度经济数据将在政策决定中起到关键作用,而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经济形势分析会将给出重要的线索。(AL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绿城躲不过的周期,融创能躲过去吗?】
融创对绿城的收购案22日披露了交易细节。据融创中国发布的公告,公司以约62.9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50.65亿元)向绿城主席宋卫平、常务副主席兼行政总裁寿柏年及股东夏一波(宋卫平妻子)收购总共24.313%股权,相当于每股11.46港元,较22日收盘价7.69港元溢价49%。收购完成后,除夏一波不再持股外,宋卫平持股降至10.473%,寿柏年持股降至8.086%。在新闻发布会上,宋卫平称,不排除两年内再次减持绿城股份,主要看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若这一表态兑现,意味着曾经盛极一时的绿城中国将完全易主,宋卫平也将逐步淡出地产江湖。观察宋卫平的表态,可谓是"意兴阑珊"。不过也难怪,绿城中国的大起大落,与宋卫平及高管团队在决策上的失误密切相关。简单而言,就是踏错时点了,在2010年房地产遭遇严厉调控之际,储备了过多的土地和项目,杠杆率过高,导致后来不得不收缩阵线、断臂求生,并最终选择出售套现。或许也是因为经历过了大起大落,心累了,宋卫平对未来的预期才会如此悲观。相比之下,融创少帅孙宏斌的做法就激进多了。即使合作方悲观如斯,融创依然坚持着激进扩张的路线,在高负债率下进行收购。据估算,收购完成后,融创净负债率将上升近40个百分点,突破100%的警戒线,并可能影响到融创的现金流。而在2013年,融创更是拿下多个地王,被业内外认为是在玩火。问题是,宋卫平自认躲不过去的周期,孙宏斌就能躲过去吗?有意思的是,在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历程中,有两家企业公开宣称要赶超万科,但都以失败告终。其中一家是绿城,另一家是顺驰——而已经破产的顺驰,其掌门人正是孙宏斌本人。前车之鉴,能否成为后事之师,值得进一步观察。(ALX)
【形势要点:证监会严惩新股发行过程中的违规操作】
今年年初重启的新一轮新股发行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并引起证监会的检查。23日,证监会通报新股发行承销检查结果处理情况,决定对违规的机构和个人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据通报,在我武生物、良信电器、炬华科技、天保重装、慈铭体检、天赐材料等6家新股项目发行承销过程中,存在未按事先披露的原则配售股票、向禁止配售的关联方配售、干扰投资者报价、向投资者提供超出招股书范围的发行人信息等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行为。上述违规行为涉及4家证券公司、2家发行人和6名个人。其中,海际大和在我武生物项目承销过程中,其副总经理陈永阳、投资银行一部总经理计静波在询价敏感时间段内,私下与投资者联系,该投资者参与报价并获得配售;在配售过程中,向不符合优先配售条件的投资者优先配售,事后倒签协议以满足优先配售条件。对此,证监会拟对涉及两项违规、情节较为严重、社会关注度较高、市场负面影响较大的海际大和采取"3个月暂不受理其证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责令处分有关人员"和"责令公开说明"的监管措施,对海际大和的计静波、陈永阳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对其他涉事机构亦采取"出具警示函"、"监管谈话"等监管措施。此外,针对上述情形,证券业协会还将对相关违规主体采取自律监管措施。证监会强调,今后,中国证监会将持续强化新股发行的过程监管、行为监管,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或存在异常情形的,将责令暂停或中止发行,同时强化责任追究,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市场参与各方守法合规,切实维护市场稳定健康发展。(LLX)
【形势要点:银行抛弃房贷的大趋势只能靠制度建设来逆转】
在央行对银行业个人住房贷款业务进行"窗口指导"之后,近来部分银行的个人房贷政策出现了松动。但是只靠要求银行更"讲政治",是否能在长期内彻底扭转银行不待见个人房贷的局面呢?安邦(ANBOUND)曾强调资金趋紧、趋贵与个人房贷低利率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势必造成越是中小银行,对房贷越不感冒。此外另一个原因在于,个人房贷业务恶化了银行流动性风险和资本充足率压力:近年来以短期低成本流动性来"滚资产",已成银行应对资金来源成本上升的重要策略,可偏偏个人房贷期限短则10年、长则30年,又无法以证券化来出表。实际上不难发现,中国过去十几年房地产业的红利基本是被地方政府、开发商和购房者分享的,银行在低利率下得到的只有如今越来越大的房价下行风险。更何况在我国处置个人住房不良贷款异常困难。既然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降杠杆、调结构还将继续,那么环境就决定了银行业对个人房贷只能是"责任与义务"层面的支持,很难有直接利益上的"真心"。这一矛盾该如何解决?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宇嘉近日提出三点制度层面的办法:一是建立政策性住房银行,剥离商业银行承担的供给低成本住房贷款的职能;二是利率市场化加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三是国家对首套住房贷款贴息。这里我们要特别指出的是,住房银行并非必须政策性不可,也可以是带有公众服务性质的民办银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早在19世纪欧洲刚出现时,其实并不是银行本身的业务,而是住宅金融组合(building society)和住房抵押公司(mortgage company)的业务,这些公司的规模并不大,尤其前者是有贷款置房需求的业主共同筹资的,后来银行业吸收了这些公司。英国如今依然存在不少住宅金融组合,其中大部分仍是以住房抵押贷款为主业的机构。中国既然当下正在鼓励民资进入银行业,又希望民资补充传统商业银行的空缺,何不考虑放开民资办专门的住房银行?虽然该业务比不上商业银行的利润,但和很多实体经济相比已颇具吸引力。(ALF)
【形势要点:项目收益票据可能成为地方债的新出路】
国家发改委此前曾在关于棚户区融资的通知中提到,将研究推出棚户区改造项目收益债券,而且该债券不占用城投发债指标。如今项目收益票据也有望为棚改以外的项目提供资金,帮助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据彭博新闻社日前看到的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下发的文件,该协会将专项研究发行项目收益票据。文件称,地方政府或城建类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独立运营的项目公司作为发行主体,但地方政府不承担项目收益票据直接偿还责任,也不为票据承担隐性担保。该文件显示,项目收益票据以经营性市政项目收益为信用基础,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票据的主要还款来源,具体项目可包括棚户区改造、交通枢纽工程、公用事业以及收费道路桥梁等。票据发行期限应在15年以上,覆盖项目的建设、经营和回报期。文件表示,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是在中国央行指导下研究发行项目收益票据的,而中国还将允许更多公司发行短期商业票据,并推出面向国内公司并购的融资工具。纵观近来地方债问题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出,中央一方面希望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职能,另一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也很谨慎,2014年全国发债加上中央代发亦不过4000亿元,这个开正门与堵暗道的政策效果存在时间差。而目前项目收益票据这种高收益"垃圾债券"的推行,可以成为地方融资方式多元化的其中一环,弥补地方政府债券的额度不足。(BLF)
【形势要点:公开市场净投放逆转并非货币全面宽松信号】
刚刚过去的一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净投放1200亿元,创今年1月底以来新高。另据银行间市场传闻,央行近期给国开行发放了3000亿元再贷款,用于高铁建设并推进棚户改造。传闻称,国开行在4月已获央行再贷款1000亿元,5月初获得500亿元,5月20日再获得500亿元。由此,市场盛传货币政策显示宽松信号。但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如此解读恐怕过于乐观。我们注意到,4月份金融机构的财政存款增加5621.12亿元,财政部于5月份提高国企利润上缴比例之后,财税缴款还有望高达4000-5000亿元。尽管具体数据尚未公布,但5月20日银行间货币市场拆借利率上行业已说明此种影响。当日收盘,7日和14日拆借利率分别为3.37%和3.61%,分别比前一交易日上行27个基点和44个基点。因此,此次公开市场净投放,只是对财税缴款的对冲。定向宽松政策措施有可能在对农村金融之后继续出台,但全面宽松尚有待观察。(AYZR)
【形势要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应该放在民企】
国企占用金融资源一旦粘上利益输送变得似乎无以复加。沿海某经济发达省份一国企集团对一家下属子公司仅持股30%,这家子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000万元,但集团对其担保数额高达5.3亿元,为该子公司净资产的890%。同时,动辄600%甚至更高的担保额与被担保公司净资产比例,是这份统计数据的显著特征。有某省国资委官员表示,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它所反映的实质是:一些国有企业的风险敞口巨大。按照集团管控的要求,子公司不得再对外提供担保。但这一内部制度约束也已失灵。数据显示,该集团有两家子公司对外提供担保,其中一家对外担保额与被担保公司净资产的比例竟高达1508%。看来,国企的债务风险敞口正在随着母子公司体系扩散。实际上,正如某知名信用评级机构指出,国企债务已经占整个中国非金融机构债务的比例大约是80%,而且非上市企业债务要远比上市企业债务多得多,占全部企业债务的90%以上;债券发行的结构、历年新增的数据亦显示,发行的债券都是国有企业为主,其他的企业可以忽略不计。法兴最近也证实了这个说法。在我们看来,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需要进行细分,国有企业要去杠杆,民营企业则需要给予定向宽松支持,否则对实体经济定向宽松政策释放的流动性吸收只会进一步为国企吸收。(AYZR)
【形势要点:监管部门对同业业务只堵不疏的效果仍待检验】
央行等五部门此前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127号文)是对银行同业业务的一次重大打击。不过这次打击并非突然袭击,银行业既然从去年8号文开始便预料到了这番改动,自然也早就采取了各种"缓冲"措施。北京一家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人士称:"我们年后就基本不做买返(买入返售)了,都是做非债投(非标直投)。因为大家对9号文的到来有一定预期,所以都提前做了准备。"不过第三方信用担保的遭禁,意味着同业投资项下的非标风险也被127号文正式"拉回"表内,对风险资产构成全额占用,非债投虽能躲避信贷额度管制,但用来套利的意义已很有限。然而,银行仍可同其他金融机构合作,以包装、创新等方式使非标资产以其他形式继续存续。"中小企业私募债通道"就是其中方法之一。在私募债通道模式下,证券公司为银行授信客户包装私募债并作承销,而银行则以非保本理财资金予以对接,即可实现对融资方的放款,由于为表外业务,且私募债可在交易所固定收益平台报价流转,该业务既不对风险资产构成占用,亦能节省理财项下的非标额度。同时,发行"总收益互换(TRS)理财"亦可能成为非标资产存续的另一扇"后门"。在该模式下,银行可通过TRS理财的发行,将银行潜在的投资关系隐匿于收益互换关系之中,而该业务亦可同时规避非标及风险资产额度限制。不过,私募债存在非标资产定义不明,而TRS每一笔都要报备,规模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突破。这些问题意味着未来非标业务成本可能将进一步抬升,这将对银行创新监管套利的能力提出挑战。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政策虽然由央行等五部门联合祭出,但在部分银行人士看来,127号文在解读上仍然具有不少"弹性"。目前127号文下发已有一周,但多家银行有关非标资产的买入返售、同业投资、委托定向投资的交易意向仍在继续。在我们看来,除了这些新的"创新"途径,在新规之内同业非标业务也需要重新打包以符合规定,这些都提高了非标业务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金融业势必会转嫁到资金更加紧张的实体经济之上。(RLF)
【形势要点:中国的转轨经济需要转轨金融改革来配合】
中国推动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已经进入了困难重重的深水区,如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成为中国各界的共识。此前中国采取的大规模刺激政策造成的恶果逐渐显现:实体经济乏力、房地产泡沫不断增大,经济下滑压力久存不去。金融市场不规范、市场化程度不高是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社会各界对金融市场存在的种种弊端深恶痛绝,呼吁加大改革力度的呼声不断,甚至希望中国的金融改革能够实现凤凰涅槃般的华丽转身。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仍然处于转轨过程之中。正如国务院参事夏斌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的根本特征是转轨,这决定了渐进转轨在临近市场机制体系基本形成之前,是一个在不断解决旧体制矛盾同时,又不断制造新体制矛盾的过程。既然是这样一个矛盾的过程,要解决好金融改革问题,实际上不仅是解决金融改革本身的问题,而是要处理好金融改革与经济发展,金融改革与经济稳定包括社会稳定的关系。转轨经济体意味着是两种不同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这意味着,大幅度震动的改革实不可取的。俄罗斯采取的凤凰涅槃般的休克式疗法也并不适合中国人和中国国情的。夏斌对中国金融改革的历史判断值得思考,他认为,中国目前处在转轨经济阶段,那么需要的也是与之匹配的转轨金融改革。(NWX)
【形势要点:外资投行提示中国关注银行业混业经营风险】
近些年我国银行业持续资本扩张,混业经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在国际上,对于银行混业经营的风险和效率一直有所质疑。近日,瑞银集团中国区主席兼总裁、瑞银证券董事长李一指出,混业经营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理论上如果某几项业务做得好,可以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但这只是一个理想中的完美世界。在实际操作中,各项业务高度发展后,往往会逐渐分开。目前中国的银行同质化严重,甚至连部门设置都一样。由于资本金和监管行为的要求,很多银行放弃了一些业务。李一认为,随着高利差的时代过去,现在中国的银行必须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同质化行不通。为了贴近市场,国外有不少把一家大银行拆分成七八家小银行进而服务细分区域的先例。我们可以看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包括美国部分前华尔街高管在内的许多资深人士、监管者和经济学家都在反思废除葛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允许商业银行进行投行等业务是否正确,这其中甚至包括当年推翻上述法案的重要说客、协助塑造现代综合金融集团模式的花旗集团前执行长魏尔(Sandy Weill)。这些人认为,将那些混业经营催生出的庞然大物拆分,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大而不能倒"的问题,较小型的金融机构也能为美国及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安邦(ANBOUND)研究人员看来,中国的监管者对银行混业经营的趋势也应该予以警惕,从外部看,欧美目前的监管形势说明混业经营的银行业巨头难以被更加繁琐细碎的监管驯服;从内部看,随着金融系统日趋复杂,实际上银行的上层高管已无法控制一个综合金融集团的所有风险。李一则从经营层面指出混业经营往往令大银行失去自己的特点,变得效率低下、服务平庸。化解风险、提高效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拆分、区域化,这样才能保证银行的决策者最了解自己的市场和客户。而且,拆分后的银行也更容易进行坏账的剥离,以及混合所有制的改革。(ALF)
【形势要点:央行推出大额定存单意味着变相放松】
当中国市场纠结于央行货币政策的松紧之际,中国央行的行动透露了政策放松的可能。据《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央行不久将允许银行面向个人和企业发行大额定存单。据称,定存单最低投资额将定在人民币10万元,利率将略高于相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银行最早将在本月末试点发行定存单,以便将这一金融产品逐步引入市场。银行业消息人士称,将有超过10家银行参与试点。他们表示,在试点阶段,1年期定存单的利率将设在3.4%,略高于目前最高3.3%的银行1年期存款利率。这样的定存单利率将远比0.35%的活期存款利率有吸引力,但仍低于理财产品的回报率。像理财产品这样的高风险产品不被视为传统存款,目前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为5%-6%。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将会在如下方面起到作用:一是作为一种投资工具增强定期存款的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动性问题,满足市场的部分现金需求。在市场人士认为,这一新型投资工具可能对企业和商人非常有吸引力。二是大额定期存单是向利率市场化发展的一种政策安排。去年7月,央行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但仍未放开对银行存款利率的管制。目前存款利率上限为官方基准利率的1.1倍。作为逐步改革的一部分,中国央行去年12月推出了针对银行间市场的可转让定存单,银行可以协商利率。随着面向个人和企业的大额定存单的推出,完全的利率市场化又近了一步。(LHJ)
【形势要点:信息获取将是地方自主发债的巨大挑战】
十省市试点自主发债,打开了财税改革的想象空间。5月21日财政部出台的《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中提到"试点地区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债券信用评级,择优选择信用评级机构。试点地区与信用评级机构签署信用评级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广东省财政厅财科所所长黎旭东表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正式进入前台,信用评级是债券发行的充分条件。然而,地方信用评级在中国的推行过程可谓步履维艰。从审计署以及各地审计部门报告中,只能辨出地方债务率,至于债务风险这一概念,地方表述的都十分含糊和笼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方自主发债,没有进行中央兜底,它的偿还能力究竟如何,恐怕投资人很难判断。地方此前也曾试水评级制度,但最终无果而终。黎旭东介绍说,广东省两年前就想做信用评级,并与一些金融机构、评级机构进行了洽谈,希望把市场评级引入进来,来约束政府的发债行为。然而评级机构作为一个市场机构很难获取全面的政府信息:"因为地方负债信息不仅分散而且不公开,怎么评?"而且广义地方债来源十分广泛,除直接融资的城投债以及来自银行的直接信贷支持外,还包含很多间接融资甚至违规融资手段,透明度很低,对评级是最大障碍。另外黎旭东还指出,不仅是政府,金融机构的数据的共享度也很低,评级机构要获取也不容易。此次地方信用评级出现在财政部官方文件中,情况预计有所好转,但与比较成熟的企业债评级相比,地方政府在这方面还有不少问题需要逐步解决。(RLF)
【形势要点:政府举债小步试点意在探索模式】
首批10家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额度分配确定。近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2014年地方财政收支差额为4000亿元,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报经国务院批准,在2014年4000亿元地方债发行规模内,上海等10个地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自发自还债券总规模为1092亿元,其中上海126亿元、浙江137亿元、广东148亿元、深圳42亿元、江苏174亿元、山东137亿元、北京105亿元、青岛25亿元、江西143亿元、宁夏55亿元。其余地区仍由财政部代发代还。试点地区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全年发行债券总量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2014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试点地区债券期限为5年、7年和10年,结构比例为4∶3∶3,有利于缓解地方偿债压力,优化地方债务结构。在我们看来,这10个试点省市的政府举债试点规模都不大,可能意在探索自发自还模式,比如,如何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如何评级,如何发行,如何定价,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系统观察市场的反映,小规模试点,也较为稳健,并维持相对有利的发行条件。(AYZR)
【形势要点:经济放缓致使小微企业资金需求减少】
小微企业融资难历来是经济政策难以有效解决的难题,加上今年以来央行对信贷总规模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更是变本加厉,使得小微企业同时面临融资贵的困境。融资难和融资贵都是从资金供给方面讲小微企业融资待解的难题,而从资金需求面来看,经济增速放缓使得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锐减。据了解,与前几年相比,当下很多小微企业对银行资金的需求下降很多。以一家初等规模的茶叶公司为例,在几年前,该公司对外部资金的需求十分强劲,不仅向多家银行申请贷款,还进行了一轮股权融资。现在公司经营的茶叶品牌在市场上也已经小有影响力,但是因为业绩增速放缓公司不得不相应减少对银行资金的需求。从公司老板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公司业务增速放缓一方面是由于云南普洱茶需求增加给福建茶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则是政府控制三公消费对高端茶叶需求产生的抑制作用。面对下滑的行业形势,公司老板只能采取谨慎的策略,一改往年果断扩张的风格,对银行资金的需求自然应声下降。除了茶叶,像服装、手机零售这些行业里面的小微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资金需求锐减现象。结合资金供给面和需求面两端的情况,我们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短期内仍难以出现改观,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是应该引导小微企业寻找新的赢利点,以实现结构转变的方式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ASC)
【形势要点: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豁免强制收购义务】
提高非上市公众公司的流动性,规矩太多显然是不利的。近日,由证监会出台的《非上市公众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下称《收购办法》)和《非上市公众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下称《重组办法》)两个征求意见稿,正处于征求意见中。与上市公司相比,非上市公司公众公司的并购重组管理更加灵活。一是,《收购办法》不设置强制全面要约收购制度,公司章程自主约定是否实行强制全面要约收购制度;对自愿要约价格、支付方式、履约保证能力进行适度放宽,给予收购人多种选择,增加了收购人自主性和操作灵活性。二是,《收购办法》还丰富了支付手段,除发行股份外,还可使用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支付方式;不限制股票、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支付手段的定价方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允许交易各方自主协商定价,并强化相关披露。三是,《重组办法》大幅简化了权益变动的报告书类型,除控制权发生变更的披露收购报告书外,其他权益变动只须披露权益变动报告书;并将最低持股披露比例从5%调整到10%。有券商表示,"上述两个办法构成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并购重组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办法坚持股东自治原则,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旨在探索监管转型,将并购重组主导权交还给市场。"在我们看来,非上市公众公司,尤其在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新三板中,基本不涉及散户的机构交易市场,的确没有必要如沪深交易所一般严格投资者保护。(AYZR)
【形势要点:隐蔽融资性租赁导致长航油运经营成本畸高】
长航油运(即*ST长油)累积的巨债绷断了投资者的信心,也触及了证券监管规则的底限。为10艘海外期租的特大型油轮(VLCC)计提一笔21亿元的预计负债,彻底将连续亏损四年的长航油运推向退市。日前,国内外媒体经合作调查发现,这些签订于2005年至2008年的租约总共包括20艘新造油轮,长航油运为此向国内外19家银行组成的银团贷款12.8亿美元(约合80亿元人民币)。这部分负债从未纳入公司资产负债表,实际本息合计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其母公司中外运长航集团的一位管理层人士坦承,集团不清楚长航油运的债务到底有多严重,现在只能等着问题不断暴露。长航集团的一笔26亿元的中期票据即将到期,最近,直到债权人追上门,集团才获知南京油运(长航油运直接大股东)给长航油运担保了30亿元贷款,"这些当时没报集团审批就做了,很多担保还没暴露出来,长航隐瞒了很多事情;长航做了多少条船,我们也不知道。"这些当年市场高位订下的租约未披露风险的部分,解释了长航油运经营成本畸高的真正原因及其实际债务水平。记者的调查发现,这批租约有别于中国大型航运公司的惯常操作,长航油运及南京油运在境外设立多个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以不可撤销条款订约,以经营性租赁的形式行融资性租赁之实。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明确披露这些合同的详情,更未充分提示影响与风险,尽管合同金额远远超过了上交所关于重大合同披露的相关规定;且公司高管在部分SPV中出任董事,事涉关联交易。此次计提的期租合同预计损失,还只是上述巨额表外融资债务的冰山一角。一位谙熟国际法务的律师称,长航油运的故事颇像美国的安然集团,利用层层复杂的SPV结构做大资产和规模最终却反受其害。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还透露,国资委旗下的问题央企有十数家之多,长航集团并非问题最大的那一家。(BLF)
【形势要点:香港已完成人民币FICC产品首阶段基建工作】
"沪港通"即将推出。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22日表示,在人民币固定收益、货币及商品(FICC)产品发展方面,香港已完成首阶段的基建工作,目前处于产品推出阶段,冀未来3至5年能够推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FICC产品,使香港足以成为向内地提供海外产品的平台,继而推进第三阶段,把"沪港通"的模式复制到FICC发展上,使两地市场互联互通。李小加强调:"大家不要觉得是不是你(港交所)又有什么计划,这都是未来的一些构想。"从实际情况而言,他指出,有别于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存在兴趣,人民币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由于99%的交易集中于在岸市场,因此,离岸市场必须发展具突破性的产品,包括人民币期货和债券期货,然后透过互联互通机制,把国际的流通量引进内地市场。对于"港股通"的兑换汇率问题,李小加指出,目前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中登)负责,最终方案仍在审议,相信初期由于技术条件未成熟,汇率定价将是每天1至2次,将来或有可能采用实时汇率。消息指,中登自上月底已与个别具条件担任"港股通"结算银行的业界接触,除了属大热的中银香港外,亦与汇丰及交行香港分行洽谈。恒生银行执行董事冯孝忠表示,要成为"港股通"的结算银行,在香港的人民币存款量必须足够支持流动性。他说,希望未来"沪港通"可扩大投资范围,将在上海挂牌的债券及债券基金纳入香港投资者可投资工具。(BLX)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