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星期一

墙外楼: 语言的艺术 —— 关于奉化塌楼的新闻发布会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arn an MBA degree

Advance your career with an MBA Only $325 per credit hour
From our sponsors
语言的艺术 —— 关于奉化塌楼的新闻发布会
Apr 7th 2014, 01:05, by 墙外仙

刘洪波

浙江宁波奉化市一栋居民楼倒了,埋进7人,全部救出,1名68岁老人抢救无效死亡。

这是建成20年的小区,这个小区还曾有多项工程荣获了奉化市优质样板工程称号。

但这栋楼还不是倒得最早的。报道说,2年前,隔几幢楼的其他房屋有被鉴定为危房而排空居民的,还有楼房在居民搬离后出现倒塌。这就是说,现在倒掉的房子还不是质量最差的,但其实还不如质量更差一些好,那就可以"排空"住户,好过现在。

这样说,按正规的表述是不正确的。正确的说法,是有1个人抢救无效死亡。救出时还没死,经过了抢救,就不能说压死。

可能这样说又有不妥,因为讲究和精确,不只在出事后,塌楼前也很讲究和精确。在当地的新闻发布会上,奉化市常务副市长卓厚佳介绍,2012年开始,对全市范围内的危房进行了排查,这栋塌掉的楼是2013年年底刚刚发现的,他们邀请了鉴定单位,对房屋进行鉴定,并对下一步做出了具体的处置安排——鉴定结果为C级危房。

C级危房,是一个精确的定性,表示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只要加固就可以,不像D级危房需要进行搬离。而他们已经计划进行加固,还委托公司做了加固方案。

这个介绍,精确性不只体现介绍危房的等级,还在于语言的整体调遣。

为什么要介绍2012年开始对全市危房进行排查呢?因为那一年12月16日,宁波市江东区1栋居民楼发生了倒塌,造成1死1伤。第二天,该市住建委总工程师接受央广《新闻纵横》采访,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宁波市下发紧急通知,排查全市危房,消除安全隐患。那次塌楼,因归于天气"干湿交替"而舆论哗然,那是后话。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原来是可以这样用的。塌了楼、死了人,自己可以说现在排查,"为时不晚"。这回奉化又塌了楼,死了人,不知还叫不叫"为时不晚"?不管怎样,"2012年开始进行了排查",这是一定介绍的,以示上回江东区塌楼后的紧急通知得到了贯彻,而且危房被发现了、方案已制定了。

为何这栋房是危房为何要到2013年底才刚刚发现,排查有这么慢么?出面发布新闻的官员不会主动解释这个问题,这里,语言上要保持一点必要的模糊。语言的模糊有利于给人"我们可是认真贯彻了上级要求"的印象,这是艺术。

这门调遣语言的精细艺术,还包括必要的省略。"删繁就简三秋树",新闻发布会要简明利落,表达出"我们做得很好"就够了。

塌楼里的居民反映,去年10月就发现墙壁出现裂缝,越来越大,多次找政府反映,不了了之。有没有?在塌楼前一天,危房检测机构去检测,说房子再住几年没问题。有没有?居民还说,塌楼前还在给宁波电视台等媒体打电话反映情况,几分钟后就塌了。

这个塌掉的楼真的在去年底已被鉴定为危房了吗?如果真的鉴定过了,结论向居民说明过了吗?如果结论也说明过了,居民对C级危房、无需搬离的结论接受吗?否则,为何他们一直在反映问题?

宁波市"为时不晚"的排查通知有没有落实?这栋塌掉的楼是危房,到底是排查出来的,还是居民反映后才检测出来的?检测为C级危房、无需搬离,甚至"再住几年没问题",实际上却倒掉了,倒是居民一直在反映问题,掌握了科学的检测为何不如居民的不科学的感受?检测是在糊弄还是真检测?

这栋楼建成20年就要塌掉,怪居民使用不当,还是"优质样板工程"过于滑稽?居民一直在反映问题,直至塌楼前一刻还在谋求问题的解决,他们并不相信"再住几年没问题"的所谓定心丸。但后面的新闻发布会,给人印象是"我们早已做得够好了"。

发布会语言的操盘手固然有"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的黄腔,但也经常如语言大师般的精准、精微、精深而且精妙。

link to Chrome web store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