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面对北京的重度雾霾,学者于丹发布微博传授其防霾绝招,称实在不行就"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此精神防霾法遭网友纷纷嘲讽。事实上,不止是人生困惑,就算是面对天灾人祸,于丹也能用此类精神胜利法进行解读,瞬间转悲为喜,充满正能量。
1.雪灾滞留:风雪之下更显年味,因为有特殊障碍,人与人心灵的圆满更多了
2008年春节期间,中国南方发生罕见雪灾,导致近百万旅客不得不滞留火车站,数万车辆拥堵在高速上。由于滞留人数众多及时间过长,旅客情绪开始不稳定,甚至发生骚动事件。这时,为了稳定群众情绪,于丹担起"雪灾心理干预师"的角色,在电视上向观众开导道:虽然物理空间上被分开了,但是心理空间上却依然保持着零距离。在特殊的时刻因为有特殊的障碍,所以那种超越障碍的渴望也变得更强烈,人与人心灵的圆满也更多一些。今年的雪灾正给了大家一个重新认识"年"的意义的机会。
原来这场导致上千万人受灾、上百人死亡的大雪灾,是专门为了给人间增添一丝年味而来,遭此一劫只为体验更浓那么一点的年味,不知连日缺水断电的灾区群众对此作何感想。
2.地震无情:经过苦难才懂什么叫抚慰苍凉,生命才变得格外诚恳、谦卑和感恩
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满目疮痍,学校损毁严重,于丹数次进入灾区慰问,之后对媒体感慨自己反被"拯救"了,看到灾区人民"对生活不是一种哭天抢地的抱怨,不公平,愤怒,反而是一种格外的感恩"后,她感受到巨大的能量,并总结到这场大地震对于所有人都是一个启示录,启示大家"内心的强大力量,是谁都剥夺不走的财富"。在另一场媒体采访中,于丹将同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与地震类比,感慨只有苦难使人不那么狂妄,"它在带给我们无助和伤痛的同时也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诚恳、谦卑,而谦卑的心才会懂得感恩。" 因为人"如果永远都不觉冷,怎么知道什么叫做抚慰苍凉"。
难道一切灾难都是为了升华人生,为何学会"感恩"的代价总是如此惨痛。不过这时候要是还想起豆腐渣工程什么的,内心会不会显得太阴暗了。
3.金融海啸:企业家要看轻利益得失,举重若轻,用博爱和大智构建内心的定力
因为08年金融风暴的冲击,珠三角不断遭遇"企业倒闭潮"、"民工返乡潮",幸存企业纷纷寻求"过冬"良策。而在当年的中国CEO高峰论坛上,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困惑,于丹向众多企业家传授精神应对之法:地产有贬值不要紧,股票下跌也不要紧,因为不代表人的价值也贬损了。可以向庄子学习,用博爱和内心的大智构建内心的定力。因为"不管金融风暴摧枯拉朽地席卷而来,我们的日子都还要好好过下去,我们的心不能每天拴在小的利益得失上,大时代为什么不能举重若轻呢?"
企业都快倒闭了,老板还要学会举重若轻,淡定从容,不要计较"小"的利益得失,这样的老板内心该有多强大。
4.就业困难: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耐过时间的煎熬,就能获得很高的价值
于丹在高校做讲座时,经常会遇到学生抱怨就业太难,感慨"为什么偏偏我们赶上了金融危机?为什么入行的门槛越来越高,薪水却越来越低?"作为人生导师,于丹以一碗米打比方:"同样一碗米,做成粽子还是发酵卖酒,结果不一样。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碗米,越想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价值,产品与原生形态之间越接近,价值含量就越低。如果你耐得住时间的煎熬,能够在很长的时间里等待自己的升值空间,那么你就能获得很高的价值。"
根据于丹的疗法,当大学生不知如何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时候,就从容地等下去吧,时间长了总有一天就升值了。
5.食品造假:受到最大的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和尊严的伤害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而在2013年中国食品产业信息发布论坛上,于丹也感慨"米面被染了颜色,蔬菜肉类有添加剂,牛奶也不安全。食品安全问题一次次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只不过面对这样严重的食品安全危机,于丹认为"受到最大的不是身体上的伤害,而是心灵和尊严的伤害",并对在场的食品厂商苦口婆心:"一个人的尊严、一个企业的尊严、一个行业的尊严,一个国家的尊严,这是一个链条,环环相扣。"针对该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于丹呼吁厂商回到天理和伦理,食品安从自身的诚信开始。让大家活得更有尊严一点。
原来食品有毒,伤身了另说,关键是更伤心灵和尊严啊。不过与其期待厂商良心发现,为何不直接呼吁监管处罚从严呢?
6.贪腐横行:官员之所以腐败,就是因为没有学养,没有尊严,没有东西能安身立命
针对当下贪腐问题,于丹用"中国大智慧"解读为官之道。她认为一些官员之所以腐败,就是因为没有学养,没有尊严,只有一纸名片,除了利用权力外,他们没有任何东西能安身立命,因而,越是害怕失去,越是疯狂掠夺。因此今人为官,应先学古代知识分子,做"天下大丈夫",要有稳定的价值观。
所以官员贪污都怪自己读书少,没文化,价值观才混乱,精神导师于丹真是连腐败官员的心灵世界都操碎了心,只是不知该如何解释古代的贪官污吏大都是知识分子呢?
7.世风日下: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它再不好,我们的日子也得往下过
于丹在《论语心得》里的经典名句是"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但除此之外,于丹认为转移视线也是个好办法,比如读诗,她说"假如我们真的认为诗意就是生命中的必需品,那我们的心会不会好受一点?说中国今天社会体制改革不到位,明天腐败得一塌糊涂,后天食品安全又出新的问题,觉得中国一团糟,简直烂透了。但是它再不好,我们的日子也得往下过。而看完苦难,人就会变得坚强。"
即便遭遇不公,也不要去"苛责外在世界",而要"苛责内心",这真是精神自慰法之极致,于是假如生活践踏了你,不要抱怨,不要忧伤,先好好反省自己吧,因为"幸福只和内心相连"。
8.鸡汤遭疑:道德伦理不是万能,缓解焦虑这事,首要应该去完善社会制度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被提出质疑称她的鸡汤对解决实际问题无益,于丹便解释说是公众有误解,她本人其实更看重制度。以媒体研究者的身份,她认为"我们不能把文化的力量过分夸大,文化不是弥补制度缺失的代言。缓解焦虑这件事情,首要应该去完善社会制度",澄清自己"更认为这个社会的公平的改进是我们每个知识分子用自己的力量去提升制度的建设,然后文化才有可能起作用。
真相总是令人意外,原来大家都没有透过鸡汤外在现象看清于丹老师内在公知的本质,只是费解为何在解答大众困惑时,从不建议去完善制度,只求内心的苟安呢。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