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七公子HBU/11月13日
我印象里,似乎没有一次三中全会如十八届三中全会一样,受到舆论如此关注。在会议召开前,就有所谓"383方案"满天飞,击中不少G点。即便是在微信朋友圈里,也有更不靠谱的"343方案"来回乱窜,引发很多人的多重高潮。现在,会议公报出来了,虽然《决议》还没出来,但我们还能初步解读一下。
1.会议的特点
与过去的三中全会相比(别问我为啥不和其他会议比),本次会议有几个特点。一是总书记的地位空前强化。总书记除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工作报告,作重要讲话外,还对《决议(讨论稿)》作了说明。而以往的三中全会,对《决议(讨论稿)》作说明的工作一般是由总理或委员长承担的。二是党代表大会中基层代表和涉及全会议题的专家学者列席成为惯例。自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始,基层代表和专家学者开始列席全会。
2.《公报》的结构
我认为《公报》分一下几个部分。
会议概况(时间、地点、出席人员,会议的主要议程,对中央政治局工作的评价)
《决议》的主要内容
会议号召
其中,第二部分是《公报》的主要内容。我也主要针对这部分进行解读。
3.《决议》的主要内容
《公报》透露了即将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按照以往惯例,《决议》将在《公报》发布后一周左右正式公布。《决议》才是三中全会内容的核心,所以我觉得《公报》不用费太大心思进行研究。
3.1.深化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和总目标。
《公报》首先对出台《决议》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然后认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本次《公报》还指出了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其实在胡温甫上台时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公报》中也提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但那是在文末的会议号召部分。这种结构上的微妙改变也许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个人理解,在会议号召部分历数党的指导思想,可以看作是套话,每次公报差不多都是如此,以示崇祖,你不看我也没办法。但在主要内容提到这一指导思想,则有强迫读者先睹为快的意图。
除指导思想外,《公报》也提到了深化改革的方法,即"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当前党内对深化改革的方向还是有较大分歧的,对深化改革的信心还是不足的,阻碍发展的实际问题和思想上的堡垒还是顽固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和提高福利的要求还是迫切的。所以深化改革要坚持上述的方法。
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面这句是老词,需要看《公报》中对它的进一步阐述"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十八大报告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是堆砌式的,列举了一系列制度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仅在"经济持续建康发展"方面提到了"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问题,而在《公报》中,则要求改革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反映了新领导班子在制度建设上思路的变化。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大有深意,可惜在这一段里没有论述。
3.2.深化改革的分项措施3.2.1.本部分的主要结构
《公报》在这部分,提出了深化改革的分项措施,提出了国情是深化改革的立足点,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与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另外,还提到了深化改革的时限要求,即"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而后,对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我将几个大的方面结合后面的部署一起进行分析。
《公报》提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三中全会仍然将经济体制改革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在今后,仍会将发展,而非其他问题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公报》认为,应当从六个方面深化改革。这种思路既是十八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发展,即将党的建设放入了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中,成为了"六位一体",或者说,形成了"5+1"的改革模式。十八大报告中(其实也包括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都将党的建设作为单独篇章来讲,没有将党的建设和其他方面工作统一起来,就党建谈党建,陷入了一个怪圈。这次将党的建设也放在深化改革的六个方面当中,意义不可不谓重大。
3.2.2.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无疑是大家最关心的内容,也是深化改革的重点。《公报》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公报》着重提到了"一个基本制度"和"三个体系",即"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在部署上,要"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这几方面的部署来看,基本经济制度仍然要"坚持和完善",具体提法上没有新意,沿袭了十八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但是提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支柱"和"根基"就说明了新领导班子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其实也是对前阵子一些所谓"改革方案"的反驳。
市场体系方面,亮点反而很多。一是提到了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表示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二是提到了今后的一些重点工作,包括市场规则、价格机制、土地市场、金融市场和科技体制。笼统而言,政府在微观上干预市场的举措肯定会越来越少,能源价格市场化步伐可能加快,城乡土地二元化的结构可能被改变,金融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科技体制可能有新政策出台。需要指出,十八大报告中就提到了"完善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征地制度"等举措。三中全会再次确认后,这方面的工作可能会得到稳步推进。
政府治理方面,上来先提到"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这也是我非常赞同并一直提倡的问题,也是对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呼应,更是对十八大报告中这个问题论述不多的一个弥补。这其实是对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政府治理水平放在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度,是史无前例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要求的。
财税体制方面,提出了"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也是为之后分税制改革和预算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提出了要求。预算制度改革是新点,十八大报告中没有提出。
城乡关系方面,提出了"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问题,提法和十八大报告一样。
对外开放方面,主要内容和十八大报告一致,新提法是"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从上面五个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看,整体而言,三中全会仍然沿袭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但在破除内外行政人为造成的市场壁垒方面着墨很多,由此也呼应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法。换言之,本次经济体制方面的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除了十八大确定的工作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行政体制改革和行政能力的提高。
3.2.3.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基本沿袭了过去的提法,新提法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具体部署方面,新点有三,一是"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二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三是"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笼统言之,今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仍然是在如何让人民群众玩好政治上,司法制度改革可能有大动作,人权司法保障方面要加强,"八项规定"将被制度化。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反腐工作被放在了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而不似十八大报告一样放在了党建方面。
3.2.4.文化体制改革
没啥新东西,不说了。
3.2.5.社会体制改革
新东西仍然不多,亮点特大,详细说说。
我们国家当前影响国家安全的最主要问题其实还是国外势力支持下的民族分离主义造成的恐怖主义。群体性事件的问题完全可以通过经济进一步发展、提高政治治理水平和给人民更多的民主花样来解决。《公报》提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是十分有必要的,是站在国际视角下考察国内安全问题做出的重大举措。建立国安委,一方面说明应对恐怖主义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另一方面也说明原来一味求"和谐"的举措已经被抛弃。不过,与美俄等国的国安委不同,习正孟副的组合说明,中国国安委的政策重点还是在国内,这一点可以从两方面看出来。一是《公报》继续提到军队建设问题,而把国安委的设立放在了社会体制改革部分;二是与之前几次三中全会不同,本次三中全会没有修改宪法的提案,也就是说国安委不会作为宪法法定机构存在,而只是类似于"中央XX工作领导小组"的议事协调机构,名字听起来唬人,但规格难说很高。至于网传说国安委将架空某某机构和个人的提法,估计在短期内看来不会成为政治现实,统合安全、情报的工作倒是可能做一些。
3.2.6.生态文明制度改革
基本提法和十八大报告一致,新提法有一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3.2.7.党的建设改革
首先是军事制度改革方面。十八大报告中提到国防和军队改革用的词是"积极稳妥",到了三中全会《公报》,用词一转,成了"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此中玄机,自行体会。
党的建设改革既是此次深化改革内容的一部分,也是上述各项改革成功的保障。这方面新提法有三。一是"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也就是说"深改领导小组"的规格很高,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体改委,涉及改革的方方面面。二是"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也就是说将体制外的人才体制内化。三是走群众路线,这也是和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度化的一个体现。
3.3.会议号召
这部分提出了"三个意识"。上届领导班子曾经提出过"四个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宗旨意识和使命意识。这次提出的是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我觉得这反映了新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待问题看法上的改变。整体而言,比以往更加积极主动,更愿意迎接新的挑战。
4.简评
具体的政策措施,恐怕要看一周后发布的《决议》。但从《公报》来看,多数提法沿袭了十八大报告的提法,但在具体部署上有新意,结构上有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治理工作的重点。新成立的两个机构,名字看起来很唬人,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央级别的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如何发挥还要看今后的政治实践。但国安委不是政治局,也不是国初的国务委员会;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不是体改委,应该也不会是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国的改革之路,还将继续坚持渐进化改革的路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