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峰
自从朱镕基时代以来,中国的管治机构,日渐成型为常规化的官僚体制。在最高层,中共中央常委会实行分工协作的集体领导机制;在决策层,党委系统的各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方向性规划,政府系统的各个职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这对于依然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共产党来说,其实是一种巨大的变化。这期间,1999年的修宪,废止了"反革命罪",推动共产党从革命党走向执政党;2002年开始,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走向成熟与固定——这两项,是中国官僚体制走向常规化的关键措施。
正常的现代国家,运行政务官与事务官分途的官僚体制。这一制度,最初据说是英国人从我"大清朝"学习而去的。传统中国,各类行政首长时常替换,但是具体处理事务的胥吏,却久居一地,耕殖乡里。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社会制度稳定的重要原因。
十八大之后,中共高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论述,左右矛盾,让人困惑,即便现在三中全会已经结束,我们依然不知道,他们究竟想做什么。但是,中共高层,特别是习近平,对于中国的官僚体制的态度,却已相当明确。那就是,他要打破,并且重构他们。
由于毛泽东曾经多次撰文批判官僚主义,所以"官僚"二字,以及"官僚体制",在中国人心目中,都很容易沾染上贬义的性质。事实上,复杂的现代社会,需要专业化和常态化的管治机制。说到底,就是要各司其职,按规章办事。
但十八大以来,首先在人事任命上,便颇有打破常规之举。比如,当选中央委员或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体制中,是晋升省部级主官的基本要求。但是十八大结束不到三个月,中央任命的四川省省长魏宏和上海市市长杨雄,连中央候补委员都不是,便没有遵循这一要求。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除了打破人事任命的惯例以外,中央高层对于群众路线的强调,也达到了最近十几年来少有的高度。为了推群众路线,中央还派出了几十路的督导组,到省部级单位,进行"分类指导,抓住督导重点,发现并督促解决突出问题"。而督导组成员,更是颇具创新地启用了已退居二线的省部级高官。整个督导系统,可谓中央高层在已经常规化了的旧有党政官僚系统之外,另外创立了一套管治系统。
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结束。截至目前,通过已发布的公报我们所能了解到的是,本次会议最具体的成果,就是要成立两个新机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这两个新机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将担负起改革的领导作用,这意味着自朱镕基在九十年代中期出任副总理以来,国务院系统在改革议题上的主导地位,有可能受到动摇;而"国家安全委员会",必将整合军方、情报、武警,乃至政法委系统的公检法,也有可能彻底改写这些领域的权力格局。
这样的话,未来中国的管治体系中,在顶层,会有新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等机构负责领导;在地方,会有中央不断派出了的督导组,推动地方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群众路线。等于是打破了最近十几年以来形成的常规化的官僚体制,要对中国的管治体系、权力系统,进行一次重构。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大院里贴出了《炮打司令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虽然只有短短两百余字,但等于正式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文革关键诱因,就是毛认为以刘少奇为主的官僚系统,已经不再革命,为了他的"不断革命"理念,毛发动造反派夺权,建立新的领导机构"革命委员会"。1982年,为了探索和领导改革开放之后的体制改革,胡耀邦推动下成立了"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体改委)。该机构在八十年代,成为众多政治与经济政策的主导者。
历史上的这两次管治体系重构,背后都有明确的理念。而现在,中共中央高层,打破最近十几年来逐渐走上了常规化的官僚体制,针对管治体系又进行一次重构,究竟能走多远,以及最终目标在哪里?我们依然看不清。但是必须强调,在一党专制的体制之下,中国多个权力板块互相掣肘,管治能力严重受损。而各司其职、照章办事、走专业化道路的官僚体制,在中国告别二十世纪的动荡,走向常态国家过程中,起了稳定性作用的力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