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2日星期二

墙外楼: “西门事件”:肯尼亚、索马里和“恐怖带”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rketing on a budget?

Join the waiting list for our newest ebook on How to Run Ads on an Entrepreneur's Budget.
From our sponsors
"西门事件":肯尼亚、索马里和"恐怖带"
Oct 22nd 2013, 00:36, by 墙外仙

内罗毕当地时间9月21日中午刚过,东非国家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中心的西门商场(Westgate Mall)内突然闯入一群不速之客,他们身穿黑衣,蒙面,装备着防弹背心、自动武器和手榴弹,一言不发地进入商城走廊。管理人员和顾客最初认为系常见的警方追捕逃犯场景,并未特别在意,但很快,这些人便抢占有利地形,开始向人群射击、投弹,并劫持人质,在军警到来前抢占了Nakumatt超市等商场内有利地形。

号称"东非最精锐特种部队"的肯尼亚特种兵和其他军警显然措手不及,直到17小时后才完成进攻部署,其间一度宣称"消灭"但很快被证明不确,9月24日18时33分,肯尼亚总统肯雅塔(Uhuru Kenyatta)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自9月21日中午开始的"西门商场"(Westgate Mall)恐怖袭击事件结束,此时距事件开始,已过去3天半之久。

据肯尼亚国家灾变应急中心宣布,此次"西门事件"中共有72人死亡,其中平民61人,肯尼亚军警6人,恐怖分子5人,约200人受伤,11名恐怖分子被捕,西门商场在3天半的浩劫中遭严重破坏,损失惨重。

枪手来自索马里

事件发生后不久,邻国索马里的原教旨极端组织"索马里青年党"(al-Shabab)就通过推特宣布,对此次事件负责。

索马里青年党是索马里内战的产物。自1991年索马里陷入内战和无政府状态后,连绵不绝的军阀割据和混战,给了原教旨武装以崛起的机会。这些原教旨武装凭借"东非之角"和阿拉伯半岛仅隔狭窄红海的舟楫之利,源源不断地从也门等地获得"基地"等中东原教旨组织人员、物资、装备和组织、经验等方面指导,迅速在内战中杀出一条血路,"伊斯兰法院联盟"(ICU)一度坐大并在2006年控制首都摩加迪沙,当年他们严禁全国娱乐,甚至在世界杯期间枪杀收看卫星转播的球迷,一度令全世界哗然。

2006年底,埃塞俄比亚军队在美国支持下介入索马里内战,占领摩加迪沙,ICU失败后陷入分裂,其中的温和派退入厄立特里亚,成立"索马里再解放联盟"(ARS),并在2008年与流亡肯尼亚的"索马里过渡政府(TFC)"合作,ARS领导人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Shariif Sheekh Axmed)2009-2012年还出任过渡政府总统。强硬派则分裂为索马里青年党和索马里伊斯兰党(Hizbul Islam)两支,继续进行武装割据斗争,并在2009年重新攻入摩加迪沙。其中青年党势力主要集中在索马里东部沿海,以港口城市基斯马尤为大本营,而伊斯兰党则以中南部为根据地。

这两支极端势力变本加厉地推行原教旨主义,,禁绝艺术、音乐,禁止收看足球转播,在占领区和拉锯区推行严刑峻法,试图逼迫索马里人在"不参加圣战就处死"的高压下成为自己的炮灰,更有甚者,他们为迫使索马里南部同为穆斯林的苏菲派屈服,竟以"反对偶像崇拜"为由摧毁其祖先陵墓。这些倒行逆施导致苏菲派等地方势力站到对立面,也让非洲联盟坚定了干预的决心。

2011年6月,非洲联盟在国际社会支持下,派出8000名非洲联军进入索马里,协助过渡政府对付极端组织,并先后从青年党手中夺回首都摩加迪沙和港口城市、青年党大本营基斯马尤。遭到重创的青年党和伊斯兰党被迫退往农村。

肯尼亚在此次干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武装力量是非洲联军的主力,在战场上给予青年党武装重创。不仅如此,"过渡政府"在索马里站稳脚跟前,曾长期在内罗毕办公,国际社会援助索马里反恐战争和索马里过渡政府的补给线,也以肯尼亚为主要枢纽。

肯尼亚之所以如此热心,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肯尼亚多基督教徒,和原教旨势力格格不入;和西方及国际社会关系良好,与排外的青年党等组织存在矛盾等,但最根本原因,是索马里的乱局危及自身利益:作为非洲屈指可数、不依靠出售矿产品而维持长期经济高速稳定增长的国家,肯尼亚第一大经济支柱是出口农业,其次便是占GDP比重10%的旅游业,"非洲之角"的连绵战火,已构成对肯尼亚旅游经济的重大伤害和严重威胁,可以说,干预索马里乱局,对其它不接壤的非盟成员国而言,不过是尽国际义务,而对于唇齿相依的肯尼亚则意味着自救。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青年党在兵败摩加迪沙后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已渐渐恢复了元气。根据联合国和智库组织"国际危机集团"(ICG)在"西门事件"发生前不到一个月所作的报告,去年8-12月,该组织仅在索马里就秘密设立了20个新兵训练营,训练新兵925名,此外,他们还在肯尼亚、也门和苏丹招募了约300名国际"圣战者"。

问题是,遭受重创的青年党,何以如此之快就恢复了战斗力?

"基地"的"恐怖带"

前已述及,索马里和"基地"的发源地阿拉伯半岛只隔狭窄的红海,近年来,红海东岸的也门陷入内战,海域内又有海盗和走私船活跃,对极端分子运送人员、物资的行动等于大开绿灯。

青年党惨败后,惩于形势窘迫,开始更积极向"基地"靠拢,而在美国打击下接连损兵折将的"基地"也急欲重整人马,两家一拍即合。2012年2月,青年党领导人戈达尼(Ahmed Godane)破天荒出现在视频上(此前他深居简出,极少露面),宣布效忠"基地",并获得"基地"方面认可,从而令"青年党"事实上成为"基地"在东非的分支机构。

从一开始,"基地"就带有浓厚的跨国血统。

"基地"的创始人本.拉登是沙特人,但"基地"却脱胎于在阿富汗-巴基斯坦边界和苏联军队作战的"圣战者"组织;拉登死后,新的"基地"负责人扎瓦赫里是埃及人,22岁就加入了"伊斯兰圣战者";曾经的基地组织二号人物阿布.叶海亚.利比是利比亚人,作为 "理论家"负责协调"基地"在巴基斯坦境内的活动,以及"基地"总部和各分支、尤其在阿拉伯半岛各分支的联系;前面提到的拉赫曼是利比亚人,曾是当地极端组织"北非伊斯兰战斗组织"的核心;去年底、今年初一度占领大半个马里共和国、建立"阿扎瓦德国(Azawad)"的"圣战者",头目也大多是国际背景,所谓"阿扎瓦德三巨头"没有一个是本地人,阿布.赛义德(Abou Zeid)、莫克塔尔( Mokhtar Belmokhtar)和哈马姆( Yahya Abou Al-Hammam)都是阿尔及利亚人;"死亡教士"奥拉基则是拥有美国国籍的也门人。

拉登的"理想",是打破国家、民族的疆界,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政教合一、教法治国的伊斯兰原教旨国家,而其基本队伍,则是由各国逊尼派极端分子组成的"圣战者"队伍,对"教法"和"圣战"的认同,而非国家、民族的认同,是"基地"长期聚而不散的关键,因此长期以来,"基地"都以"非国家性"和"国际性"著称,他们可以因为"教法"和"圣战"的理念,不惜金钱和生命,去遥远的阿富汗、危险的车臣浴血奋战,在戒备森严的美国和欧洲搞恐怖袭击,也可以因为这些,和中东、北非、南亚各国的统治者、政府军大打出手,和当地土著反对派反目成仇。

从拉登时代开始,"基地"就着手在北非、中东等地进行"跨国整合"。在北非,他们收编了利比亚极端组织"北非伊斯兰战斗组织"(LIFG)、阿尔及利亚极端组织"伊斯兰武装集团"(GIA)和"萨拉斯呼声与战斗宣教团"(GSPC),并在2005年以GSPC为核心,将这些组织整编为跨国恐怖组织"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QIM);以此为基础,他们渗入马里,和源自北非西部的极端组织"伊斯兰后卫(Ansar Dine)"沆瀣一气,一度攘夺了马里北方分离运动的主导权,建立了昙花一现的马里北方"阿扎瓦德国" (Azawad);再向西、向南,"基地"和西非的"西非圣战组织"(MUJAO)、尼日利亚等地的"博科圣地Boko Haram "相联系,更通过一脉相承的清真寺-宗教寄宿学校平台,将影响力扩充到整个非洲,建立了所谓"萨赫勒恐怖走廊"。

在阿拉伯半岛,自拉登死后,"基地"将各国极端组织逐渐整合为"阿拉伯半岛盖达组织"(AQAP),并一改拉登时代"不建国"传统,先后在也门、伊拉克建立了割据性、象征性的"伊斯兰国"。2013年4月,这个被认为系"基地"嫡系的组织更名为"伊拉克及东地中海伊斯兰国"(ISIS),俗称"伊拉克及叙利亚伊斯兰国",成为叙利亚内战和伊拉克乱局中令人不安的一股势力。从这里再向东,便延伸到"基地"的传统舞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山区,并向中亚、南亚乃至东南亚伸出恐怖触须。

"基地"国际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了全球恐怖网络的资源大整合,通过寄生于传统清真寺-宗教寄宿学校平台的动员和募捐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秘密的兵员、资金、后勤物资整合,并利用一些国家的乱局趁火打劫,其最大特点,最大的特点,是只讲教派和"圣战",而漠视国界和国籍概念,一处得手则呼啸而来,稍有蹉跌则呼啸而去。通过这一网络,他们可以利用一国内战战场培训多国恐怖分子,也可在短时间内集中全球的恐怖精锐和物力财力,或"突然爆炸",或"遍地开花",让当地政府和国际社会措手不及。

不难看出,索马里这个"非洲之角",对"基地"的国际化布局可谓关键之关键:这里是"萨赫勒恐怖带"和阿拉伯半岛-南亚恐怖带的节点,也是两大恐怖带间距离最短、沟通最畅之所在,打通这一节点,一度被全球反恐战争弄到形销骨立的"基地",就可转而形成西起大西洋之滨的毛里塔尼亚,东到巴基斯坦西北部山区,横跨欧亚两洲、绵亘上万里的萨赫勒-阿拉伯半岛-阿富汗高原,空前规模、首尾呼应,如常山之蛇般的"亚非恐怖带",而这个节点因青年党的加盟被顺利打通。如此一来,索马里也就成了国际恐怖主义和国际反恐势力的兵家必争之地。

"围魏救赵"

那么,青年党发起"西门事件"的目的何在?

按照青年党自己在互联网上的说法,肯尼亚士兵和驻肯外国人在索马里"对穆斯林犯下暴行且屡教不改",必须"施以惩戒",他们劫持人质死战不退,唯一的诉求是"肯尼亚人滚出索马里"。

也就是说,青年党不仅要报摩加迪沙败退的一箭之仇,还要借攻击肯尼亚目标,迫使肯尼亚和非盟军队回顾本阵,从而缓解自身所遭受的军事压力。

不过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正如"西门"事件发生后,肯尼亚外交部所指出的,"基地"组织应对事件负责。

近来"基地"在全球各地同样"流年不利":马里"阿扎瓦德国"因得罪当地分离武装和法军介入,业已土崩瓦解;在利比亚、叙利亚,昔日的盟友因国际、国内因素纷纷反目,甚至刀兵相向;在中亚、阿富汗,当地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并未因美军和联军即将撤出阿富汗,而放松对"基地"的警惕,相反,通过加强地区性合作,始终保持着对国际恐怖势力的压力。自今年8月起,"基地"领导人扎瓦赫里(Ayman al Zawahiri)发动了针对美欧目标的"8月攻势号令",并在多个亚非国家发动劫狱等行动,一度迫使美国等西方国家关闭了其在22个国家的使领馆,就在"西门事件"发生前几天,扎瓦赫里还刚刚发出最新"无差别攻击"指令,这些做法与其说是主动进攻,毋宁说是以攻为守。

很显然,青年党的"围魏救赵",救的不仅是自己,也有牵制其它战场国际干预力量、为各地"圣战者"解围纾困的用意。

2007年开业西门商场号称东非最好的现代化购物中心,占地面积达3.25万平方米,位于驻肯尼亚联合国办公机构附近,附设餐厅、咖啡馆、银行、大型超市和电影院,每天客流量成千上万,并吸引大量外籍人士光顾,不仅是肯尼亚富豪、外交官和普通外国人常去的地方,也是新闻机构和媒体人密集所在,更是世俗生活的乐园。

这样一个目标无疑非常合原教旨极端分子的胃口:首先,世俗生活色彩浓厚就意味着"异教"和"堕落",便于号召被其"洗脑"的武装分子,在"圣战"魔咒下殊死冒险;其次,"西门"是肯尼亚和外国中上阶层的销金窟,极端组织的首要虽多富豪,但骨干和基层活动分子却以底层人士和贫民为主,打击这样的目标,可迎合这些人的仇富心理;第三,这里是富豪、外交官和新闻记者密集的所在,选择这里开刀,可以在瞬间制造出国际性轰动和重大新闻事件,这恰是恐怖组织最期待的结果。

和以往的跨国恐怖袭击相比,此次袭击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基地"和类似恐怖组织近年来常用的手法,是自杀式爆炸袭击,袭击者往往是被"洗脑"的狂热信徒,仅受过简单训练,凭借血肉之躯发动有去无回的单程攻击;此次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据肯尼亚国家灾变应急中心透露,参与袭击的武装分子事先在西门商场租下房间,建立指挥中心和装备仓库,袭击参与者个个训练有素,着黑衣、蒙面,穿防弹背心,武器精良,弹药充足,并依靠地利和劫持人质,和肯尼亚安全部队周旋3、4天之久,显然做好了持久战和不轻易送死的准备。青年党在事发后的网络宣传中,也将"圣战者"的"毫发无损"和"异教徒"的死伤惨重,作为袭击"重大战果"加以炫耀。这些均表明,和以往带有浓厚中世纪宗教狂热色彩的自杀式攻击不同,此次的行动,更近乎一次专业性的特种作战,只是手段更残忍。类似袭击特点,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巴勒斯坦武装经常采用,但"基地"崛起后已不多见,此次可谓打了国际社会一个冷不防。

然而最令人深思之处也恰在于此:国际社会本不应如此毫无提防。

索马里内战已进行了十多年,且早已国际化。肯尼亚作为国际社会对索马里局势施加干预的总枢纽,也已是多年的既成事实。由于肯尼亚长期以来局势较为稳定,且拥有对外开放的军事基地,执行亲西方的政策,多年来一直是国际恐怖分子袭击的重点。法国电视一台在"西门事件"爆发后曾作出统计,自1988年以来,这个国家至少受到17次恐怖袭击:1998年8月7日,针对美国大使馆的汽车炸弹袭击导致213人死亡,约5000人受伤(和同时在坦桑尼亚发生的美国使馆被袭击案是连环事件);2002年11月28日,蒙巴萨一家酒店被汽车炸弹袭击,导致18人死亡(其中包括3个以色列人和3个人弹),同时一架载有261名乘客的以色列客机险些被两枚地空导弹击落;2007年6月11日,内罗毕一枚炸弹导致1死41伤;2010年6月13日,福音派新教徒聚居地发生两起爆炸,6死80伤;同年12月20日,疑似青年党的武装分子用手榴弹攻击一辆公交车;2011年10月,索马里青年党在肯尼亚发动连环恐怖袭击,报复肯尼亚出兵索马里;2012年1月1日,东部城市加里萨一家酒吧遭到手榴弹攻击,5人死亡;同年1月12日,东北部一间警署被攻击,至少6人死亡;3月10日,内罗毕一座公交站被手榴弹攻击,9死60伤;6月24日,蒙巴萨一家酒吧被攻击,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7月1日,加里萨两座教堂被攻击,至少18人死亡,40人受伤;11月18日,内罗毕附近号称"小摩加迪沙"、居住了大量索马里人的伊斯特利一辆公交车被炸弹袭击,9人死亡;12月7日,伊斯特利一座清真寺附近被手榴弹袭击,5人死亡;今年1月16日,加里萨一座酒店被袭击,4死6伤;3月3日,肯尼亚海岸安全部队被袭击,12人死亡(其中6名警察,袭击者为穆斯林分离组织"蒙巴萨共和国理事会"(MRC);3月28日,100多名MRC成员攻击马林迪一家赌场,造成7人死亡;最后一次即"西门事件"。

"围魏救赵"对青年党而言也早已是故技重施:2010年7月南非世界杯期间,青年党在非洲联盟军队后方集结地——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发动大规模连环爆炸,导致76人死亡;2011年10月,也即摩加迪沙被非洲联军收复后两个月,青年党也曾在肯尼亚实施过连环爆炸;此次"西门事件"发生前,"基地"一再宣称将在"全球范围"发动"无差别"针对西方利益目标的袭击,甚至青年党本身也发出过"即将行动"的威胁。

但事实证明这一切并未引起应有重视: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虽然被"基地"弄得草木皆兵,却将防范重点放在本土目标和海外军事基地、使领馆上,9月16日华盛顿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197大楼"枪击案更强化了这种倾向。

很显然,尽管国际社会口头上强调"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但在实际上却仅仅关注自己视野内的恐怖、流血和死亡,而对视野之外则或视若无睹,或竟茫然无视。事实证明,在"地球村"时代,视野之外并非"化外",更非于你我无关痛痒之地,甚至,这些地方才是反恐真正的软肋,是能轻易被恐怖极端势力戳到痛处的命门。

结束了么

如前所述,肯尼亚总统已宣布"事件结束",然而真的结束了么?

事件开始后不久,英国和南非媒体就不断炒作所谓"白寡妇"萨曼莎.莱夫茨怀特(Samantha Lewthwaite),这位出身英国行伍家庭、却嫁给后来死于2005年伦敦自杀式爆炸袭击的"人弹"杰曼.林赛(Germaine Lindsay)的30岁白人妇女,被哄传持南非护照混入肯尼亚参加此次袭击,甚至有人言之凿凿,称她是这次行动的指挥者。

然而事件尚未结束,青年党就发表声明,称"参与行动的'圣战者'都是男性";肯尼亚外长阿米娜.穆罕默德.吉布里尔(Amina Mohamed Jibril)在9月23日曾表示"武装分子中似有白人女性",但官方宣布"收场"后却并未找到这名"白人女性"的踪迹,甚至没有找到存在"白寡妇"或其他白人女性参与袭击的证据。如果有"白寡妇"等白人女性袭击者参与,她们去了何处?是否意味着存在漏网者?倘此说子虚乌有,那么,武装分子肃清了没有?

青年党和"基地"都是伊斯兰原教旨组织,向来歧视女性,妇女充当"人弹"者有之,出任行动指挥则几乎不可想象。更何况如前所述,此次行动最大的特点,是专业化、特战化,参与的武装分子显然都是训练有素的百战精锐,他们又怎会听从一个此前并未打过仗的白人妇女调遣?

肯尼亚和索马里间的利益纠葛是和地缘政治息息相关的,只要两国依然为邻,只要索马里战事一日不停,这种利益纠葛就不会结束,青年党和肯尼亚间的矛盾也就不会到此为止。

"西门事件"尚未完全结束,青年党已在网上发出警告"我们会再来"。

这个"再来"当然未必是明天,也未必这次又是肯尼亚,一如"基地"一再发出对美欧的"无差别攻击"警告,但真正选择的目标也未必就一定在美欧本土,或美欧使馆、海外军事基地,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的话,"基地"头目们或许不会说,但不会说不代表不会想到或不会去做。

从"白寡妇"事件的炒作和喧嚣,不难捕捉到一个危险的信号:国际社会对反恐,对国际恐怖主义看似不陌生,实则"盲点"、"盲区"多多,一旦恐怖分子再度选择"视野之外"发难,没有人敢信誓旦旦表示"已准备好了"。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事件中遇难者中,包括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英国、法国、加纳、荷兰、印度、韩国、新西兰、南非等多国的公民,而袭击者中也可能有来自美国、英国、南非、加拿大、肯尼亚、芬兰的极端分子。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彼得.金不久前披露,青年党曾招募了40-50名美国公民加入"圣战",其中至少15-20人至今仍在活动,而剩下的那些人是战死、退出,还是秘密潜回美国或其它地方以待"大举",则无从知晓,而如前所述,恐怖分子和袭击目标的"双国际化",业已是近年来全球原教旨恐怖活动的共同特点。

"地球村"时代,"盲区"所发生的事,你我可能看不见,但看不见的危险却未必一定与你我无关。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公敌,扫除"盲区",任重道远。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