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日星期三

墙外楼: 美媒评中国公审公判:法院褪去面纱 法庭朦胧依旧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Want free Kindle ebooks?

Sign up to receive the best freebie Kindle ebook deals in your email every day.
From our sponsors
美媒评中国公审公判:法院褪去面纱 法庭朦胧依旧
Oct 2nd 2013, 08:24, by 墙外仙

忽如一夜春风来,众所周知封闭和不透明的中国法院向社会媒体敞开胸怀,公开了案件审理程序。公众对国家司法系统原本满腹狐疑——因为党妈妈一手遮天。如今,大家的信心有所提升。
将近1000个中国法院设立了微博账户。上周,华中一家法庭的微博公布了一起杀人案件上诉的详尽信息,附以一张罪犯戴着手铐在判决书上签名的照片。
在西南,另一个法院自五月以来向媒体公开了39起案件的记录。因为某起焦点弓虽女干案,北京一家法院上周罕见地举办了一次在线互动问答。最令人吃惊的可能是万众瞩目的薄熙来案,其审判过程通过微博直播。这位落马的前政治局委员在八月受审。
中国的法院纷纷在网上公开信息,建立起了透明公开的形象,颇显平易近人。法律学者和律师对此持肯定态度,但他们也警告,称这些动作不过是出自宣传需要。
开庭时的旁听人选依然受到严格控制,法庭通过微博(类似推特)公开信息时,也能轻而易举地过滤掉敏感信息。涉案律师严禁在网上议论案情。
"如果真心想搞好,审理时为什么不遵循先来后到的原则?为什么审理后不公开备审案件明细?"上海律师吴鹏兵质疑:"为什么要挖空心思搞微博直播?"
法律专家也声称,没理由相信这些变化会通向司法独立,因为党对法庭的控制依旧牢不可破。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的何斌教授说:"如果禁忌尽开,那确实是革命性的,司法不公也就变得无处容身了。不过,当权者和腐败份子会处处设碍,免得自己贪赃枉法的行为遭到曝光。"
依照中国法律,不涉及国家安全和未成年人的案件应当公开,但实际上,审判程序和卷宗往往对公众隐瞒,有时连当事人和代理人都蒙在鼓里。
公众对焦点审判的参与度被严格控制着,法庭只为"信得过"的人提供座位,记者和公众成员一概被挡在门外,理由是法庭地方太局促。
这种不透明性,加上独立性的欠缺,导致中国法庭的公信力严重受损,上层对此已经关注。去年,人大通过最高法年度工作报告时,反对和弃权票数创了令人尴尬的新高,这也是不满的信号。
何斌教授称,新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受到上层指示,要求改善法院的社会声誉。通过提升公开性,这项工作已经有了突破。薄熙来案在新浪微博的直播尤受好评。
"公开是公正的先决条件",何斌教授说,"不管是党还是社会上,对这些动作都持欢迎态度。"
据国家媒体报道,周强敦促地方法院的资深法官和新闻官要努力去适应"新媒体",法院不仅要及时公开信息,还要对网上的提问甚至谣言作出有效应对。据国家媒体报道,九月份之前,全国大小各级法院一共在新浪微博设了955个账号。
地处西南的广西省梧州市法院有一个三人工作组,负责在新浪微博公开庭审记录,这项工作从五月份开始,已经公开了39份记录,涵盖医疗纠纷、离婚案和借贷纠纷。工作小组的小领导陈女士(她不愿提供全名)称,法官在选择公开哪些案件的时候,会考虑案件是否有借鉴意义,或者是否涉及公众利益。
梧州市人民法院的微博只有5600个粉丝,不算太出名。济南市人民法院的微博有57万粉丝。北京市人民法院审理了"掷婴案"和"丁书苗行贿案",审理过程均在微博直播,有47万个粉丝。
国家媒体早已蠢蠢欲动,准备发动机器大吹大擂。上周五,党的喉舌《人民日报》称赞了"反应积极的新型司法制度",并称此举甚得民心。
"很明显,现今法庭审理已经从过去那种相对略显封闭的系统转变为更加公开,反应更为积极,这称得上民主议事的模板。"社论称,"这样的司法制度是法律法令和一个民主社会的共同需求。"
中央财经大学法律教授李轩称,任何程度的公开透明他都欢迎。
"有选择的透明总比不透明好。"李轩教授说,"它给予公众知情权,也使舆论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我们肯定希望今后终有一天彻底公开,彻底透明,这需要思想不断进步。"
不过李轩教授也提到了最近国家最高法的一项法律诠释:禁止律师在个人微博上透露案件审理过程。他说:"法院用微博发送审理进程与之有悖,而且这也就剥夺了律师用微博发送审理进程的权利。"
李轩教授说:"我们担心的是,法院只公开对他们有利的案件。"教授也说了,法院可以审查微博上的细节。
济南中级人民法院用几乎是即时直播的方式,在微博上公开了大量薄熙来案的庭审记录,内容包括一环接一环的审理陈诉记录,关键证人的音视频证据,还有庭审现场照片。
不过,法院方面很小心地抹掉了其中的政治要素。薄熙来告诉法庭,他在处理一起核心幕僚失败逃亡事件时,按照某高层的指示进行掩盖——这个细节起先包含在庭审记录中,后来被删除了。根据一位身处庭审现场的线人描述,薄熙来听到自己贪污罪成立、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时候,大吼着抗议不公——这些内容也没有在微博上出现。
批评者称,法院的所谓公开透明不过是表面文章,目的仅仅是替一个政治事件穿上一条法理遮羞布。在这之前,最高层已经下达了判决。
"彻头彻尾的暗箱操作!",人权律师蒲志强说:"微博压根不能算司法透明的信号!"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