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奇迹之父邓小平在30多年前支持创立了以深圳为桥头堡的经济特区,成为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渠道。特区内给予境外公司投资设厂的自由,由此开启了这个国家的经济腾飞。改革之火最终燎原大地,将中国变成世界工厂,同时,全球制造业也彻底洗牌。
如今,为了再一次进行资本主义试验(这次在金融领域),中国的领导人正准备摒弃这项旧政策。假若成功,新政策将再次在全球经济中制造冲击力强劲的回音:改变我们使用的货币,改变资金流向,改变金融机构中的全球经济主导者——一如上次。
周五,中国正式挂牌成立了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自贸区地形狭长,从上海这座全国第一人口城市划裂出来,面积29平方公里。相较中国其它地方,自贸区内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更自由地进行投资运作,利税将得到放宽,跨境资金流动更为自由,人民币兑换更方便。大家希望这些改革会像上次那样变成整个国家的政策,如此人民币会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一个开放的资本市场也将呼之欲出。一旦局面形成,绝不要低估它的重要性:人民币会成为对抗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国内银行会加速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成为花旗银行和摩根大通的强劲对手;中国的经济会更加市场化,更具竞争力。
至少,规划确实是这么规划的。政府已经明确要在自贸区内施行经济改革,但具体怎么实施,目前依旧是迷雾一团。改革的细节,哪些是"可以"的,哪些是"不可以"的,具体某项措施何时施行,这些依然存疑。相比之前那些生产贸易集中区,上海自贸区的改革会更困难。工厂——以及它们的产品:衬衫、鞋子、电视机——这些都易于监管。但资本流动并非如此,它来去汹涌,太快的速度甚至会影响到稳定大局。金融企业会利用税率做文章揩油,区内区外的人民币价值差也能拿来赚不义快财。
中国国内的金融行业仍显青稚,太快开放给全球市场,政策制定者们就很担心。所以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很难去衡量上海自贸区会被"允许"发展得多远多快。至于何时在更大的格局里施行那些改革,就更不好说了。去年政府下了相似的一步棋:宣布在香港附近一块地方搞经济改革,但其实没有什么实际动作。
有些人希望这次的上海版"实验"有更好的前景。自贸区得到了堂堂李克强总理的支持,这就为改革提供了压倒反对声音的行政力量。尝试需要勇气,仅仅这一点就已经是中国政府重启经济改革的信号,这个改革已经耽误了五年以上。不过,许多分析家预测改革不会走得太快。轻而易举地推向全国?对此他们也报怀疑。国家金融大开放之前,中国需要各式各样的其它改革:臃肿的国企、管理不善的银行、羸弱的法律法规,等等。
"我们认为市场需要抑制住热情,同时降低期望值。"供职于美国银行美林证券的经济学家Ting Lu在一份报告中说道,"在上海这座全国发展最快的城市里划一块地方,尝试一些改革,这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有效的。但即便有效,大多数政策在其它地方未必见得能增添多少价值。"
所以说,至少目前来看,美元还是安全的。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