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0日星期三

墙外楼: 沪自贸区满月 金融开放未见大动作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New G+ Hangout Reveals...

The truth about online business building. Click here to reserve your seat and *instantly watch* this new training video. ==>
From our sponsors
沪自贸区满月 金融开放未见大动作
Oct 30th 2013, 01:19, by 墙外仙

台湾《联合报》报导,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今日挂牌满月,企业进驻热情高涨,并有越来越多城市争相申请成为下个自贸区,但备受瞩目有关金融开放的细节,仍处在「只闻楼梯响」阶段。学者分析,这代表主政者正处在「放」与「不放」的「两难」。

这一个月来,位于上海外高桥的自贸试验区管委会综合服务大厅总是大排长龙,十一长假期间每天接待800人次,最近这半个月,自贸区网站日均访问量高达180万次,截至27日,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208家,其中外资20家,中资188家。此外,1,528家企业办理了名称核准手续,进入注册程序中。

10月10日,首届两岸和平论坛召开前夕,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见台湾代表团时主动提及,自贸区有关金融方面的细则,包括资本项目(资本帐)可兑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结算、外汇管理等四项,将在「这两天」公布。

未料,有关金融方面的细则迟迟仍未公布。据消息人士透露,「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迄今对金融自由化仍持反对态度;「从监管角度看,这口子(指上海自贸区)不能开,否则套利活动将无法无天」他说。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盛九元预料,有关金融自由化的部分,可能到年底都不会开放。

事实上,从揭牌仪式上,主管金融的「一行三会」都未派正职出席,已可见端倪。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分析,上海自贸区关于金融的项目,是否对外开放,当局正处在「放」与「不放」的「两难」。

他说,若一切对外开放,尤其是资本帐的开放,其将引发的套利活动是非常危险的。而有关利率自由化方面,大陆债券、票券市场仍未成熟,市场利率形成机制尚未稳固,加上存款保险制度仍未上路,实在不具备自由化的条件。

然而,从理论上讲,上海自贸区要达到「借开放倒逼改革」(借对外开放的压力迫使内部进行改革)的目的,有关金融方面的松绑是关键。

霍德明说,金融犹如产业发展的血液,缺乏金融的支持,自贸区内的其它产业,也很难真正达到自由贸易的目的。

「新总理李克强确实想做些事,但阻力很大。」霍德明表示,相较于李克强此前提出的「城镇化」,面临户籍改革等更高障碍,上海自贸区确实肩负「习李新政」的政绩表现。

由于金融细则迟未公布,一直以来,对进驻自贸区表现最积极的台资银行业,也显得犹豫不决。表面上,各家银行都表示高度兴趣,但毕竟开一家分行要支付许多营运成本,各家也都谨慎评估。

银行业处在观望阶段,其它台资企业也未见热情。据上海市台办掌握,上海自贸区揭牌迄今,未有任何一家台资企业申请入驻。包括天津、深圳、重庆、青岛,各个城市申请自贸区的声音不绝于耳。在台湾人眼里看来,这好像是赶流行,但在地方领导人眼中,这是积极因应的举措。

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就表示,所有「非上海地区」面对上海成立自贸区,都是比较恐慌的。大家都担心,上海自贸区产生的「虹吸效应」,会将所有的资源都吸进去。

不过,昆山市似乎已找到自己的定位,昆山将借临近上海的地理优势,承接自贸区的「外溢效果」,包括迁出上海的高端制造业,及自贸区内配套的现代服务业。 「卡位准确,定位准确,你就有自己的发展空间。」管爱国说,开放总是好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寻找「我的位子」。

上海自贸区挂牌满月成绩

新增企业家数: 208家(外资20家、中资188家)

已办理名称核准手续家数:1,528家

已进驻金融机构家数:23家

自贸区官方每日到访人次:180万次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