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保险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已成潮流】
央行暂停逆回购可能意味着调控政策转变 2
多地公积金告急是因为"国进民退"? 3
中国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 4
瑞穗银行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潜力逆势增资 4
陈功分析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原因 5
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需要设立止损机制 5
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有望带来可观的投资机会 6
中国的互联网泡沫并不值得担心 7
京东与百度设小贷公司已通过前置审批流程 7
去产能化可能使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 8
香港建议取消离岸人民币兑换上限有可能成行 8
香港业界对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呼声日高 9
物美并购卜蜂莲花将冲击零售业竞争格局 10
外媒警告英国招揽中资银行的风险 10
单一清算机制才是欧洲单一银行监管的大问题 11
摩根大通称美联储零利率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11
〖分析专栏〗
【保险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已成潮流】
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除了我们所热衷谈论的互联网银行,近段时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同样引人注目。8月底,苏宁云商宣布成立保险销售公司;不久前,"三马"(中国平安的马明哲,阿里巴巴的马云以及腾讯的马化腾)合办的全国首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也正式宣布开业。
互联网企业做保险的优势明显。一方面,代理人渠道成本上升,银保渠道则受到理财产品挤压,互联网可以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获得客户的成本;另一方面,互联网特有的"噱头营销"方式,以及巨大的影响力,也让保险公司获益匪浅。比如今年中秋,由安联财险与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旗下淘宝保险共同合作推出的赏月险,便一炮打红,令有关险企名利双收。
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互联网保险市场。除了前述第三方电商平台(淘宝、京东、苏宁)和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外,保险公司自建的电商平台也做得风生水起。目前,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公司,国寿也在筹备独资成立电商平台,预计年底之前开业。此外,在行业巨头的带动下,有多达40余家保险公司已在官网开设网上商城,希望分得互联网保险的一杯羹。总的来看,保险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已成潮流。
互联网保险的前景可观。在7月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有业内高管预测,五年后互联网保险的规模将超过5000亿。相比之下,保监会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保险业原保费规模为1.55万亿,较上年增长8%;依此推算,到2017年,互联网保险将占保险行业的五分之一强。而在国外保险电商发达的国家,比如美国,部分险种网上交易额已经占到30%-50%,英国车险的网络销售保费更是占据了总体市场的半壁江山(47%)。可以预期,未来五年,国内互联网保险市场的发展速度将会十分惊人,就如同近几年的电子商务那样。
在核心竞争力上,保险公司应当是可以做到无缝衔接的。电子商务,归根结底做的是大数据的生意,而保险公司又是市场上最擅长做大数据的公司。由于很多客户不知道自己的个性化需求,保险公司可能需要把客户的需求碎片化,进行大数据处理,再重新打包,做到个性化定制。相比于传统保险公司获取个人信息的高昂成本,电子商务已有的大数据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良好的决策基础,帮助险企尽早实现转型。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随着互联网的渗入,以保险产品为主导的销售模式将逐渐转化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销售模式,为满足客户的多重需求,互联网保险行业势必要走上不间断的产品创新之路。互联网保险时代,产品设计的理念将会发生质变,能够首先设计出与互联网及互联网客户特性相匹配、抓住客户需求的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保险产品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互联网销售自主、简单、便捷的特点,使得目前复杂的产品尽可能简化,一个产品满足一个需求,让消费者自由排列组合,以满足多样的消费需求。
不过,前景虽然美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依然需要面对诸多挑战。当前,互联网保险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真正能做到一次性缴费投保的产品还非常少,大部分都是投保人能较容易阅读和理解的财产险、车险等,产品线还不够丰富,无法形成长尾;而在政策层面上,保险行业的费率监管比较严格,目前除了意外险、团险、车险等简单产品外,保险费率不允许浮动。保险产品定价基础及盈利空间有限,费率浮动幅度不大,因此没有价格优势吸引客户;再如道德风险问题,没有业务员指导的情况下,客户在填写健康调查时,难以把握好一个度;此外,保险产品作为无形产品,销售的过程更是风险管理、理财规划过程,而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又太多雷同,客户虽然不会因为在网上无法得知产品的详情而面临选择困难,但会因为不能区分这些产品的后续服务而面临窘境。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互联网正在重塑金融行业,保险行业向互联网转型已成潮流。互联网保险的前景十分美好,惟路途上需要面临诸多挑战。(ALX) 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央行暂停逆回购可能意味着调控政策转变】
中国9月高于预期的新增贷款,引起了央行的关注。10月16日,央行明确表态,近期贷款增速相对较快,特别是在外贸顺差继续扩大,外汇大幅流入的情况下,货币信贷扩张的压力仍然较大。下阶段,央行将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管理和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合理适度增长。中国央行10月16日预警信贷扩张压力偏大的话音刚落,10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未进行任何操作;据此计算,央行本周净回笼445亿元,结束此前连续两周净投放格局(不计9月30日当周情况,因仅有一个工作日)。对于逆回购缺席的消息,市场反应比较淡定。10月17日早盘银行间债市现券收益率因此曾短暂走高,不过因资金面仍很宽裕,随后现券趋稳。货币市场方面,主要回购利率总体持稳,隔夜和七天加权利率涨跌幅均在3个基点(bp)之内。而因应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偏快、人民币升值预期骤然升温的情况,市场预期,有经济持续向好的支撑,后期货币政策谨慎意味或更加浓厚。逆回购的突然暂停也引发了机构对下一阶段公开市场操作方式的各种猜测。分析人士认为,社会融资的增速,以及回收流动性同时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或是年内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心中的度量标准。民生银行金融市场部首席分析师李志强表示,有昨晚央行新闻稿铺垫,对于今天逆回购的暂停并不太感意外。他认为,可能央行感觉信贷增长过快,所以想回收一些流动性,今天公开市场的举措呼应了昨天的基调,后续不排除还会有一些收紧流动性的动作。申银万国证券最新报告指出,央行在季度末金融数据公布后的新闻稿并非常规行为,这一明确表态说明,在目前信贷和表外融资双双加速增长现实下,央行紧信贷、压社会融资从而降低M2增速的压力很大,政策将继续紧缩和加码。安信证券研究员袁素表示,外汇占款有所恢复,虽然四季度国内经济同比会下来一些,不过完成全年目标应该没问题,所以央行这一块的压力不大。这些因素支撑央行货币政策站在一个更偏谨慎的立场。不过大的基调还是中性的,不是完全收紧的。(LLF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多地公积金告急是因为"国进民退"?】
近段时间,国内多地公积金告急。住建部公积金督查中心一位官员称,近期对各地公积金归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抽查,上周刚刚向部里做了汇报,一些城市确实存在额度紧张的情况。在这位官员看来,最近出现的公积金额度紧张原因很简单,即今年"国五条"出台之后,各地购房需求出现了集中爆发,公积金个贷大量积压导致贷款资金放量。不过,据国内媒体的调查,公积金的短缺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在地方政府的算盘里,计算着另一笔更为"精明"的账:一方面,集体采取"拖延"策略控制贷款流出;另一方面,"公积金援建保障房建设"的思路却越走越活。据了解,早在2009年,住建部等相关部门就启动了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贷款利率按照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浮10%执行。这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无疑诱惑力巨大。一位地方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正常情况下公积金的沉淀资金大都占当期归集资金的五成以上。"如此数额庞大的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他透露,"现在很多地方,尤其是管理较松的中小城市,都在想方设法'越线'增加公积金的援建额度。"据介绍,2010年济南市成为山东省首批获批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试点城市,而在试点的几年中,济南市将公积金投入保障房的资金量也逐年增加:2010年当年,济南用于支援保障住房建设资金1.91亿元,而到了2013年,按照济南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计划,将发放9.1亿元贷款用于支持保障房建设;但数据却显示,今年1-8月份公积金结余金额仅为9亿元。由此来看,多地公积金告急,原来也是"国进民退"的产物!(R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
近几年,中国对外投资的额度不断增长。据美国商务部官员透露,2012年,从中国到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总存量为105亿美元。从产业上来看,其中,批发贸易为4.82亿美元,存款机构为11.69亿美元,制造业为3.56亿美元。以最终实益拥有人(UBO)为单位的从中国到美国的直接投资存量在2008年-2012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0.8%,使中国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中国实际在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挽救了世界,只是现在有不少人故意贬低中国的巨大作用,有人故意不提及中国所做的一切,而中国自己也远没有建立起一个成熟的、靠得住的体系来宣传自己所做的一切。事实上,即使中国这样做了,也因为意识形态以及经常变来变去的政策秩序,使得即便是做过的贡献,也显得不那么可信了。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是,中国人在葡萄牙推出50万欧元移民欧洲的计划之后,已经以民间的方式购买了葡萄牙7万套大小住宅,大致上这就相当于350亿欧元的投资资金支持了欧洲,这还是非官方的支持。相比较而言,整个欧盟对葡萄牙的援助款才800亿欧元,而且还附加了诸多的条件和时间限制。欧洲人对中国人的热情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葡萄牙、土耳其到希腊,中国的重要性正在得到这个世界越来越多的响应,除了美国。(N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瑞穗银行看好中国市场发展潜力逆势增资】
外资机构近期不断抛售国有大行的股票进行套现,国内外资本市场对中资银行业看空声音也接连不断。不过,银行业与资本市场的选择却有所不同。近日,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增资已经获得银监会批准,将增资30亿元,其注册资本将达95亿元。据相关统计显示,增资完成后,瑞穗实业中国的资本金规模仅次于汇丰中国、渣打中国,在外资行中排名第三。据报道,2012年末,瑞穗实业中国其各项贷款余额为374.82亿元,同比增长1%;存款余额为578.31亿元,同比下降6%。不过受益于汇兑收益大增等因素影响,其营业收入总额、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3%和81%。虽然目前还不清楚瑞穗实业中国增资完成后,将重点发展哪类业务,但在年报中曾提到,2013年将进一步发展各项贸易金融业务,各类债券业务等投资银行业务。除了瑞穗以外,其实自2011年以来,已经有不少外资银行在华的法人机构相继增资,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据统计,汇丰中国2011年底资本金由80亿元增至108亿元;2012年5月,又增资16亿元至124亿元。渣打中国也在2011年下半年,将注册资本从87.27亿元增至107.27亿元。同年苏格兰皇家银行中国增加注册资本金5亿元。到了2012-2013年,这种增资的势头仍在延续。2012年4月份,星展银行中国宣布增资23亿元资本金至63亿元;澳新中国增资20亿元至45亿元;南洋商业银行(中国)也增资24亿元至65亿元。另外,摩根大通银行(中国)在2012年也完成增资25亿元;恒生银行则在今年3月宣布向恒生中国增资20亿元。随着内地的金融改革进一步推进,未来外资行在中国的经营发展其实很多,不少外资行都比较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这是外资行逆势增资的主要原因。(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陈功分析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原因】
一直以来,巴菲特对食品消费类企业情有独钟。作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最大股东,巴菲特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将永久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10月16日,英国工程企业IMI PLC表示,其饮料配给和推销业务已被巴菲特旗下的MARMON GROUP LLC以11亿美元收购。据悉,IMI的饮料配给和推销业务主要是生产饮料售卖机,后者经常被放置在便利店、快餐馆、医院和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对于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员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表示,有人说巴菲特的投资策略是长期投资,这其实等于没说。实际上,巴菲特的收购和投资重点在于风险控制。科技产业的增长快,涨幅大,因此通常非常吸引人。但问题是研发出来的成果,只有变成可消费或运用的商业产品,才会产生利润回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众多的因素将会发生作用,其数量会远远多出研发的因素,将控制最后的商品化结果。因此,巴菲特的策略就是"等着瞧",只收购有成熟的、商业化产品的公司。这样的公司,早已经从研发当中走过来了,各种因素都已经表露无遗,整体的企业系统,展示出了能力和可靠性,当然风险也就最低。至于那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公司,虽然拥有潜在的增长空间,但这些潜在利润如果比起潜在风险,最后的实质利润回报水平,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样高。所以,巴菲特的收购,似低实高;大多数投资者的收购,似高实低。这就解释了巴菲特的成功原因,也说明了其他投资理论难以站住脚的根本。金融的本质,就是不对称的风险,没有风险,就没有金融!(NYXD)返回目录
【学界观点: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需要设立止损机制】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不过,美国由于资产证券化造成的次贷危机犹如中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日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对中国发展资产证券化提出了五条建议。第一,资产证券化中的止损机制设立。中国在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应通过政策机制和监管机制,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心放在解决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问题方面,限制以获取信贷资产利率与证券化债券利率之间利差的倾向发生,同时,保障资产证券化产品中的风险防范机制和止损机制的贯彻;第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对象。目前,中国资产证券化发行过程中的格局是,一家银行发行,多家银行购买。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同时相互购买这些产品,由此,使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进一步加重。要跳出这一怪圈,就必须回归债券的本性,使资产证券化产品回到直接金融工具范畴,由此,资产证券化产品应直接向城乡居民和实体企业发行;第三,资产证券化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原本是调整(或解决)信贷资产流动性的一个机制,与此对应,在中国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大过程中,必然涉及相关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调整,提高它们的信贷资产流动性水平。但如果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所获得的资金依然集中用于发放各类贷款,那么,它的结果将是,在可运作资产扩大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并无多少调整(与此对应,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也没有实质性调整)。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推进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第四,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增级。中国在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应避免拓展二级以上的证券化产品,谨慎使用信用增级机制;第五,资产证券化的形象工程。在扩大资产证券化试点过程中,应以提高贷款资产的流动性、改善贷款期限错配状况和化解贷款风险等为主要着力点,弱化争抢"第一"的现象。(R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有望带来可观的投资机会】
目前,中国正在打造路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从目前的已公开信息来看,安邦(ANBOUND)研究团队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投资机会在于能源、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几个方面;而路上"丝绸之路"建设在于能源、铁路投资等方面。从"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来看,中国与东盟未来7年的双方贸易总额达到5.6万亿美元之多,新增双向投资额也有望达到1500亿美元。能源方面,中国与东盟的能源贸易由来已久,合作的方式主要包括能源贸易、能源投资、保护海上能源通道、争议海域能源资源的共同开发等。产业转移方面,由于中国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资料持续上升,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产业转移重要目的地。此外,中国还会加强对东盟的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度,提高中国在东盟该方面的投资;在路上"丝绸之路"方面,中国与中亚地区的合作目前主要集中于能源方面,此外,大规模的铁路建设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参与。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规划了涉及欧亚大陆桥以及新丝绸之路的多条铁路。据估计,"新丝绸之路"概念的"泛亚铁路"和"南亚大陆桥"架设,将使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出海运输距离缩短5000公里以上,每年可使中西部地区向东南亚、南亚、澳大利亚及非洲进出口企业节约进出口运费约1000亿美元以上。不过,我们认为,在中国打造两条丝绸之路,加大对外投资于合作的同时,相关的配套措施,尤其是金融也要跟得上。中国对外投资的不断增强,不仅对于能源,其他方面,例如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都是难得机会。(A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的互联网泡沫并不值得担心】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中国的经济社会正由互联网引发重大的变革。10月16日福布斯中文网公布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榜单收录168名净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亿万富豪,相较于前一年的113名出现大幅提升。中国排名前400位的富豪,总财富达到3.4746万亿元人民币,较一年前飙升35%,前100位富豪的净资产总计1.9276万亿元人民币,激增44%。虽然在榜单前100名中,来自房地产行业的富豪最多,不过,令我们关注的是随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和互联网用户市场,富豪榜前100名中来自互联网界的富豪财富增幅最令人瞩目。互联网三大巨头百度公司CEO李彦宏以677亿人民币的个人净资产排名第三,腾讯控股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以622亿人民币排名第五,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以433亿人民币排名第八。新的互联网公司也在成长,如奇虎360今年的股票涨得很厉害。和互联网有关的如电商企业,也呈现出比较好的增长状态。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开始担心中国互联网是否会产生泡沫,重蹈美国覆辙。对此,安邦(ANBOUND)首席研究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认为,目前并不担心互联网泡沫,恰恰相反,现在最担心的是互联网没有泡沫。互联网泡沫恰恰体现了中国经济对互联网的倚重,这也将会中国经济带来重大的变革。现在令人担心的是美国一旦回归传统行业,对互联网前景失去兴趣,那才是大问题。现在看,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美国的互联网英雄众多,问题还不至于令人担心,但这种可能性不是不存在的,即便是比重上的调整,中国也承受不了。(N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京东与百度设小贷公司已通过前置审批流程】
10月17日,中国证券报报导称,两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京东商城和百度均正在设立实体小额贷款公司,两家公司的申请均已通过前置审批流程,意味着它们将与阿里巴巴集团、苏宁云商在小贷方面展开正面竞争。报导引述京东商城方面表示,目前仅是完成前置审批程序,后续还有注册等程序要走,因此尚无法预期上述小贷公司何时正式成立并开展相关业务。据悉,其小额贷款公司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京东的供应商(自营)及卖家(开放平台)。京东方面称,小贷公司成立后,将配合公司整体战略,致力于以更低的成本、更快捷的程序为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融资服务,京东仍将与包括银行在内的诸多金融机构开展广泛密切的合作。百度方面指出,目前其小贷公司正在筹备过程中,公司于今年第二季度递交申请,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服务对象优先考虑百度推广的现有老客户,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在此之前,苏宁去年12月已斥资3亿元发起设立重庆苏宁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苏宁的基础金融布局中,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均主要围绕供应链融资;最早则是阿里巴巴,其不仅已设立两家小贷公司,目前阿里巴巴小贷在市场份额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小贷公司是互联网巨头切入传统金融的开始,随着其平台上商家的成长,互联网公司可能将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事实上,苏宁银行已经在筹备过程中。(LLF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去产能化可能使银行资产质量进一步承压】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所在。中国最高决策者已表明,愿意多忍受一些短期的疼痛,来换取更长时间有质量的增长。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资深董事廖强认为,中国正在进行的去产能化将引发银行不良贷款大规模增加,风险将从2014年开始明显暴露,且持续超过两年以上。只要中国政府开始去产能化的举措,就意味着银行向过剩产能行业的信贷就会收紧,一方面会带来经济增速的下滑;另一方面,去产能化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杀伤力将更加明显,两点紧密相关。央行最新"有保有压"的政策,"压"主要体现的就是对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严控。标准普尔认为,对于银行而言,风险最大的领域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那些严重依赖国内建设热潮的行业,如钢铁、水泥和造船业。过剩产能整合引发的不良贷款增加将使银行不得不牺牲净利润来消化坏账,以控制不良贷款率的快速反弹,因此,未来中资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将明显下滑,或降至仅0.3%-0.5%。不过中资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为负数的可能性也不大。因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决策者会考虑对银行的盈利影响而把握节奏。他认为,中国不会在一年内完全把产能过剩行业的问题全暴露出来,所以中资银行会进入行业亏损状态的可能性也很小。(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香港建议取消离岸人民币兑换上限有可能成行】
继台湾之后,香港金管局向中国央行提出放宽离岸市场人民币限制。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周四(10月17日)表示,已向中国人民银行建议取消香港居民人民币兑换上限,以香港资金池的广度和深度来看,此建议的可行性很高。陈德霖指出,加计人民币存款及存款证(CDs)离岸资金池达到约9000余亿元,同两三年前深度及广度都增加许多,足以应付香港居民理财产品的需求。他表示,"现在集中讨论的是个人人民币买卖的限制可不可以取消,其余(规定)不变……央行认为可行性很高。"他同时表示,目前没有时间表。香港业内人士指出,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或港元,一旦兑换上限放宽,预期会吸引更多资金兑换成人民币,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该人士表示,"资金兑换成人民币,离岸有升值压力。银行拿了人民币可能存到境内的清算银行,在岸也有升值压力。"不过,他也指出,目前离岸业务90%以上来自于企业客户,个人占的规模非常小,理论上汇价因此有升值压力,但实务面上影响较小。目前,香港与台湾居民每日人民币兑换上限为2万元,台湾"央行"稍早表示,已与央行沟通希望能提高兑换上限,以利于人民币相关产品发展。陈德霖指出,金管局提出此建议并非与台湾有任何竞争,纯粹是因为该兑换上限的规定是2004年离岸市场初始时制定的,而近两三年离岸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与市场成熟度都与早前不同。(LL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香港业界对港元与人民币挂钩的呼声日高】
30年前,香港由浮动汇率改为联系汇率制度,旨在维持市场对港元的信心,如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日前指出,没有十全十美的汇率制度,因此,讨论联汇汇变与不变、怎么变,关键是哪条路避免削弱市场的信心。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宏泰认为,联系汇率制度应要改变,与人民币挂钩是必然的出路,因为香港与内地货币及金融体系唇齿相依,"只有发展步伐相辅相成才可紧密发展。"他同意,港元与人民币挂钩难以一蹴即就,但不一定要待人民币全面自由兑换才可行,与已经可以自由兑换的离岸人民币(CNH)挂钩是可以探讨的方案,"只要人民银行背书,大力支持。"他以美元为例指出,美国境内的美元占全球美元约30%,其余是境外美元,主要在伦敦结算,随着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不断发展,离岸人民币数量增加,加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连同香港的储备,足可防御冲击。资深银行家黄远辉则指出,无论哪种汇率制度,当权者捍卫机制的决心,才是维持市场信心的不二法门。他表示,过去人民币(币值)低于港元,现时高于港元,再继续下去,港元与人民币可能偏离得愈来愈远,现时联汇的弊端再次出现,甚至可能继续,1997年香港主权顺利过渡,少了一个历史障碍,在这时候是否应考虑改变联汇?他指出,若要改革联汇,宜继续采取货币挂钩制度,"只是以什么做锚,美元?一篮子货币?抑或人民币?"因为内地经济与香港唇齿相依,应与人民币挂钩。郑宏泰表示,从未来国际金融的发展上,香港亦要重新思考未来的货币制度,现行与美元挂钩或会带来障碍。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未来人民币可能成为亚洲区内的主要货币,香港正朝向人民币离岸中心发展,若港元继续与美元挂钩,香港未必能全面发挥到本身的优势,"只有与内地货币同步才更有利。"(BLX)返回目录
【市场:物美并购卜蜂莲花将冲击零售业竞争格局】
由于进入壁垒较低,中国零售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人口规模的城市,较强的消费能力一直吸引着中外大型超市集团的注意力。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多家外资超市进军中国皆无功而还,沃尔玛及家乐福旗下中国业务连年亏损,英国Tesco亦因此与华润创业合组合营公司。日前,物美又以23.45亿港元收购卜蜂莲花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36家店铺(广东及湖南除外),透过相互持股整合双方在中国内地的超市业务。零售业界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物美与卜蜂莲花的"闪婚"还只是序曲,下一步可能会竞购百佳超市,三者整合成一个大体系,问鼎中国商超市场。物美是北京第一大超市公司,但其在南方门店的拓展相对较弱。买下卜蜂莲花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36家超市店铺之后,物美在北京市场的话语权更大,而在上海,物美则可以借助卜蜂莲花的库存、物流配送、供货渠道等资源平台,迅速开店。这样看来,物美商业收购卜蜂莲花,双方都是赢家。与此同时,未来的超市竞争也将更加激烈。(R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媒警告英国招揽中资银行的风险】
日前,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GEORGE OSBORNE)率团访华。奥斯本在华期间宣布的举措引发了高度关注:第一,允许英镑直接与人民币交易,此前只有美元、日圆以及澳大利亚元三种货币能直接与人民币交易;第二,允许英国机构投资者申请投资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有限配额。第三是是负责确保金融机构不会导致经济失衡的英国审慎监管局将与中资银行展开谈判,可能使中资银行首次得以在英国开设分行。有分析称,第一项将有助于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的天然交易场。第二项将使英国机构首次获得直接投资中国市场的机会。这两项举措表明奥斯本正力争使英国在中国证券国际化进程中占据核心位置。不过,国外有不少媒体警告,让中资银行以分行的形式在英国营业带有极大风险。首先,分行严重依赖其母公司的资本,一家具备系统重要性的外资银行分行,如果没有独立的资本缓冲,一旦破产就可能给英国经济造成损害。中国可能会撤回资产,让债权人一无所获。而子公司不同,它必须接受英国当局的监管,并在不依靠海外母公司资源的情况下,满足资本金充实要求。其次,中国银监会在2003年才成立,其能力尚未得到证明,中国政府的监管透明性值得怀疑。虽然奥斯本坚称,中资银行在伦敦设立的分行将仅限于从事"批发业务",不会与个人消费者直接打交道,因而也不会对英国存款人构成风险。但媒体警告称,这种限制并不能确保安全无虞,因为银行可能以无法预测的方式与普通业务扯上联系。虽然招揽中国银行在确保伦敦在金融新秩序中占据突出位置,但可会以牺牲英国经济稳定为代价。(RLJL)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单一清算机制才是欧洲单一银行监管的大问题】
欧洲酝酿单一银行监管机制已经一年多的时间。日前,于卢森堡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通过了欧盟的单一银行监管机制(SSM)计划,扫清了建立单一监管机制的法律障碍,为建立欧盟内新的银行监管机制和框架迈出了重要一步。预计单一银行监管机制将在明年11月正式生效。根据此次会议批准的计划,欧洲中央银行将担负起对区内银行实施监管的任务,监管对象涉及欧元区内所有6000家银行。对于资产额超过300亿欧元,或者超过其母国20%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大型银行,或者已经获得救助资金的银行,欧洲中央银行将进行直接监管,这些类型的银行约为130家左右。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批准单一银行机制是迈向银行业联盟的第一步。欧盟委员会将通过任何方式来帮助欧洲中央银行确保实现明年单一银行监管机制的运行。银行业联盟第二步是建立银行清算工具和存款保险机制的规则,以保证金融部门的稳定,维持公平的借贷条件,确保银行为自己的过错买单。我们注意到,欧洲推进单一银行监管机制的进度实际上是很缓慢的,各国对如何建立单一银行监管分歧较多。不过,各方在加强监管方面,利益交汇点比较多,是相对容易能够达成协议的。但是,对于建立单一清算机制,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如何让别的国家多承担责任从而减少自己的成本,尤其是主权债务危机严重的成员国,一直在琢磨如何通过建设欧洲单一清算机制,在危机中借助情况较好的成员国的信誉和资金来减少自己的损失。而德国一直担心自己成为欧元区银行破产成本的最终承担者,一直坚持关闭或重组那些经营不善的银行,并要求对这些银行进行了错误投资的市场主体承担损失。可见,单一清算机制达成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才是欧洲推行单一银行监管的大问题。(AYXD)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摩根大通称美联储零利率政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美联储已经连续实施零利率政策5年时间了,零利率政策原本的目的是通过压低资金利率来刺激企业部门的投资活动,增加当前和未来美国经济的增长潜力。然而,从过去几年的事实可以看出,美联储的政策意图可能并没有如愿实现——企业倾向于把资金用作分红,而不是投资。摩根大通表示,最新公布的2013年二季度美国资金流动报告显示,企业融资剩余(CORPORATE FINANCING ),也就是从经营活动中获得的可用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已经下滑至0,这是自雷曼倒闭以来的第一次。融资剩余是衡量企业储蓄率的一个指标,而一般来说,该融资剩余越低,说明企业部门扩张的速度越快。然而,数据显示美国今年二季度的资产支出只有小幅上涨。相反,可用现金流下滑主要是二季度分红水平的大幅上升造成的。二季度,分红支出跳涨到创纪录的1630亿美元,比之前四个季度高35%。相对于名义GDP来说,分红支出已经回到了2006年年底曾出现的历史高位。以上资金流动包含两方面的信息:一是美国企业剩余的大幅下滑并没有第一眼看起来的那么积极,因为这主要是受分红支出上涨,而不是资本支出上涨的驱动;二是这些资金流动进一步确认美国企业部门放弃资本支出转向分红的长期趋势。数据显示从8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企业分红相对于资本支出的比重就开始上升。今年二季度的读数打平了2004年出现的历史高位。关注分红而不是资本支出的趋势,从某种程度得到了持续,显示了美国企业生产率和未来潜在增长的走低。在零利率环境下,美国企业更希望用一种"杀鸡取卵"的方式来增加短期收益(推高股价),却牺牲了长期的增长潜力。而从另一个角度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所隐含美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可能并不是单纯依靠美联储通过干预市场利率的手段就能解决的——毕竟在利率已经降至零的环境下,企业客观上仍然缺乏投资冲动。(LLFJ) 返回目录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