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发文称,十八大三中全会绝非一般的大事件,不是薄熙来案等看似重大的新闻事件可比,是中共精心策划的对改革深思熟虑的研讨过程的高潮。
在中国境外看来,审判薄熙来连同企业腐败和打压美欧公司看似是中国今年重大的新闻事件。然而,这些对最近最重要的经济事件——公布并批准未来十年的重大改革计划——而言不过是附带的次要问题,这项工作将在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进行。这些改革有望使中国引人注目的上升之路实现另一次的飞跃。
中国官员将公布中国由投资带动型中等收入国家过渡到创新与消费带动型高收入国家所需的时间,以及什么时候它将能够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1月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精心策划的对改革深思熟虑的研讨过程的高潮。从惯例看,三中全会绝非普通的大事件。在1978年举行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启动了市场经济改革,使中国走上了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从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1993年举行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中国领导人批准了市场与政府决策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从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增长时期。
现在,鉴于这届三中全会重点关注的是中国面临的下一个挑战——向高生产率、高附加值、立足消费者的经济模式调整,目的是要到2020年使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到2025年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拥有全球最大的大学毕业生供应量。如果获得成功,中国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到2025年,它可能会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成为高收入国家,并使中国13亿人口在争取实现习近平主席所说的"中国梦"的过程中,有约10亿人成为"小康"居民。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经济政策——一度只关注增长速度——现在将重点关注结构调整,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已经不可能沿袭高消耗、高投入的老旧模式。正如他说的那样,改革是"持久动力"。通过一场自我强加的革命,中国将"简政放权",市场能做的交给市场,从而向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更迈进了一步。
当然,在中国告别重点立足出口带动型增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解决结构的问题,如对劳动力流动性和私人信贷的限制。近年来,在第一波现代化的混潮下,中国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步伐令人震惊与瞩目。
35年来,中国出口带动型的增长——年均涨幅几乎达到10%——速度惊人,它使五亿中国人摆脱了贫困。但是正如世界银行在题为《2030年的中国》的报告中说的那样,劳动力人均生产率和人均收入依然远远低于美国,因此第二波现代化的老巢必须使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尽管国际社会感到担忧——最近既对资产负债表外债务又对西方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影响感到担忧,但是中国领导人认为可以克服困难。
但是妨碍长远成功的最大障碍也许是财富方面的悬殊差距,这个问题目前正在按照促进社会平等的要求加以解决。这是推动税收改革和完善福利待遇计划的驱动力。"群众路线"这个短语,而今越来越成为中国官方讲话涉及的主题,这场运动旨在鼓励共产党领导优先重点关注人民的需要。
鉴于中国城镇人口预计要增加三亿,中国人的抱负不断提升,中国知道,它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利用"第三次工业革命",从3D打印机和数字化设计到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基因,因此它投入研发的力量达到100万人,并计划再培养1亿大学毕业生。新的增长日程将需要这些人才,但是官也需要专注于创新、进取和社会改革——这些都是这届夏季沃斯论坛讨论的主题。
但是在一个日趋相互依存的世界中,同其他新兴(中国的情况应该是复兴)市场经济体一样,中国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一个致力于改革的新政府,而且还取决于一个不断扩大的世界经济。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