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洛温
发自雅典
希腊蒙受严重经济危机,中国在这里大举投资,中国游客也大幅度增加。BBC记者洛温最近在雅典和中远集团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采访,听听中国人怎么说、希腊人怎么看。
希腊南部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中国人来了。
轨道式起重机用复杂的绳子、滑轮系统从货船上卸下集装箱、装上大卡车。
这些设备都是中国国有的中远公司(Cosco)修建的。中远投资5亿欧元(4.26亿英镑)改造、经营这个码头。这是希腊获得的最大一笔外国投资,也给中国进入欧洲提供了重要立足点。
中远比港公司副总经理张安铭说,"到处都有商业机会。我们在这里找到了机会,迄今为止取得了成功。"
我问他,你是否觉得与中国相比、希腊更加需要中国?
张先生很"外交"地回答说,"希腊需要我们,我们也需要希腊。这是双赢互利的。"
"趁机捞一把"
但是,当然了,是债务累累的希腊好像正在哭着伸出求援之手。
希腊迫切希望获得投资。私有化进程远远落后于既定的时间表。原定目标是在2015年前募集到500亿欧元,由于延误,已经被调低到仅有110亿欧元。
西方大公司对社会不稳、债台高筑的希腊仍然忧心忡忡,所以,这个市场几乎全盘留给东方的新兴经济体来施展身手,而这些国家也非常希望以优惠的条件在欧盟占据一个落脚点。
希腊总理萨马拉斯(Antonis Samaras)在今年五月间率领大型商务代表团访问北京,中国表示对希腊的港口、机场、也许还包括国有铁路–都有兴趣。
雅典甚至启动一项新计划,投资房地产25万欧元以上即可获得居留权。一位中国人成了第一个受益者。
在中远的管理之下,码头集装箱的吞吐量确实翻了一番,但是,中远的政策–比如说禁止组建工会—非常严格。
比雷埃夫斯港的第二个码头仍然是希腊国营企业,码头工人工会的秘书长吉奥格斯·格格斯(Giorgos Gogos)希望他这里的局面不会改变。
他说,中国的策略是"就顾自己",趁"希腊经济疲软"的时机捞一把。
"天上不会掉馅饼,特别是中国公司、中国政府,不会白给别人送钱。"
格格斯还说,"中国就对帮助自己感兴趣。在比雷埃夫斯港的投资给中国带来的利益是积极的,但是对(希腊的)公共利益并非如此。"
格格斯接着说,"中远没有像原来承诺的那样创造就业机会。"
"肯定有帮助"
但是,和中国密切关系对双方都有帮助。尽管只相当于中国向希腊出口总额的20分之一,希腊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出口也在增加。
雅典饮料公司Frutop的出口部经理伊维·莫方尼迪(Evi Morfonidi)说,"我们在中国市场受到了欢迎,我相信其他公司也能和我们做得一样好。"
该公司出产的碳酸饮料Frutop去年对中国的出口销量翻了不止一番。位于雅典近郊的生产线上,瓶子消毒、装上果汁、糖和防腐剂,然后,许多贴上中文标签,等待发货。
莫方尼迪说,由于希腊经济危机、市场缩水,希腊公司在打开新市场方面有很好的机会。中国幅员辽阔,应该成为第一选择之一。
我问她,向中国出口能否帮助挽救希腊企业?她回答说,"肯定能!"
出了工厂,希腊和中国在另外一个领域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在历史名城雅典、美丽的爱琴群岛,中国游客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对希腊的支柱产业旅游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游客的数量仍然比不上西方游客,但是,在雅典的大使馆说,去年,21,000人从中国直接来到希腊,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25%。另外还有10万中国人将希腊包括进入欧洲游行程。
正午时分,太阳当头暴晒。在雅典卫城之下,我走近一群躲在阴凉地的中国游客。
导游张贺(音译)告诉我,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我们理解对方,所以才到这儿来旅游。"过去一两年,中国经济好转,所以我们可以到这儿来花点儿钱、帮助希腊经济。"
找条新出路
失业率之高创下历史记录,一些希腊人也在盯着中国、寻找在家门口难以寻觅的机会。
在雅典最大的语言学校之一斯奥特里(Siountri)语言学校,2005年,学汉语的人还非常少,只有五名学生,现在增加到100名,汉语成了该校第二大外语。
莫拉蒂斯(Alkis Mouratis)学完海运后加入了汉语班。他说,在希腊,也许今后两年之内都找不到工作。但是,学会了汉语,是一笔重要财富,"因为我们有了走出去、在国外找工作的路"。
另外一名学生贝尔希(Efi Belsi)则说,希腊越来越向东方靠拢,那里的经济局面比欧洲、甚至美国还要好。"谁不想有个好前途?所以人们才会盯住中国。"
希腊和中国同是文明古国,但是现在,希腊和中国却位于经济领域的两个极端。许多国家都在和中国拉关系,在投资、贸易和旅游领域,希腊仍然很难比得上其他一些国家。
不过,"欧洲病夫"难关重重,更加迫切地向"亚洲之虎"求援。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