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1日星期三

墙外楼: 闾丘露薇:中国人来了吗?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Eco-Friendly Mattresses

We're committed to presenting a line of sleep products that have a minimum impact on both your pocketbook and the environment. Visit us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闾丘露薇:中国人来了吗?
Aug 21st 2013, 01:29, by 墙外仙

中国学生被视为最有实力的,这个实力不是指学业,而是学费的支付能力。

老同学在波士顿做地产经纪,一见面就兴奋地抱怨自己太忙。大家坐下聊天没有几分钟,他电话就响了,原来是一个住在洛杉矶的中国人打电话询问一个九十万美元的房子卖出去了没有。

老同学现在专做华人生意,准确地说,是专做来自中国大陆的生意,因为就像那个从洛杉矶打电话过来的客户一样,他们大多不会说英文,所以会优先选择中国人经纪。我上一次见到老同学是六年前,虽然那个时候,美国的房地产算是处在上升期,但是对拿到MBA 学位不久刚开始做地产经纪的他来说,这行做起来很是吃力,毕竟买卖的客户是本地人居多,选择经纪的时候,他往往不是对方的首选。之后便遇到金融危机,有一段时间他甚至准备回中国算了,但是最终还是咬咬牙,在这个行业熬下去。

我笑他,现在终于熬出头了,都换新车了。他说换车是因为两年前开始出现从中国到美国来买房子的客户,他发现开着原本那辆小破车,陪这些客户去看一百多万美元的房子,看起来很奇怪,而且很多中国客户都很看重这些,所以才决定换换行头。

他说,这两年来波士顿读书的中国学生太多了,学校附近的租金上升很快,不少学生就干脆买房,波士顿的楼价因为来自中国的大量需求,正在快速上升。

我并不觉得奇怪,其实之前香港已经经历过,现在还在经历着同样的情形。那些无论是投资房地产还是置业的,买房子一来解决孩子居住问题,二来也算是一笔投资。从香港到波士顿,楼价上升的背后都有着同样的原因:来自中国大陆的需求。

纽约也是一样。朋友在那里感叹,所幸买得早,短短一年,他在曼哈顿为女儿买的公寓,已经上涨了百分之二十。

在从香港到纽约的航班上,正好在播放一个"Bloomberg"(彭博)关于纽约房地产的专题报道,跟踪采访了纽约一名专门做豪宅的地产经纪。这名经纪感叹,自己刚刚出手的两套位于中央公园附近的公寓,都是卖给了两个中国家庭,他们都是拿来给在纽约上学的孩子当宿舍的,三四百万美元的楼价全部都是现金交易。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中国人炫耀自己的一种方式,其实这倒未必准确,因为没有信用记录的人是没有办法在美国的银行申请到贷款的,所以支付现金成为这些中国买家的唯一选择,当然,他们也是地产经纪们和卖家的最爱。

这名地产经纪感叹:"这些中国人都是超级富的。"不过这位经纪有点少见多怪。去年,香港媒体报道了一个用上亿港元购买了一个住宅单位的内地买家,这名买家很认真地对记者说,在家乡惠州,自己算不上有钱。

纽约中央公园多了三四个说中国话的街头画家,第五大道上的每一间商铺,都可以遇到中国顾客,就连店铺里面的售货员都多了不少中国面孔。当然,巴黎那些名牌店里早就特别增加了会说中文的售货员,香港的名店里如果顾客不说普通话,店员们都懒得搭理。显然这些商店的经营者有了这样的共识:来自中国大陆的顾客,需要好好招呼,因为现在,他们才是最有购买力的人。

听朋友讲述她最近去加州的见闻。当地的月子中心虽然是二十年前台湾人的发明,但现在早就是大陆人的天下了。

经营的人本身就是非法在美国生孩子的孕妇,她们生完孩子,就开始用二胎的理由申请政治庇护,在等待期间,把自己租住的房子做成月子中心,来赚点同胞的钱,尽管是非法,但是生意还是不错。

她逛当地的购物中心时,发现不是中国孕妇就是推着几个月大的婴儿的中国妈妈,让她开始不知自己身处何处。

身在美国的朋友开始抱怨,回中国探亲的成本开始增加了,因为来回机票在过去这两年涨了很多。尤其是暑假,机票价格居高不下,从几年前的一千美元涨到现在的二千多美元,这还是提前至少半年预订的价格。如果是一家四口的话,光是机票就要花上差不多一万美元,回乡都变成了奢侈品。

机票上升,自然因为需求增加,暑假正是父母们送孩子或者学校组织到美国参加各种夏令营的时候。我去美国的一所常春藤大学看望朋友,在校园中走了一圈,遇到最多的居然是带着孩子的中国家长。朋友感叹,现在美国大学都很穷,经费紧张,所以国际生成了收入的重要来源,而在国际生里面,中国学生被视为最有实力的,这个实力不是指学业,而是学费的支付能力。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