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国企业虚构黄金交易融资近千亿人民币 Jun 27th 2014, 00:38, by 墙外仙 中国国家审计机构称,一些中国企业自2012年以来利用虚构的黄金交易,获得逾940亿元人民币贷款。 涉及25家黄金加工企业的这起欺诈,是在国家审计署(National Audit Office)本周提交全国人大的年度报告中曝光的,进一步引发了关于中国大宗商品市场诚信问题的担忧。 本月,中国有关部门在华东港口城市青岛展开一项调查,此前一家金属企业被指用同一批铜和铝库存重复质押,以骗取贷款。其它大宗商品,包括大豆、铁矿石和橡胶,也经常被用于同国内和外资银行达成融资交易,以规避国内偏紧的信贷条件。 国家审计署在其网站上称,黄金骗局给参与企业带来了共计逾9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审计人员称,这些公司利用此类贷款,获利于离岸和在岸利率的差异,以及人民币的升值。 虚构交易的证据是在对黄金加工企业(如珠宝公司)进行抽查时发现的。报告覆盖从2012年起的一段时期,但没有说明截止日期,也没有对25家违规企业点名。从报告内容看不出此类黄金交易是如何虚构的。 一段时间以来,分析师们一直怀疑大量黄金在中国被用来获得融资。今年4月,黄金行业营销机构——总部位于伦敦的世界黄金协会(World Gold Council,简称WGC)称,进口的黄金被用来"筹集低成本资金,用于商业投资和投机",这是中国影子银行业整体增长的一部分。 为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提供数据的咨询机构——贵金属见解(Precious Metals Insights)表示,截止2014年初,中国企业可能已经在融资交易中锁定了1000吨黄金,名义价值相当于420亿美元。报告称,这些黄金大部分是 2011年起买入的,在时间上与国家审计署的调查有所重叠。 在套利交易中使用黄金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实物黄金的需求不像此前所认为的那样强烈。去年,中国首次超越印度,成为最大黄金消费国。主要受西方投资者需求支配的金价,似乎未受这一消息的影响,昨日微跌0.1%,报每金衡盎司1317美元。 国家审计署的报告还揭露了与中国棉花、煤炭和玉米储备相关的问题。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China Grain Reserves Corp)进口的玉米中,大约70%玉米的杂质含量超过3%的上限。在12个应急煤炭储备点,2011年、2012年月均库存量达不到当期储备任务,最大 缺口为30%。 相关日志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