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与中国的跨国境物流网出现断裂的风险。围绕南海石油钻探而出现的中越尖锐对立已过去1个多月,中越关系仍持续紧张。想定可能出现国境和港口被封锁等事态,日本富士施乐等进驻越南的企业已开始寻找新的零部件采购地。中越对立不仅是政治问题,在两国开展业务企业也开始受到影响。
在位于越南北部谅山省的中越过境贸易关口Huu Nghi国境关口,5月底这里载着集装箱的卡车来来往往,带起阵阵尘土。其中有一半的卡车都是中国牌照。该关口每天的来往车辆有100~150辆,不过在中越纠纷走向表面化之后来往的卡车数量并未发生变化。
虽然有人担心卡车跨越过境时的通关检查会变严,不过实际上物流业人士表示"还和以前一样"。但是,跨境旅游者出现减少,出入国管理局看不到几个人影。一位在国境前面的市场上销售中国杂货的女性(42岁)说:"从中国来的货开始减少"。中越对立似乎已经开始对旅游和生活物资的流通产生影响。
"必须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必须考虑在少了中国的情况下也能生产产品",富士施乐负责越南业务的专务执行董事藤原仁这样说。该公司去年11月在越南北部的海防市投资90亿日元建立了打印机工厂。2015年该工厂将成为年产能达200万台的最大生产基地,但是橡胶制油墨滚子等30%的零部件都是通过陆路从中国进口的。
如果这些核心零部件无法从中国采购,工厂有时将被迫停产。藤原指出"如果纠纷表面化后再应对就晚了",富士施乐已开始考虑多种应对对策。包括将中国产零部件改为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采购等,将于近期汇总应对对策。
生产数码相机零部件等产品的日本帝国通信工业在越南工厂组装的零部件是从广东省深圳市的数码相机厂商通过车辆和船舶运来的。不过,如果中越间的国境和港口被封闭,"就只能通过飞机运输"(越南当地法人)。
从5月开始,越南的日系物流公司接到的调整零部件等产品采购地的咨询急剧增多。不过这些产品在越南当地很难采购到,产业集散地泰国也受军事政变影响政局动荡。而使用飞机运输运费成本较高,因此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
从中国向越南运输零部件和材料的物流网日趋壮大的原因是越南的产业结构脆弱,未能培育出供应零部件和材料的厂商。为了回避中国的人工费上涨、罢工和反日游行等"中国风险",日系企业等正加速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越南。但是,零部件和材料厂商却未能跟上步伐。
结果是,即使将最终产品的组装转移到越南,零部件和材料的生产仍留在中国,然后向越南供应。中国对越南的出口额在过去10年膨胀至近9倍,大部分都是零部件供应。在越南的纤维和纺织领域,纱线和布料的70%依赖从中国进口。熟悉中越分工的日本福井县立大学的池部亮准教授指出"无法完全回避中国风险"。
企业关注的是中国政府的动态。对中国来说越南是其赚取巨额贸易顺差的顾客。有乐观的观点认为"当前停止进出口的可能性很小"(日资厂商)。
不过,中国政府已宣布暂停部分与越南的交流活动。已经有4千多名在越南工作的中国人回国。中国可能进一步实施经济制裁。
中越的"物流危机"正迫使日本企业调整"中国+1"战略……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