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日星期六

墙外楼: 网易:京城天价学区房真相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Advance your career

Columbia College offers 100% online MBA degrees, allowing you to earn your degree on your time. Get a promotion at work with an MBA.
From our sponsors
网易:京城天价学区房真相
May 3rd 2014, 06:19, by 墙外仙

学区房:天价背后的理性

中国人应该是最能够理解学区房的种族,我们一辈辈从小就读过"孟母三迁"的故事。

如今,北京有的学区房蹿到了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可谓直上云霄。即便如此,学区房的存在依然有合理性,不应该被弥漫的仇富心态加以抹黑与妖魔化。

一位家长的比喻很接地气:春节买回家的票,有权力的批条,没权力的找票贩子,学区房就像是飞机票——贵,但是保险。
学区房持续热销,是家长们对游戏规则的尊重。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愿景十分美好,但小朋友一天天长大,在愿景实现之前,"好学校"当然还是供不应求的。哪个孩子进哪个学校,是让权力说话,还是让财富说话?很多时候,我们找不到最好的办法,所以只能选择此时此地最不坏的办法。

京城天价学区房真相

第一次听说北京的实验二小,是在几年前,跟朋友去考察新华社一带的文物保护区。沿着鲁迅中学往西,走过一处灰瓦红门的老北京四合院,门口两尊石狮,朋友指指里面,略带神秘地说:"这就是实验二小,很多中央领导的子女都在里面上过学,校长是全国小学里唯一的国务院参事。"

再次听说实验二小,是最近媒体曝出其片内学区房高达30万一平方米。人们惊呼:"过去是'拼爹',现在是'拼房'!"

不独北京,南京、西安、郑州、天津、长春等地的学区房价也在迅速升温。在这轮"金钱比拼"和市民迁徙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教育部连发两道"就近入学"通知,要求北京等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在2015年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政策,以及北京已经在推行的 "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即选择哪所小学,将来就要上本校的初中,原则上不许择校流动。

"天价房"真相

此次处于漩涡中心的"北京最牛小学"实验二小,百年前曾是著名的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还记得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吗?)创建的一所附属小学。早在民国时期,实验二小就已经成为老北平小学中教学条件最好、师资力量最强的小学之一。

前段时间热播的韩剧《继承者们》,有一幕是帝国高中的学生纷纷有豪车接送,其实这一幕,早在50多年前就已经在实验二小实现了。1957年在那里入学的新华社子弟叶维丽在《红色大院的女儿们》一书中写道:"我感觉中国社会有等级,是从实验二小开始的。实验二小集中了一些社会上层的子女。刘少奇的子女,其他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子女,不少都在实验二小。我们年级就有一个国家副主席,一个人大副委员长和两个副总理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对家长的地位和级别很敏感。在三四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男生特别爱谈论汽车。他们特清楚什么级别的人坐什么车,我从他们那儿听来的有吉斯车、吉姆车,还有华沙和伏尔加什么的。我们学校开家长会,有点像开中央工作会议,很多家长是中央各个部门的首长,互相寒暄,有的家长还把警卫员带来了,前呼后拥的,校门外小汽车停了一长串。而我爸爸就是自己走路从新华社来,我真希望他也能坐车来。"

在叶维丽看来,实验二小在小学里是当仁不让的"宝塔尖"。但就是这样一所名校,从网上流传的划片范围来看,仅包括西单手帕胡同、察院胡同、文华胡同、文昌胡同、复内大街2-60号、佟麟阁路1-37号。

而一位正在考察学区房的刘女士告诉记者,这份名单包含的范围并不准确。

"我咨询了一家中介,对方告诉我,现在实际上属于片内,还能出房子的,只剩下文华和文昌两个胡同,公房多,私产少,所以房源并不多,有点'一平难求'的意思。"

这些房子大多为大杂院内的私产平房,按间出售。刘女士看上的一间房,位于文昌胡同,可以落户上学,仅有15平方米,总价350万,单价超过了23万,而且价格往下谈的空间很小。换而言之,如果仅从上学名额来看,拿下实验二小的成本至少在270万-350万之间。

而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新纪元家园,去年这个时候,每平方米的均价还在7万,现在已经涨到了8万以上。记者有位朋友8年前为儿子买了一套174平方米的,花了153万。如果改在今天,这个成本最低是1392万。当然这属于个案,绝大多数家长选择的多为五六十平方米,总价在400万以上的小两居或者更便宜的一居。

相比较之下,单价30万的"天价学区房"不过是一个吸引眼球的炒作。如果不考虑居住,实验二小学区房的总价并不惊人,相反在北京学区房"价格地图"中,还略占低价优势。

如果不考虑实验二小,而是相距不到800米的奋斗小学,学区房的单价则能减少一半。

有位在互联网公司上班的"远虑妈"告诉记者,她在要小孩之前,就开始关注学区房了。"反正早晚都要经历,不如早一点行动。结婚之前我在中关村买的房,当时觉得学区房比较旧,就买了一套新房。但新房只能上中关村四小,重点小学肯定没希望。所以我在还没要小孩的时候,就开始看中关村一、二、三小的房子,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没成,3年前改在西城买了奋斗小学的学区房。就在奋斗小学门口,特别近,也特别小,只有13平方米的一间平房,当时是10万元一平方米。前两天我看了一下,到现在总价涨了30万左右。"

"远虑妈"是从小就在实验二小附近上学的西城人,当时除了奋斗小学,还同时看了实验二小、黄城根等几所小学的学区房。最终确定奋斗小学,一是因为"西城教育局的同学说奋斗小学还不错",另一个就是房源太少。"基本上出了一套房子,很快就被抢掉了。所以我当时看了好几所学校的学区房,哪个先出就先买哪个。"

在北京,学区房普遍比非学区房单价要贵1万-2万。为了实现"总量可控",家长们往往不得不以牺牲居住条件为代价,面积小、老旧破、户型差的学区房成为首选。

"住惯了大房子,看见旧房子的楼道就受不了。"一位家长抱怨说。

购买私产平房的家长,多数不会在那里居住,而是另外在附近租房。"这种出租的老房子,家具都是房东在二手市场淘的,设施凑合能用。我们也就是忍,好在不是无限期的,六年时间忍一忍也就过去了。"有位卖掉媒体村108平方米的大房子,转战二环内的家长说。

但也真有家长倾其所有为孩子买了"黄金屋"后,只能住在里面。

这种房子堪称真正意义上的"蜗居",而且是"裸居"。有位家长反馈他们们街坊家里两个孩子,家里一直住着一套三居室,老大明年就要上一年级了,家人把这三居室卖了,因为是小产权的,只卖了120万,在西城二环里买了一个10平方米的小平房。住惯了大三居楼房,再去住一间单独的小平房,公共厕所、露天厨房,又没集中供暖,还要全家挤在一起睡觉,这是一夜回到了改革开放前。但据说这位街坊想着孩子马上就能在西城划片上小学了,说话间都流露着高兴。问及四个人能住得下吗,他们发挥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还有七八平方米的自建,相当于又多了一间;平房是尖顶的,准备把中间的隔层打掉做成复式,跟小阁楼似的,能睡觉,也能放点东西……

还有位原本在中关村一家知名科技公司上班的母亲,8年前一家三口从从北五环外一套精装修的大房子,搬到市区内一间不到13平方米的"蜗居",那时候这间房的总价才20万。她连原来的工作都辞了,在街道居委会找了份工作。

一步差,步步差

家长为什么宁可走hard模式,也要"死磕"学区房?

在家长心目中,北京教育资源优质程度与难进程度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丰台区,其中西城、东城、海淀乃是重中之重。《中国式离婚》里有句台词,反映了不少家长的心声:"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

有位已经工作的小伙子现身说法: "我考上大学可以说是从小钱堆出来的。小学择校6千,初中2万,高中3万8,好歹进了985大学。 如果不是我妈妈不顾旁人非议,硬是负担了比同院孩子一倍多的开销供我上学,我可能还走不到这一天。我小学的时候,智力和院子里的孩子一样(我们院几个孩子一个班),考试并没有很出类拔萃。我妈妈掏钱让我去了重点初中,后来中考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考了省重点高中,再后来高考我考上了比其他孩子好很多的学校。一步差,步步差。"

由于僧多粥少,记者去年在报道中便说过,幼升小、小升初早已变成一场集金钱、权势、信息、时间、效率、耐心、教育理念、各种社会关系为一体的"超限战"。如果想上个好点的小学,还不在片区内,做家长的就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批条子、走共建、上坑班、跑裸考、买学区房,哪条路都鲜花与陷阱并存。如果家长在幼升小的时候"偷懒",小升初的时候,想要跨区报考好初中,还需来一场难度更高的"择校大战"。

"很多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实验二小有能递条子的机会,我肯定选择这个。但现在孩子太多,其他的方式都有点不太靠谱。买比较靠谱的学区房,至少是一个最后的保障,今后也是一种投资。""远虑妈"告诉记者。

儿子刚出生,就为他在西三旗买了一套学区房的星宇爸爸则说:"这是一个提着猪头能不能找到庙门的问题。花钱找关系、交择校费,这里面的猫腻很多,非常黑。而且不到最后一刻,你都得不到任何确切的消息,别人家的孩子都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了,你还在焦虑。像我们这样没有过硬关系的家长,不想被骗,想省点心,还不如买学区房。"

有人笑言:"这事就像买春节回家的票。托关系就像是找票贩子买火车票,不到最后拿不到,也许最后也拿不到。学区房就像是飞机票,贵,但是保险点。"

而"就近入学"、"九年一贯制",则是强化了这种心理。以后跨区就读会越来越难,选择一所什么小学就决定了孩子将来上什么初中,有部分原本想等到初中再折腾的家长,提前进入备战期。

"买学区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孩子上学方便。" 星宇爸爸说,"从原来的大房子,搬到现在只有50多平方米的小两居,一开始确实存在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是这位父亲认为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反而是一个提高:"住在学校附近的好处真是不能言表,不用6点钟起床送孩子、当公司劳模,不用把大量的时候都堵在接孩子的路上。我每天能多睡半个小时,孩子能多睡近一个小时,将来孩子大一些,还可以自己上学,没有接送的烦恼。总体来说我觉得值,就近入学这个口号本身是对的。"

教育落差

在家长"血拼"的背后,表面上看有中国人太多的客观事实。

"为什么所谓学区房炒到天价,为什么我们养一个孩子就累得精疲力竭,得工作日陪着做作业到10点,周末两天陪着参加兴趣班连轴转?就是被这类'先知先觉'的early birds搞的!中国人信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看似是勤奋的美德,实则是无穷无尽的精明算计。"有人在网上怒斥。

美国商务社交网站LinkedIn的高级分析师王益说:"在国内,人多资源少。几百年来中国的文化就强调竞争,流传下来的口号也很多,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什么要做"人上人"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多吃多占吧。当代的中国孩子也是从小就被迫和邻居家孩子比成绩。在美国,地多人少。在资源竞争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西方的教育也相对宽松。"

然而中国家长的"望子成龙",也是被现实反复教育的结果。有人评论说:"失疯的学区房价,让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未施行先失败。政策匆匆敌不过需求重重,教育公平源于资源公平,只要学校间'教育落差'存在,就无法阻挡舍近求远的脚步。从哪改起,教育部门岂能装糊涂?"

中国教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教育投入不足。

曾有联合国教育官员说,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如贫困的乌干达"。经济学家厉以宁在多年前,和一些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到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于是从那时起,提出来一个要到2000年达到4%的"及格线"。没想到从1993年一直到2012年,没有一年实现过4%,直到2012年才刚好达标。

在投入不足的大前提下,教育资源向权贵倾斜,更加剧了这一不平衡,"拼爹"的说法不胫而走。

"实验二小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共建生。共建单位包括各部委、新华社、中国银行等。"上文中的刘女士告诉记者。

所谓"共建", 是指中央各部委机关单位、大型央企等往往都和很多"牛校"之间存在共建合作关系,那些"牛校"提供一定的招生名额,而共建单位则会用各种不同的利益作为交换。

早在1997年,外交部就开始与北京二中共建。2007年4月,时任外交部部长的李肇星就曾在外交部与北京二中联合举办的"共建杯"乒乓球比赛中称,"感谢二中多年来为外交部员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做出的贡献"。2013年11月1日上午,外交部副部长宋涛访问北京二中,也对二中多年来给予外交部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培养表示了感谢。

在北京二中的官方网站中,一篇2007年的文章这样写道: "在二中和外交部十年的友好合作中,从二中毕业的外交部子弟多达千余人,为外交官解决了后顾之忧;二中的发展也得到了外交部多方面的有力支持与帮助。"

此前还有媒体报道,包括外交部、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内的6个部委、近10个大公司参与史家胡同小学的共建。 据清华园教育集团副总闻风透露,共建还分大共建和小共建。强势单位走的是大共建,入学没有名额限制,小共建则是弱势单位,名额少,还需要通过考试来筛选。近些年"共建"正成为一条"绿色通道",条子生、关系生纷纷"借用"。 他认为这里面水太深,根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美国模式vs日本模式

在推行"就近入学"的同时,4月18日,北京教委取消了以往体现特权入学的共建生指标。但在多年研究教育改革的专家们看来,取消共建只能起到部分抑制特权的作用,只有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均衡化了,取消重点评比,让教师们流动起来,家长们才不会想择校,日本模式被认为是学习的样板。

郎咸平曾撰文指出,中国的教育模式,实则集合了美国"拼爹模式"和日本"公平模式"的两大缺点并发扬光大。在美国,人人都能享受免费教育,但如果想获得最好的教育,必须上价格昂贵的私立学校。日本推行的则是绝对公平的教育制度,包括两个政策,一为硬件标准化,二是师资标准化。小学、初中基础教育的老师必须轮岗,每六年从一个区转到另外一个区,甚至还要到农村去,相应在老师中薪水也是最高的,并纳入公务员体系。

而我国,学习日本,也用国家财政补贴各个学校,但核心的两个标准化没有实现,看似公平,实际难以避免"教育落差"。同时又学习美国,拿着国家财政的钱,去补贴重点学校。但在美国,私立学校运营资金大部分靠募捐。

北京部分区县正在试点将自己的"教育大饼"摊得更匀。

今年实验二小一口气收编了涭水河小学、长安小学、广外一小、白云路小学等六所西城的普通小学。这些小学变成了实验二小的不同校区、不同年级部,这些校园里的孩子与二小本部的孩子混编班级,享受着一样的教育。

"我想买的那间私产平房,业主原来最高报到390万,正因为看了这条新闻,担心实验二小的学区房将来价格下跌,才下调到350万。"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实验二小的学区房价比最疯狂的时候有所收敛,但被收编的六所普小的学区房,现在却成为房地产中介热推的房源,她认为这些地方的房价会应声而涨。

此前东城区、海淀区已经陆续有10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出台,大都是名中学搭配普通小学。尽管学区范围还未公布,这些小学附近的学区房价却开始涨价。

教育均衡化步伐滞后,入学政策变来变去,折腾家长,也折腾孩子。有位家长无奈道:"这几年来教改'紧箍咒'是这么念的:素质教育取消小升初考试,导致各种坑班、艺术班大行其道,学区房涨;信息采集取消跨区,导致学区房暴涨;强弱联合鼓励直升,导致北京的海淀、西城、东城全变学区,普通小学学区房暴涨。"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