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歌手陈升"封杀大陆市场,陆客别再来台湾"的言论引发不少争议。虽然其看法有相当的不理智成分,但"宁可牺牲经济,也要反对服贸"确实是代表了部分台湾人的想法。而这种现象,值得探究。
陈升的言论表面上是反大陆,但实际上却体现了台湾本身的问题
陈升的"反服贸"的表态无疑带有相当的不理性成分,以及对大陆人的偏见
审视陈升此番引起舆论争议的言论:比如"封杀大陆市场"、"我可以再贫穷一点","台湾过去最有钱的时代,可能是不正常的时代,现在也许是正常的,台湾已经比世界上一半的人过得好","我最不喜欢的三个字就是拼经济,应该是要拼活着,用现有的姿态去制造台湾人最爱过的生活,这个办法,不是只有拼经济而已。"不难发现,其中有相当多观点十分主观,也禁不住细致的分析。
他的这番言论里,充斥着不少以己度人的推测,并且是在自己早已"财务自由"且高品质生活无忧的情况下认为经济并没有那么重要。然而台湾民众的实际情况并不如他所想的如意,台湾的总体失业率是4%,30岁以下人口的失业率高达9%。而如果以购买力衡量,台湾人近几年的薪资增长不到5%,远低于大陆和香港20%和10%以上的增长。而事实上,这正是台湾当局力推服贸拼经济的原动力。
除了主观判断的不准确,另一方面,陈升的言论里的确也存在对大陆人的偏见:包括强调"这样我还能呼吸吗?我干嘛要看你脸色!"、"陆客真的不要再来了",以及半开玩笑的"我有很多大陆朋友,我也很喜欢他们,但我常跟他们讲,等你们上厕所会关门的时候,我再跟你谈统一"。虽然在目前大陆发展各地并不均衡,部分民众素质有待提高的现状下,这些话有一定道理,但不加区分的"攻击",无疑也体现出了陈升对大陆人"非理性的讨厌"。
但陈升的言论其实代表了一部分台湾民众,特别是台湾年轻人的想法
以经济发展等宏观因素分析陈升的反服贸言论可以发现很多漏洞,但这种言论并非毫无道理,诸如"能否让我们日子过得不紧张"这些有点"小清新"的看法更多的聚焦"幸福"和"减少生活压力"的维度。而这个维度,正暗合了部分台湾民众"反对大资本,反对全球化",希望维护台湾现有生活方式的想法。说白了,有一类台湾人"反服贸"的想法就是宁愿自己少赚点钱,也不想让现有的生活状态改变。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也给出了他的分析,在他看来,2000年左右,大陆经济掘起,而台湾经济在高速发展几十年后开始陷入瓶颈,停滞不前。不过,对于一部分台湾民众来说,这种相对的停止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台湾人收入水准也到了一定的程度,经济发展放缓,反而开始会去关心周遭身边的事;也就是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台湾年轻人转而追求身边的小情小调。在台湾甚至常常听到一种论调,认为台湾很多年轻人都安于现状,不肯拓展自己的境界,目标志向不大。也有不少人因此认为台湾的风格就是"小清新"。
而陈升作为歌手,还被不少人奉为"小清新"的祖师,他甚至还有一张名为《我的小清新》的专辑。这么看来,陈升的想法能够代表台湾的一些人并且将看上去有点"小清新"的理由当做反服贸的依据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台湾社会,陈升的"后物质主义"言论也存在不小的争议
有相对充裕物质台湾社会已进入"后物质主义","小清新"甚至已成台湾"标签"
最近几年,包括大陆、香港和台湾人自己,几乎都有一种"共识":台湾是个适合生活的地方,充满了各色咖啡馆和小店,台湾青年很"小清新",乐于追求"小生活"和"小情调"。
虽然台湾人可能并不喜欢这种将他们的生活方式简单的标签化为"小清新"做法,但在不少外人看来,这的确是台湾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比如在大陆作家陈丹青和韩寒笔下的台湾都是"温良恭俭让",有种纯净的气质。再比如,诸如陈升、刘若英、张悬和苏打绿这样的台湾歌手,也常常会被贴上"小清新"的标签,他们也会有意无意的彰显自己这样的"小清新"气质。
而对于很多旅游者来说谈起台北,多会想到著名的永康街商圈。那里有很多的咖啡馆、书店、牛肉面店,有优美的街道、宁静的公园,附近还有著名的师大夜市。那里已经成为全世界游客到访台湾必去"朝圣"的地方,满足了无数心怀创业梦想的台湾大学毕业生。而这个商圈,即便在全球资本的冲击下,也没有变成名牌店和国际连锁店的集散地。
对于这部分人,不愿为台湾整体经济成长牺牲现有的生活方式是正常的
实际上,在台湾作家张铁志看来,台湾的这种"小清新"气质是高速经济增长后的一个价值转向。在今天物质生活相对充裕的台湾社会,越来越多的台湾人属于美国政治学者Ronald Inglehart于1970年代所提出的"后物质主义"(post-materialist )价值观。所谓"物质主义"(materialism)是个人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为最高优先,而"后物质主义"则是个人更重视自主性、自我表达和非物质的价值满足。"后物质主义"还有与之相关的一套度量方式,即拥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更加偏好于保持低通胀并且保持现有社会秩序。中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廖坤荣也认同这样的观点。而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全球价值观变迁前景》一书认为:在这样的社会,由工业化发达国家所创造的经济力量会逐渐转变面向大众的价值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对经济保障的强调会逐渐减弱,而归属、自我尊重和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会变得愈益重要。
当然,这些特点在美国、日本和欧洲也能找到对应的影子,虽然美欧作为全球化的主导者而因全球化获益颇丰,但本国仍然有相当的民众反对全球化。特别是日本,由于经济的持续低迷,可以说,日本的年轻一代已经习惯了"零增长"的社会状态,并乐在其中。甚至不少日本年轻人都会质疑:"为什么要增长,为什么要成功?"
如上这些特点也与今天的台湾社会所匹配。在这些人看来,服贸虽然能带来不少好处,但也会改变现在的利益分配,可能造成穷者越穷,富者越富的更大不公。还可能带来对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而这些都让台湾民众抗拒。不只台湾,大陆和香港一部分民众也开始逐渐进入了这种"后物质主义"阶段,再加之全球化强竞争的背景,部分香港人和大陆人也开始向往"小清新"的生活。比如不少香港人也希望生活能更加恬淡,而大陆人则在反思"过劳"这些状况。这也使得陈升有些"小清新"的反服贸言论也在大陆和香港的部分人脑海中产生了共鸣。
不过,面对台湾年轻人这种"小清新"的生活观,在台湾内部的认识也是割裂的
虽然"小清新"式的生活观可以算是台湾的特色,但同时台湾社会经济发展不如意,失业率高企也是现实。而这也就使得在台湾,面对陈升这种"要生活,不要拼经济"的观点也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一方面,这些台湾年轻人的父辈,那一代伴随着台湾经济发展成长,流血流汗去赚钱的人。他们之中就有不少人看不起现在年轻人的小情小调,认为年轻人毫无上进心。这种论调在2009年底曾达到了一次高峰,当时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在一次活动中说:台湾很多年轻人以开咖啡店为满足,没有大的志向。而这次讲话,在当年也引爆了"台湾年轻人应该有什么志向"的热烈讨论。
另一方面,即便对这一辈年轻人,对待这种观点的看法也是割裂的,他们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原始恬静的生活,也有很多年轻人将服贸当做了机会,还有艺人诸如唐志中、何嘉文也站出来发生,对"反服贸"发表了异议。更有人质问陈升:"你可以不拼经济,但何必阻止别人拼经济?"
进一步说,还有人认为(比如国民党前立委员邱毅),从利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台湾这种"后物质主义"的确对立于全球化。虽然台湾的经济相对富足,但长远看,经济停滞还是会因为比较和"相对剥夺感"而让台湾民众在今后产生"不幸福"的感觉。而到时再反过来追赶,则有可能悔之晚矣。
最后,一些大陆民众的激烈反应也部分源于对这种生活观的不解
因发展阶段不同,相对台湾的后"物质主义",大陆更加"物质主义",两者间自然有隔阂
台湾和大陆虽然语言相通,但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现状也千差万别。台湾的《远见》杂志曾与台湾104人力银行、Oracle Added Value北京艾德惠研市场调查公司,在两岸同步进行了一项年轻人竞争力的调查。根据调查,在人生目标和追求的梦想上两岸年轻就有很大不同。台湾年轻人的人生梦想及目标第1名是"自由自在"(42.2%),比大陆的34.1%高出8.1个百分点。对成功的定义,两岸年轻人也不尽相同。台湾认为成功是"实践自己的兴趣",达36.2%,比大陆高出近10个百分点,其次为"拥有专业技能"及"高薪"。而大陆则在"实践自己的兴趣"、"拥有专业技能"及"高薪"三项平分秋色。
根据《纽约时报》对一名大陆去台湾留学生的采访可以直观的看到这些不同。在22岁的薄籁(国立中兴大学的海洋生物学研究生)看来:"在大陆,我们都不甘人后,"他说。"大陆拥有较少的教育资源,人口庞大而机会有限,所以竞争非常激烈。"在台湾,他说,"生活的节奏更慢。人们拥有医疗保险和经济上的富足。所以他们可以环顾四周,考虑更多的可能。"
部分大陆人"强国人"心态和台湾人在大陆崛起后心理落差间的矛盾,也使事态火上浇油
部分大陆人"强国人"的心理对事态的恶化也难辞其咎。这种心态使得不少大陆人认为:如果台湾接受了服贸协议,大陆将对台湾经济输血,大陆就成了"恩主";而如果台湾不接受服贸协议,他们就认为这是一种"不领情"。
另一方面,台湾人则因大陆崛起而产生了不少心理落差。比如,在前述调查中,当被问到"两岸年轻人谁比较有信心跟其他国家的年轻人竞争?"时,台湾年轻人明显居于下风。高达78.1%的大陆年轻人表示有信心,其中逾三成"很有信心"。而台湾仅47.4%有信心,非常有信心的仅6.3%,差距甚大。
两者此消彼长,就使得不少事情变得不再那么理所当然。诸如之前着力推动大陆发展的台湾年轻人也可能因心态的变化,反而变得反对服贸。再加之部分大陆人的"强势"态度的火上浇油,就可能进一步转为更极端的负面情绪。
此外,由于传播和等等原因,双方的言论夹杂的民族主义甚至"排外"情绪也被放大,这也进一步更加剧了这种隔阂。
结语
从宏观和长远发展来看,陈升的言论、以及反对服贸反对交流的态度确实不利于台湾整体的经济发展。但对于部分台湾人,特别是台湾年轻人来说,这种"不拼经济要幸福",抗拒引入竞争增加压力,甚至有些"小清新"的看法也能引起一定的共鸣。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