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物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铁物)披露的财报,暴露钢贸托盘导致的数十亿巨亏。这家筹备多年拟上市募资60亿的央企,现深陷多场钢贸纠纷,已于3月11日主动撤下了A股IPO的申请。
据中国铁物的2013年年报,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利润总额亏73.45亿元,净利润亏损76.51亿元。截至2013年底,该公司总资产为743.18亿元,总负债为722.34亿元,负债率高达97.2%。
据监管机构内部口径,2013年底,全国钢贸敞口约1.5万亿,此类风险并未完全暴露,全靠已巨亏的国企掩盖(见《新世纪》周刊2014年第6期报道"钢贸黑洞塌陷")。而业内人士估计,实际的钢贸贷款还不止这些。2013年,63家最大钢铁企业约3万亿元的银行债务中,有多少深陷钢贸黑洞难以自拔?
"2012年下半年以来,部分钢贸企业不能及时履行合同及信用违约,使集团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形成了一些纠纷和诉讼情况。"中国铁物在年报中表示,2013年,宏观经济环境未改善,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相关风险进一步延伸至钢铁生产及煤炭贸易企业。
中国铁物指出,截至2013年末,在考虑没收保证金之后,因钢贸纠纷及诉讼等"风险事件"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及存货灭失损失共计61.08亿元。
其中,截至2013年末,中国铁物因诉讼或纠纷影响的坏账准备金、存货计提分别为50.49亿元、5.96亿元,共近56.5亿元。2012年,坏账准备金及存货跌价准备金分别为6.47亿元、4350万元。
这正是国企帮钢贸商做托盘业务,卷入坏账黑洞的典型案例。所谓托盘业务,是指国企先帮贸易商支付货款,货材放在第三方仓库;一段时间后,贸易商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拿回货权。但后来由于虚假仓单、重复质押等问题,演变为"一货多嫁"甚至"空仓计",国企货财两失,资不抵债。
从2012年开始,上海钢贸融资风险爆发,中国铁物旗下多家子公司"抢货"以自保,甚至发生子公司状告子公司的现象。业内人士指出,中国铁物近年来业务激进,子公司为求业绩,造成货权失控。2012年8月,中国铁物旗下公司"监守自盗",引发一场涉资5亿的风险事件。中国铁物宝杨路库等多家仓储公司,与多家钢贸商联手,虚开仓单进行重复质押,包括多家银行及中国铁物上海、中国铁物哈尔滨物流公司等托盘国企。
多位分析师指出,在钢铁领域,由于央企背景和专业供应链市场,中国铁物一度被认为拥有最安全的仓库。前述"监守自盗"事件的发生,暴露出该公司混乱的管理机制,也为IPO蒙上了阴影。2012年11月,中国铁物从拟募资148亿缩至60亿元。
中国铁物在2012年经营工作会议上披露,截至2012年末,中国铁物累计亏损接近10亿,其中上海公司亏损接近5亿。之后,中国铁物专门成立了华东风险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该工作组常驻上海,主要负责处理货权纠纷。
2013年8月底,中铁物资更换高管。林万里提名为中国铁物党委书记,申兆军提名为中国铁物执行董事、总裁。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裁李文科派任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二局局长宋亚晨在会上提出,希望公司能梳理发展战略和业务模式,切实加强集团管控和内部管理。
业内人士透露,托盘国企大多巨亏,但仍然有很多银行给予信贷支持,因此仍然有钱来做贸易、囤货、做托盘业务。钢价持跌,风险积聚,越滚越大。"很多款放给钢厂、钢贸商都收不回来。托盘企业收了10%的保证金,但实际上市场跌了不止20%,客户也还不起钱。
前述人士指出,大型央企及众多国企都充当钢贸商的托盘企业,包括中钢集团、中建材集团、五矿集团等;更多非专业的国企也涉足,包括中远物流、中材国际、杭州热联,以及天津物资、浙江物资、广东物资等省级物资公司。"这些物资公司没有主营业务,就是以托盘为生。"由此看来,中国铁物只是冰山一角。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