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洋
公元前60年,罗马皇帝凯撒将国家和罗马市发生的事件写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被认为是官方传媒发端的开始。直到1450年,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于是纸质报纸开始发行。虽然历经664年的发展历程,纸媒长期居于大众化媒体传播的主导地位。
最近和人争论探讨比较多。需要提醒的是,纸媒和媒体完全是两个概念,只要人类文明继续推进,媒体和新闻的功能将继续存在,但是纸张作为媒体新闻主要载体的功能将逐步消失。正所谓"新闻不死,报纸必死"。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并不愿意直面这一话题,让长期居于社会中坚阶层的广大传统媒体业者承认这一点,其实是相当困难的。于是我们看到,在长达十年的过程中,传统媒体对于新媒体不是融入,而是对立;不是研究,而是鄙视;不是改变,而是固执。
新媒体之于传统媒体,绝非简单传播载体上的改变,而是在用户思维、传播方式方面的革命性变革,广播式、单线性的新闻传播,必将寿终正寝。基于此,一些传统报业将发展新媒体,等同于报网融合、报网互动,或者办一个报业网站,或者开发一个新闻APP,这种思维,只会加速报业的消亡。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用户对于纸媒的兴趣越来越小,每天自掏腰包买一张报纸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广告主对于报业广告投放形态,也越来越摒弃。报纸的两头,无论是读者,还是广告主,逐步远去,报纸的生命力还会存续多久?
现在唯一聊以慰藉的是,由于报纸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大众传播的主要载体地位,相当一部分中老年读者的阅读习惯难以改变或他们不愿改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老年知识分子和老领导,这确实是支撑报纸继续存在10-20年的无可辩驳的理由。即便这部分读者的消费欲望不再旺盛,即便市场化广告主不再垂青纸媒,但至少有行政资源的庇佑。在中国,这一点足够了。
但是,如果当现在20-30岁的年轻人逐步成为社会中坚,报纸之死就是必然结果。正如钢笔、圆珠笔之于毛笔的冲击,报纸阅读可能成为一种文化和兴趣,但绝不具备主流传播功能。因此,真的建议传统媒体业者努力去思考如何做好永续的新闻,而非固执地坚守即将消亡的那一叠纸张。
镜像链接:谷歌镜像 | 亚马逊镜像
Shop Amazon's New Kindle Fire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