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BP社报道】在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停滞不前的形势下,日本大型钢铁企业的积极举动却非常引人注目。中国的汽车尾气规定越来越严格,对先进的轻量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中国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日本钢铁企业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又获得了商机。
"满足当地日益扩大的需求,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神户制钢所决定投资约290亿日元,与中国大型钢铁企业鞍山钢铁在中国新建合资工厂,最早将于2016年开始生产高品质的轻量钢板——高强度钢板(高张力钢板)。
也会卖给中国企业
神户制钢所副社长山口育广认为,"今后中国的高强度钢板需求将会出现爆发性增长",所以产品除了销售给在中国生产汽车的日本企业之外,还打算向中国企业销售。
受2012年秋季中国各地掀起的反日游行和之后的抵制日货运动的影响,很多日本企业对在中国的高额投资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在"疤痕"尚未痊愈的形势下,只有日本大型钢铁企业能够舒心呼出一口气。
新日铁住金于2013年9月5日宣布,将通过与中国大型钢铁企业宝山钢铁的合资公司投资约170亿日元,扩充高强度钢板的生产设备。而且新日铁住金还计划将其打造成中国前所未有的、可生产"980Mpa级"钢材的生产线,这种钢材可实现高强度钢板中最高水平的轻量化。计划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生产。
JFE钢铁则通过其与广州钢铁的合资公司强化了高强度钢板制造设备,并于2012年投产。
日本大型钢铁企业为何纷纷在中国加大投资呢?
日本的高强度钢板采用独有的热处理技术,既轻又薄,且非常坚固,而且容易加工。一辆汽车(因车型而异)一般要使用近一吨的钢材,如果将其改成高强度钢板,便可大幅实现轻量化。一家钢铁企业表示,"在中国制造汽车的厂商要求我们生产高强度钢板,所以决定进行投资。"提高高强度钢板的采用量,被视作满足日益严格的中国油耗规定的决定性因素。
虽称为高强度钢板,但其优点并不仅仅是强度高。中国自己也有一部分钢铁企业生产高强度钢板,但与日本企业的产品相比,轻量化的效果还很逊色。日本的高强度钢板是在大型汽车企业的强烈需求(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下开发的。在这一领域,日本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的竞争对手。
在中国备受关注的日本材料并不是只有高强度钢板,有助于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铝材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就在宣布设立高强度钢板新工厂的约半个月之前,神户制钢所决定投资约190亿日元在中国生产铝板。铝板的问题是强度不够,而神户制钢所的铝板则兼顾了轻量化和强度。预计当前的需求主要来自在中国本地生产高档车的欧洲企业。
令大型汽车企业畏惧的油耗规定
中国的新油耗规定是促使汽车企业采用高强度钢板及铝板的主要原因。因新规定的内容十分严格,也被称为"2015年问题"。2013年春季中国政府发布新规定之后,不仅中国本土汽车企业,外资汽车企业也是后脊梁骨发凉。
此前中国的油耗规定一直比日本和欧洲宽松。但是,中国2015年1月以后上市的新款车将由目前基于车重的标准改为欧美采用的"CAFE(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而且,还要在2020年提高至与日本和欧洲同等的水平。
具体而言,自2015年起,各汽车企业所有车型的平均油耗需达到百公里6.9升,2020年将降至百公里5.0升。
看一下中国政府9月22日公布的汽车企业平均油耗数值,就会明白这个门槛有多高了。此次公布的83家企业的平均油耗数值为百公里7.42升。距离2015年要求实现的数值还很远。
这种标准甚至连燃效性能很高的日系汽车企业都达不到。丰田的合资公司一汽丰田为百公里7.67升,日产汽车的合资公司东风日产为6.95升,本田的合资公司广汽本田为7.69升。有的中国企业比这些数值还要高。
熟悉中国汽车行业的日本现代文化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吴保宁指出,要达到新的油耗标准,"必须减少单辆利润较高的大型车,增加小型车。而且还要实现轻量化"。在中国,大型车及多功能运动车拥有很高的人气,这也是阻碍改善平均油耗的障碍。
如果达不到标准,将会面临怎样的惩罚呢?打算消除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的中国政府会要求企业停止生产和销售,这样的汽车企业可能会不断出现。
中国政府采用严格的油耗规定的一大原因是因为中国的大气污染严重。2013年秋季,不仅是北京,哈尔滨等城市也被严重的雾霾笼罩。大气污染不仅影响到居民的健康,还妨碍了经济活动。因为居民越来越不满,而且也会对外资的在华投资造成影响,所以中国政府拼命寻找对策。
其中问题较大的是被指具有致癌性的微小粒子状物质"PM2.5"。产生这种物质的主要原因除了燃煤发电站、钢铁厂及家庭取暖器具之外,还有猛增的汽车尾气。与中国政府关系亲近的一位日本地方政府人士表示,"汽车尾气是众矢之的。"
从就业机会、经济增长以及政府容易采取对策的角度考虑,中国政府倾向于优先考虑汽车对策而不是煤炭。现在,轻量化可以说是汽车企业在中国继续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高强度钢板及铝板等日本材料已成为中国"势在必得"之物。
未来中日关系会如何还不明朗,反日游行及抵制日货运动反复出现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促进中国业务增长是让很多日本企业头疼的问题。
日本大型钢铁企业采取了将中国的烦恼视为商机并决定积极投资的战略,这其中蕴含着不为"反日风险"所左右的经营启示。(记者:山根 小雪,《日经商务周刊》)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