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昨天一度盛传知名鉴表网友@花总丢了金箍棒与外界失去联系,并已被警方控制。"花总"曾在微博曝光"表哥"杨达才时成为网上"鉴表专家",并在之后网上反腐案中"鉴表",有了一定名气。
网上称他因涉及多起网络谣言而入案,但警方到昨晚没有表态。一些人发帖突出惊讶态度:连花总也被抓了!不难看出其中一些帖子是要表达对官方近一段行动的不满。
近来有多名大V或者有一定网上名气的人吃官司,一些人士将它们联系起来,认为这是官方在"整顿网络"。有些过去说话激烈的自由派人士显出一定紧张。
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当前的情况作出一些厘清。
第一,官方在加强网络管理是事实,一些官员的讲话和撰文、"两高"发布《解释》都是清晰信号。依法管理网络确有必要,打击网络谣言是正义之举,用不着遮掩。
第二,警方迄今对几名网络名人的控制与"管理网络"是什么关系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警方行动是否严格依法。只要警方确实是依法办案,被抓的几个人都确实触犯了法律,那么警方就没做错。一些人有"管理网络"的集中联想,感觉受到了某种威慑,这未必就是坏事。
第三,被抓的人既是网上名人,也在线下有着不同身份。公众熟悉的只是他们的线上表现和形象,它们往往被塑造得挺成功。对这几个人在线下都做了什么,是否违反了法律,人们并不清楚。认为警方的行动都是冲着这些人的线上形象去的,这一总结太简单化,薛蛮子案已经提供了大V在线下触犯法律而被拘留的先例。
第四,中国法制建设已经实现历史性跨越,今天为了政治目的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制造冤案是难以想象的事。认为警方在集中制造一批冤案,这种想法尤其是高度偏执的。
应当对警方将依法公正办理这些案件有信心。打击造谣、诽谤就是要维护法律秩序。对官方任何管理都做"打击言论自由"的有罪推定,这是一部分人在网上推动的意识形态攻略。
前段互联网上的一些现象有些失度,对此大多数人都心中有数。少数人清楚自己有些自我放纵了,只是当时觉得那样做无所谓,甚至对自己有好处。这样的放纵如果也影响了部分人的线下行为,这应该不是什么意外。
并不是说吃官司的人在网上都没做过好事。比如"花总",至少对杨达才落马有功。但功过不能相抵,这是最基本的司法原则。我们并不清楚"花总"的涉案情况,但如果他有违法行为,依法追究他就是应当的。就像有些贪官也曾做出过贡献一样,他们犯了罪必须受到惩处。
互联网对推动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是说它就是干净的,为保护它的积极一面,它上面的活跃角色就应受到特殊保护。法律一是一,二是二,各种违法行为,无论它们是直接在互联网上发生的,还是在线下发生的,都没有逃脱的权利。
我们也在此希望警方针对公众的关切提供必要信息,帮助一些有误解的人增加对司法公正的信心。必须说,网上一些担心的出现值得理解,因信息不对称发生的认识差距需要逐渐克服。我们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处理争议的做法和规则将逐渐成熟,对执法的支持也将能更多摆脱干扰,成为全社会稳定的主流理性。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