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泽玮
被告席上定格的那一幕,极可能是他日后留给世人的最后印象。
在公众视线中消失约一年半后,薄熙来昨天(8月22日)终于第一次公开亮相,不管最后被判处什么刑罚,法院应该就是他最后一次亮相的舞台。
白色长袖衬衫,黑色西装裤,两手交叉在前,没穿囚衣,没戴手铐。微微驼背,头发略短,鬓角微白。虽然有点落寞和憔悴,过往的霸气和锐气不在,但精神状态看起来还可以。
央视到下午开始播放视频,听不到薄熙来的原声讲话,但从他步入法院和坐着抗辩的两个关键镜头判断,他的心理支撑底线并没有崩溃。他在想什么呢?想着配合演出,但不完全"听话"?
对于薄案,笔者最想看的就是本尊的神态和面容,远超于对量刑和丑闻的好奇。借助新媒体,山东济南中院通过微博文字转播薄案庭审的过程,开创了落马高官审判微博直播的先河,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外界的知情欲望。"微博传送"是薄案的第一个亮点。
尽管不是同声传送的视像直播,微博上有文有图,还可看到被告与审判长的对话,不可不谓是与时俱进的突破。经历谷开来案的"替身"疑云,当局应该意识到,维稳式的遮掩手法只会引起更大的猜疑,主动出击丢消息才更具说服力。文字传送可删除敏感部分,即不丢失信息发布的管控权,又可做到有限度的公开透明,实为高招。
熟悉中国国情的中国学者和友人都说,开庭意味着案件早有定案,只是看戏的傻子无法拒绝入戏。但根据济南中院通过微博发布的内容,薄熙来昨天当庭自我抗辩,甚至出现"翻供"的意味,适度打中了媒体的兴奋点。这么多记者守在庭外、电视机前,电脑前,是为了什么?不就为了等看薄熙来做一场"剧本之外"的演出?"适度翻供"是薄案的第二个亮点。
薄熙来否认受贿罪中的一项指控,称自己没收钱,中纪委审查期间他曾"违心承认"此事,是因自己当时完全不知事情情节,"脑中一片空白"。另有一段,谷开来称自己从与薄熙来共用的保险柜仅拿过3次钱,而这些钱是薄熙来放进去的,薄熙来对此表示"非常滑稽、非常可笑"。对于外界传言中的大金主徐明,薄也否认收受他的贿赂。
这些都是彩排演练中的桥段,好让薄熙来有机会抗辩,以示司法公平公正?还是桀骜不驯的薄熙来不肯完全照剧本走,适度翻供给当局添麻烦?
从昨天公布的庭审内容判断,薄熙来采取的策略似乎是,在具体案件上他要"一个一个的讲",极力为自己的清廉辩护,这最后的演出很大程度上应是为了向自己的政治拥护者做一个交待。不过,他在整体事件上应该还是妥协了,与当局达成了某种"协议"。
案件今天继续审理,"三宗罪"中最具引爆点的"滥用职权罪"和薄熙来的最后陈词将是庭审的两大看点。涉及到英国商人海伍德被杀的案件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王立军和谷开来是否亲自出庭或至少发布录音供词?
薄熙来在最后的陈述中会如何表态,他是否表明认罪?是否感谢党,还是当庭撒泼,重演"江青式的咆哮"?任何一种演出势必都将造成政治冲击,左派未必会服,视薄为"唱红打黑"英雄的膜拜者未必会噤声,右派也未必满意,而中共更是难以摆脱搞"政治审判"的嫌疑。
从陈希同、陈良宇到薄熙来,中共的反腐之路、法治之路虽然走得更清晰了,但对"一把手"的权力制衡和监督体系却未完全建立起来,有高官被拿下,外界自然将之与政治斗争联想起来。
有中国学者指出,若要进一步探究,中国官场贪污腐败几乎烂到根的根本原因是"党比法大",无法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权制衡"。网上流传一句调侃式的名言:"在中国,什么法最大?是领导的看法。"这是中国一切悲剧的根源。如果不纠正过来,薄熙来倒下后,还会有下一个薄熙来。
由薄熙来领衔主演的大戏即将走向尾声,但很多谜底恐不会随着大幕落下而揭晓。网络上流传的那些权、钱、性的故事,他与那多少个女人的"不正当关系",他和妻子各自精彩的传闻,薄氏夫妻、王立军和海伍德错综复杂的多角关系,到底是谁背叛了谁?那些涉及国家机密的部分具体又指向什么?这些悬疑只能留待多年以后的历史档案去解密。
只要能逃过一死,不论量刑是死缓,13、15、20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对一个有政治野心的枭雄型人物来说,或许已无多大分别,因为他老早已被判了政治死刑,即便成为毛左的政治旗帜或符号,这位"红二代"也不会有翻身之地。
从"薄书记"到"被告人薄熙来",被告席上定格的那一幕,注定是他日后留给世人的最后印象,又或叹息。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